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贾大泉自选文集
5011100000091

第91章 编写历史 创造历史

——祝《名山县志》出版

今年3月,我从邮局收到名山县志编委会办公室寄来一部新出版的《名山县志》,并说是为了感谢我为《名山茶业志》作序而赐赠的。这就勾起了我与名山县志办公室同志交往的旧谊来。

我是研究宋史的,并对四川茶业史有所涉猎,写过几篇有关四川茶业史的文章,当时正从事《四川茶业史》的著述(已于1988年出版)。大概由于这个缘故,1987年名山县志办的王加富、冯永文、张栩为等同志专程登门造访,与我商讨有关名山县茶业历史的具体问题。在接触中,我深为他们严肃认真,不辞辛劳,系统全面汇集史料,分析和鉴定史料的精神所感动。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本系统、全面汇集从古至今有关名山茶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名山茶业志》于1988年正式出版。无疑,这部《名山茶业志》成为他们编写《名山县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为整个县志的编纂奠定了一定基础。也正因为我与名山县志办同志有这一段历史渊源,对《名山县志》的出版就不能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表示由衷的祝贺。

这部《名山县志》,是县志办同仁十易寒暑,倾注心血而完成的。它用马列主义观点统帅资料,详细记录了名山县上自辛亥革命的1911年,下至1985年有关自然和人文各方面的全貌,有些资料又适当上溯或下延至1990年,以体现事物的完整性。全书资料极其丰富,并将这些丰富的资料,分门别类,汇成表格,便于读者检阅。全书22篇,全面而重点地反映出事物的不同面貌和特点。在各篇章之间,又组织严密,脉络贯通,有系统地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名山县的总览和全史,堪称名山县的“百科全书”。正如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说,“志者史之一隅”,“方志为国史羽翼”,“方志备国史取裁”。它是任何通史和专史都不能代替的,相反,它为通史和专史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是编写通史和专史的原材料和基础,在史学上具有不朽的存史价值。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对《名山县志》的出版,自应热烈祝贺。

作为历史著述的方志,因其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一般都包括了这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就是一省一县的省情县情,因为省情县情的具体内容无非是指这样一些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面积、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矿产、生物、水、热资源等。(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商业、财贸、交通、能源等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生产布局、发展水平等。(三)科技教育状况。包括科技队伍,科研水平,科研体制;教育规模、结构,教育水平、体制等。(四)政治状况。包括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政党和政治团体间的关系等。 (五)社会状况。包括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会犯罪及其相应对策等。(六)历史文化传统。包括伦理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艺术观念、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这些基本情况,《名山县志》同其他县志一样,都作了详细记载。《名山县志》向名山人民展示了名山县情,必然有利于名山人民认识名山、热爱名山、建设名山,更应值得祝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史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十分重视吸取历史经验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之说,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历史著述的内容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吸取统治和管理国家政事的经验和教训。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认识,也使人们容易把方志等历史著述仅仅当成一种历史书,不是同时也作为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和省情县情的资料书;容易使人们仅仅从中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而忽视了从中去了解省情县情。这就使得方志等历史著述主要被史学工作者和希望从中吸取历史经验的人所阅读所研究,其他部门的人则很少问津和涉猎,方志总不能越出史学的圈子,从而影响了方志所应发挥的社会效益。

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研究历史是为了创造历史。人们不能在空中楼阁之上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只能在前人曾经的历史基础之上和现实的社会基础之上创造历史。正如《名山县志》所记述的50年代末期搞大跃进,刮共产风,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受到历史的惩罚,造成社会经济的破坏和历史的倒退。这种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现实所带来的血的教训是我们应该永远吸取的。

现在名山县志办的同志,在名山县党政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的努力,完成了县志的编辑出版,为名山县的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认识名山历史和现实客观世界的工具书。它是名山全县人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更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根据县志记述的县情资料,把握住名山县的历史和现实,就能从实际出发,继续发挥已有的优势,创造条件发展潜在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脚踏实地,不失机遇,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正确的改革措施,保证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顺利进行。

所以,我在祝贺《名山县志》出版的同时,更殷切希望人们改变志书仅仅是历史著述的观念,树立县志是一定时期县情资料书的观念。殷切地希望改变只有研究历史的人才读县志、研究县志的现象,树立各行各业从事实际工作的人都读县志、研究县志,从中认识历史,认识县情,根据县情开展工作,创造历史的风气,保证各项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针、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达到多、快,好、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的。

最近欣闻《名山县志》出版后,名山县的同志非常重视研究县志所记的县志资料。他们在贯彻中央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指示中,就不盲目搬用其他地区的做法,更不受各种风潮所摆动,而是脚踏实地,根据县情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例如,他们根据名山县出产名茶的传统优势,举办“93名山国际名茶节”,“借名茶之名,扬名山之名”,用文化推动经济,经贸促进文化。在名茶节期间,举办茶文化研讨会和茶史展览等文化活动。进行商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引资。弘扬茶文化,扩大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又如蒙阳镇根据名山县是农业县的特点,决定兴办一个羽绒厂,引进一台加工羽绒的机器。但究竟引进日吞吐量多大的,一时拿不稳。他们就查阅县志资料,弄清名山素有养鸭习惯。常年养鸭70多万只,70年代曾达100万只,近年养鸭有所减少,养鹅却有所增加,他们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决定引进日吞吐量1吨的机器,从而保证了羽绒厂的建厂规模稳妥可靠,避免了盲目性和保守性。这些,无疑是利用县志记载县情资料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开端。从这里,我们有理由坚信名山人民利用《名山县志》中的县情资料,必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名山县。

《巴蜀史志》199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