书城成功励志创造性思维36计
4966000000060

第60章 纵横思维法(2)

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各有其特殊的作用。纵向思维可以从同历史的比较中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找到自己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例如:现在和过去的比较,某项政策出台前后企业生产状况的对比,当今科学发展状况与上世纪科学发展状况的对比,等等,就是纵向思维的具体运用。但是,尽管纵向思维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因其以自己和自己相比较为主要特点,它往往使人们只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容易盲目乐观,自我满足,因而影响奋发进取的精神。所幸纵向思维不足之处正是横向思维的长处,所以,横向思维可以弥补和克服纵向思维的局限性,起到纵向思维所起不到的作用。它要求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把自己放到整个世界的联系中去比较,在同他人、他国的先进和落后的比较中认识和衡量自己,从而找出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措施。横向思维能够破除我们狭隘的眼界,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快速多变的当今时代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产生一种紧迫感、危机意识以及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处于国际关系从冷战走向和平阶段的各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经济竞争、外交竞争中争取主动性,就要在运用纵向思维比较自己进步的同时,特别运用横向思维,把自己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当然,有两点需注意,我们既要避免因纵向思维而带来自满自足,也要避免因横向思维而带来消极悲观。这也说明,我们在实际思维活动中,要把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进行科学决策和正确规划我们的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总有那么两种人:一部分习惯于纵向思维方法,尤其是一些老人,他们经历了曲曲折折的一生,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往往用“想当初”、“我年轻的时候”等想法来思考、度量现在;另一部分习惯于横向思维方法,这主要表现在青年人身上,他们更多的是这样提问题:“你看人家是怎么办的”、“我们在那方面比人家好,这方面比人家差”,等等。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本身都是对的。但是,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相互弥补。因此,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习惯于横向思维的人要了解一些历史,输入一些历史的信息,懂得事物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习惯于纵向思维的人要多了解一些自身之外的事情,从周围事物那里吸取信息,充实、增补自身,摆正自己在“联系”中的位置。这样,持不同思维方法的人才能消除“思维裂痕”,得到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结合起来,是沟通思维、加强交流、增强思维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思维时间:个性与创新

我们每个人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事件及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培养后,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品质。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个人还可能在个性上进行有意识的改造,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培养以养成自己认为良好的性格素质。它的好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一个人一生能否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个性上的缺陷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抑制与完善,不进行有意识的“性格改造”,那么,个性上的缺陷会逐渐趋于定型,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工作等带来失误,甚至会因此毁了自己的事业或一生。小说《三国演义》清晰地展示了个人性格品质上的缺陷同胜败之间的关系。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外宽内忌,用人疑之”,结果兵败官渡;吕布有勇无谋,结果白门楼束手就缚;周瑜气量窄小,结果三气而死;关云长性格傲骄,“大意失荆州”;张飞生性鲁莽,被部将范疆、张达砍下头颅;司马懿多疑,被诸葛亮空城计所迷惑……在现实中,有的人以个性是天生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来原谅自己或宽恕自己,这显然是不对的。个人性格品质的形成,不仅与先天有关,而且是同后天的修炼分不开的,而且个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的阅历、个人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正如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霍尔巴赫所说的:“人的个性不过是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且是随着各种环境和社会实践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以及现代心理学都证明,霍尔巴赫的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个性,归根结底是个人生活、自我教育和不断修炼的产物,因此,注重自己个性方面的修养有助于我们每个人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便更好地开拓我们自己生活的道路,开辟我们自己事业的天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尤其是富有主见、不人云亦云的个性最为关键。我们的民族实际上是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民族,这从我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即可窥见一斑。但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的封建王朝时代中,却又是时时压制创新的。因而长期的封建时代所留给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就有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中庸、反对特异的消极因素。而且,由于崇尚秩序,新的想法、新的思潮、新的事物都可能被当成大逆不道的异端,科技发明被视为“雕虫小技”,在这种思想观念主导下成长起来的人,多数墨守成规,谨小慎微,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即使有个别“另类”分子,也可能在搞出点儿名堂之前就被官府或社会采取了“非常措施”,失去了继续“创业”的条件,最终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作为有幸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一方面有社会宽松的观念条件,另一方面又有优越便利的科技等硬件条件,我们应当自己先洗脑,清除潜藏在我们思想中的中庸观念,突出自己鲜明的个性,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勇于向传统、向他人提出不同意见,做到读书不唯书、学外不唯外、尊上不唯上、不人云亦云等,做一个有独立品性的人。这样,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发掘我们的创新能力,而盲目服从只会阻碍我们在这方面的发展。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在过去是如此,在将来的社会里更是如此。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世界的经济和技术正面临一个不连续的年代。在技术和经济上,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理论上,在统领和管理的知识上,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故我们不要问“明天将会成为什么样”,而应回答“今天要做些什么才能创造出我们所憧憬的明天”。新世纪已经来临,21世纪的竞争呼唤着创造型人才,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当前,各国的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创造力将是未来时代人才的首要素质。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流人才不具备世界级的创造力,那么,这个国家将无以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同样,一个人不具备较强的创造力,那么,他也不可能在未来找到其发展之地。因此,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哈佛大学的校长普西也提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在各国及各界对人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进行充分地研究的同时,创造力教育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得到重视。

