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和李星沅看着狼狈而回的清军,面面相觑,开始认识到:我们都低估了太平天国!
他们的确低估了太平天国,在兵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冒险突进,强行攻击杨秀清早已布防周密的阵地,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向荣和李星沅应该感到庆幸才对。牛排岭大捷后,杨秀清并没有抓住机遇,迅速扩大战果,而是坐守江口圩,错失战机。
杨秀清的失策,让李星沅和向荣得以喘息。
不久,杨秀清就开始尝到没有乘胜追击的苦果。李星沅吸取冒险主义教训,调集兵力,对太平军形成围困之势,意图通过经济封锁,耗死太平军。
由于交通线和粮道被清军截断,太平军日益艰难,沦落到“日食两碗稀粥”(《周天爵致赛尚阿函》)的危险境地。
杨秀清部署数次突袭强攻,尝试打破包围圈,都没能成功。
不能坐以待毙!洪秀全和杨秀清果断决定突围。
这是太平军在广西境内的第一次突围。
为了确保突围成功,杨秀清将突破口选在了清军的软肋。
1851年3月10日,杨秀清选择清军防守薄弱的新墟,率领太平军撤出江口圩,向西突进,越过老根据地紫荆山,到达武宣东乡(今广西武宣县东乡镇)。
太平天国的突围,急坏了周天爵。
作为负责广西全局的地方一号大员,守土保境是基本职责。3月14日,周天爵抵达武宣,坐镇前线指挥部,三天后向荣也赶到武宣,与周部会师。
杨秀清不等其他各路清军赶到,抓住战机,主动出击,迫使周天爵、向荣部东退至三里圩(今武宣三里镇)。
清军各路将领暂时还没有对太平天国形成合围,洪秀全决定加强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工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越来越残酷的军事斗争。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登基,对外称“天王”,立“幼主”(小天王),公开宣布改朝换代,做起了封建皇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首先受封的是太平天国领导班子成员。洪秀全下诏,册封四位军师、五军主将:
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
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
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
石达开领左军主将。
“上帝第四子”、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杨秀清,总摄全国政务,统率天国全军,负责军事指挥,初步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位居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其权势地位已经超过了“上帝第三子”冯云山。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杨秀清就后来居上,超越冯云山,的确来得有些蹊跷。
细究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杨秀清有特长。蔡村江大捷、牛排岭大捷,都是杨秀清指挥的结果,此人确有军事才华和领导才能。二是杨秀清有特权。杨秀清有天父代言权,宗教地位甚至可以超越洪秀全,只要他来个即兴下凡表演,他就是老大。
杨秀清排在冯云山前面,还说得过去。可是,连萧朝贵都强行超车,位列第三,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推想起来,恐怕也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萧朝贵有天兄代言权,宗教地位高过冯云山;二是他与杨秀清是死党,杨秀清一定会力挺萧朝贵,以增强自己在太平天国中的实力。
天国军民都在拭目以待,这位后来居上的军师杨秀清,能否经得起越来越残酷的战争考验?
杨秀清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受封的快感,一场大战的考验就向他走来——三里圩会战!
三里圩会战前,洪秀全与李星沅处于对峙状态。
洪秀全一面加强政权建设,一面将军事交给杨秀清打理,命其率领天国将士,在前线与李星沅展开生死搏斗。
杨秀清刚刚登上军师之位,身为五军主将之首,决定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出太平天国的威风来。他一边在东岭一带构建纵深严密的防御体系,一边调兵遣将,磨刀霍霍,等待李星沅。
杨秀清的布防,让李星沅、周天爵、向荣感到了强大的压力,他们一面集结兵力,一面向清政府上奏,要求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