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5003400000068

第68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的人都说我讲的大道太大太宽泛了,未免不着边际,令人找不着北。是的,正因为是大道,不是小术,所以才叫人摸不着头脑。要是容易掌握的话,像某个简单平常的事物的话,那早就好办了,也就太渺小啦。

我有三个法宝,一直把握着与保存着,第一是慈爱宽厚,第二是节约俭省,第三是什么事自己绝对不走在天下的最前头。正因为慈爱宽厚,才能勇敢决断。正因为节约俭省,才能道路宽广。正因为不敢带头做什么事,所以成了万事万物的带领人,成为诸人的领袖。

如今,你舍弃了慈爱宽厚而去好勇斗狠,你舍弃了节约俭省而去扩充推广、广种薄收,你弃舍了不做出头椽子的原则而遇事往前赶往前冒,你就完蛋了。

以慈爱宽厚之心打仗,才能胜利。以慈爱宽厚之心去守卫,才能固若金汤。天神要救助你保卫你了,才会把慈爱宽厚的心地与旗帜赏赐给你。

这一章讲大道的应用,他特别提出了道的慈性的概念,提出了慈的有效性。

应该说。老子讲的这一段是乱世的做人护身求稳求生之道。它当然显得消极,但是有它的道理与根据。

老子的估计是正确的,他的书确实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缺少可操作性。会让人觉得嘛也不像,不像任何已有的与被接受的忠言教训。尤其是与孔子的教训相比,孔子的教导是多么合情合理,多么合用合益,孝悌忠信、成仁取义、道德礼法、三省吾身,修齐治平,做起来都是立竿见影的,至少听起来是明确正面的。

而老子呢?说来说去,《老子》读完了,再读一遍,它究竟教会了你一些什么呢?

所以老子这里突然简明化了一把:你不是说把不着脉吗,好的,请君从下面三件事做起,第一从此慈爱宽厚,第二从此节约俭省,第三从此什么事往后潲着点。还有比这三件事简单的吗?

说明伟大如老子,也并非抗战到底,颠覆阅读,视普通读者如寇雠如草芥的。这一章,他已经有所迁就,有所努力,希望自己的思想适当地大众化与通俗化。当时虽无知识产权与版税的概念,他的文字仍然是为了让人阅读理解而不是为了不叫人阅读不叫人理解而写出的。

为什么要讲慈呢,在一个战火燃烧,天下未定,枭雄四起,争夺激烈的时刻,强调慈爱宽厚,也算对症良药,虽然药力够不够还是一个问题。

中国的传统是越是习武习兵,越要强调慈爱宽厚,越要强调不可滥斗滥杀,不可意气用事,不可因武逞强,不可因艺因力压迫旁人。越是学武,越要磨性子讲慈悲仁爱。即使仅仅从武侠小说上看,这样的说法与故事也是不胜枚举。

或谓,慈是宽容,不是仁慈。当然,老子前面痛批过儒家的仁说仁论,他的名言是“大道废,有仁义”。其实慈他也批过,他的话是“六亲不和,有孝慈”。那么,我这里解释的慈爱宽厚,与仁慈、孝慈的说法有没有不同之处呢?

有的。慈爱宽厚,说的是人的自然流露,人的本性,比如母爱,比如成人对于儿童、婴、糼儿的欣赏爱护帮助之情,比如弱者的求助心与帮助弱者的良心良能良知,都不能说是某门某家国学的产物,不是人为的,不是圣人规定的,而是人类自有的、自然的、淳朴的真情流露、即人性的自然而然。而儒家一旦没完没了地教训起、耳提面命与谆谆教导起仁慈孝慈,反而使自然的东西变成了人为的规范,变成了主流社会的法则,变成需要不断灌输的道德训诫,变成了评比、奖惩、排名或者鉴定的一个项目,变成需要重复背诵的子曰诗云。太败兴了!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仁慈与孝慈,经过儒家的渲染忽悠闹轰,变成伪善,变成装腔作势,变成夸张秀、人生舞台秀的可能性大大地有。

这正是老子对于孔子始终保持批评态势的要点所在。老子的许多其他的话,也有明显的对于儒家进行责难的主题含于其中。这种责难当然也有片面性,也有硬抬杠,有非议异数,彰显自身的动机与人性弱点——老子这样伟大智慧,也摆脱不了这种弱点呀——但是他的思路有助于丰富而不是贫乏人的思维空间。

这是人生的一个悖论,看重什么,就要宣传、灌输、强调、上课、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什么,但是强调过分,又会化真为伪,化自然为做作,化自己的事为大众秀,化适可而止为没结没完,夸张过分。文革中强调忠于毛主席强调到无以复加乃至疯狂非理性了,实际上呢,正是文革中出现了最多的背叛、阴谋、骗局、两面派、虚与委蛇、怀疑困惑,不是增加了而是大大损害了毛主席的威信与说服力。

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

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管,什么都随它去,当然也行不通。

掌握好说与不说,行与止,强调与不必经意强调的度,这是个道行了。

老子从道中引出个慈来,虽与前边所论“六亲不和有孝慈”不无悖谬,或可勉强说通。这里有两个可能,老子不能一味地坚持非道德非伦理化,对于国人包括古代与现代国人来说,道德化与伦理化的压力还是太大了。老子要推行自己的理念,不能不作某些让步。另一个可能就是文中有伪托,目前似无后一种说法,那么我们就按前一种说法理解吧。

慈而后勇,老子的意思是慈乃是勇的根据也同时是勇的煞车。你不能无端而勇,无端的勇是匹夫的意气,是一时的心理失常。慈而后,你才有必须勇敢的理由,慈才有正义性、天道性、责任感,你才不会恐惧犹豫,不会怯懦后退。

而没有安装煞车装置的车辆是不能驾驶的。在勇敢的斗争当中,既要斗之有理有据有慈的正义性悲壮性,还要时时煞住车,不要误伤好人,不要误伤无辜,不要过分快意,不要勇到自己的反面,勇到慈的反面即恶狠毒辣上去。

勇须有节,慈是那个节。

俭而后广,同样,俭是广即发展扩大补充丰赡的前提与煞车。要讲究积蓄与节约。要实事求是。要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同时要毫不含糊地明白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到什么。例如“换了人间”(语出毛泽东词《北戴河》)是可以做到与已经做到的,三年超英五年超美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要知止而后有定。尽量能够适可而止,能达到即为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沉得住气,不是无限扩张膨胀更不是搞爆炸。要多想几步,要想到失败的可能,碰到突然事件的可能,要有坏的准备。要保持住处自己的平衡和重心——才可能有下一个动作的可持续发动,才不是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保持不住平衡和重心的任何动作都只能算孤注一掷,都会自取其败。

老子一直主张慎重,主张慈爱宽厚,节约俭省,主张留有余地,主张毋为己甚,主张适可而止,民间叫做见好就收乃至急流勇退,这些都是金玉良言。不必过于担心由于老子的教训大家都变得消极被动起来,因为人性还是好动的,多欲的,好胜的,基本上可以放心。

老子既要为勇与广设定界限,同时,老子也要为勇与广的努力设立道德的基础与光环,所以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正义的事业是攻不破的。”古往今来,树立己方的道德优势,道德悲情,道德力量,都是在复杂尖锐的斗争中不可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