给予创新意识及创造力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不为过。美国之所以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其拥有强大的武器及富足的金钱,而关键在于它拥有一个庞大的人才资源库,而这个资源库是各种创新的发源地。正是这些创新,使美国的各种产品,如武器、航空航天、电子电工、汽车、化工、医学等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在产品的开发、销售以及各种活动的组织方面,美国人也经常出人意料。如第三届女足世界杯,美国人依靠其特殊的门票销售方式、球星制作过程及其他创意,使本届比赛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果说在过去创新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成功、领先的基础,那么在将来,这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脑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人脑将通过电脑来节省大量记忆的时间和精力,人将主要去从事对电脑中所存储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归纳;然后对筛选、分析和归纳过的知识、信息进行合成、组合、改变;最后运用个人所特有的创造力对原有的信息、知识在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信息和知识产品。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谁能创造出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新产品,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哪个国家能够在传统上有新的突破,哪个国家的国内就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哪个人能够有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哪个人就会在事业上有新的发展空间。在知识日益增值的时代,商品价值已不是劳动者简单体力的物化,而更多的是劳动者创造性智力的转化。劳动者的创造性智力使商品的价值出现几何级数的扩大。因此,个人强烈的好奇心、高度的创新意识、创造欲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新时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最基本的要求。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同一个人的生存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前面我们在讨论人的个性的时候已经涉及过这个问题。例如,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由于追求秩序、追求权威,人们的创新欲受到极大的压抑与遏制,根本不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即使有“不安分守己”的“刁民”斗胆弄出了点什么东西,也往往被视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或雕虫小技被弃之一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对技术创新也一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解放”牌汽车30年来连外型都懒得变,直到“狼”来了。受这些历史及体制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应试型”而非“素质型”;培养的是记忆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提倡的是顺从安分的意识而不是挑战怀疑的意识。有人概括说,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而单单没有“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等。实际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及教育方式在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缺陷,同国外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重大差距。这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及我们个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早在1986年,美国人就指出:“高科技的优势地位保证了美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失去这种优势地位,就有可能给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而且还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正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我国和我们个人来说,更要有上述的危机感与紧迫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综合能力,构成创造力的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适宜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和适宜于创造的优良个性品质,其中个性品质成为影响创造力的一项重要因素。据研究发现,适宜于创造的个性品质的特征主要是:

①独立的人格特征。具有独立自主性、自信自尊、不盲从、不轻信、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敢于大胆怀疑并勇于向权威挑战。

②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能够在挫折面前坚持既定的目标,坚韧不拔,百折不回。

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④具有冒险、进取和献身精神,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懂得这些道理对个人通过各个方面的培养调整,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很有好处。在下一节,我们将专门讨论个人创造力的发掘与开发问题,有关个性与创造力的联系也将会有所涉及。总之,个性品质是与创造力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