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秀才考试共分县、府、院三场,让洪秀全无法忍受的是,每次参加秀才资格考试,总是在县试中名列前茅,可一到院试,就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
看来,洪秀全是那种平时成绩很好,小考也不错,可是一到大考就翻船的学生。这类学生,要么平时学习漂浮,要么考试心理素质糟糕。
当然,洪秀全的落榜,主要原因是科举考试题目太难,招生比例太小。不过,洪秀全的水平的确也是有点问题(往后看便知)。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历经千年,难度不减。
有清一代,科举考试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场,院试。县试过了称童生,院试过了称秀才。
第二场,乡试。在省城举行。之前考上秀才的才有资格参加。考试通过,晋级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如唐伯虎)。
第三场,会试。京城举行。考上举人的才有资格参加。考试通过,晋级中式进士(贡士),就是准进士。第一名,称会元。
第四场,殿试(武则天创立)。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并给考生排名。
共设三等奖: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一等奖(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等奖(二甲)若干(每科数目不等),赐进士出身。
三等奖(三甲)若干(每科数目不等),赐同进士出身。
最风光的是状元,最难得的是连中三元(元者,一也)。
连中三元,就是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冠军,超难。
科举考试推行的一千多年,连中三元者,不过十七人(文科十五人,武科两人):
唐朝:张又新、崔元翰;
宋朝: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岩叟、冯京;
金朝:孟宋献;
元朝:王宗哲;
明朝:黄观、商辂、王名世;
清朝:钱棨、陈继昌、戴衢亨、王玉璧。
其中,王名世、王玉璧是两位“武三元”。
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彦,奇才中的奇才!
当然,他们也是珠穆朗玛峰级的考试专家。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洪秀全苦读二十三四年,参考十五年,却还在科举的最底层苦苦挣扎。对他来说,从童生到秀才,似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无情地阻断了他的梦想,打破了他的希望。
从洪秀全同学的落榜史来看,考上举人和进士的可能性,基本等于零。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啊?洪秀全心中充满了失望、羞耻、愤怒!
洪家多年交的学费,算是打了水漂。这种没有效益的投资,让洪秀全觉得愧对父母,无颜见家乡父老。每次赶赴考场,走出村口之时,父母那期待的眼神,乡亲们无限羡慕兼祝福的目光,像一把刀子,深深地在他心里划上了道道痕迹。
每落榜一次,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要遭受比前一次更加残酷无情的打击。
还真应了“事不过三”那句老话,洪秀全四次落榜经历中,第三次对他的打击最惨不忍睹。
这一次,洪秀全看完榜后,没能扛住,昏迷不醒,高烧不退,被好心人送回花县老家。
真假白日梦
被好心人送回老家的洪秀全,整整昏睡了两天,其状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洪秀全的出生档案和童年时光,并没有什么神秘色彩。他出生的那一刹那,他们家既没有出现什么“五彩祥云”,也没有闻到“奇香绕梁”。他母亲在怀孕期间,也没有梦到过蟒蛇之类爬到她身上胡作非为。
神化洪秀全的记载,正是始于第三次落榜之后的重病期间。
昏睡了两天的洪秀全,终于杀出鬼门关,悠悠醒转。醒时,神志迷糊,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手舞足蹈,念念有词。太平天国编订的《太平天日》(宣讲于1848年,刻印发行于1862年)中说到,这期间洪秀全曾经做过一个梦。
文中用对话的形式,展示了洪秀全的神奇梦境:洪秀全到了天上,见到了天父皇上帝,头戴高边帽,身穿黑龙袍,满口金须拖在腹上,相貌最庄严,身材最高大,态度最严肃,衣袍最端正。上帝向洪秀全指明了人间妖魔,并命天使鞭挞孔子,斥责孔子所传之书内容荒谬,封洪秀全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派他下凡诛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