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醒来的森林
5187800000024

第24章 大自然的邀请(2)

在我们的高原及草原,有许多原野春雀或黄昏雀,也称作草雀及栗翅雀。这种鸟体形略比歌雀来得大,羽毛是淡灰色的,鸣啾声十分的悦耳。他把巢筑于地面上,没有任何的掩盖和防护,而且他还栖息在这里。在黄昏时刻,我会在原野里漫步,脚下一不小心便常常会惊动了他们。当他们在白天受到惊扰时就会快速地飞走,露出尾翼上的两根白色的羽茎。路过者走在乡间小路上会惊扰到他们,他们的羽翼会沾满尘土,或者会看到他们沿着前面的篱笆躲躲闪闪,轻轻地飞掠而过。他们在拉犁的牲口前的田地上跑过来跑过去,或者会在几十米开外的石头上栖息。他们尤为喜欢在日落之后鸣啾,因此当代作家威尔逊·弗拉格将他们命名为黄昏雀是十分贴切的。

在草地或者低洼的湿地中可以遇上疏林草原雀,我们可以凭他那悦耳的虫鸣般的鸣声来识别他。在沼泽中有沼泽雀。

在秋季,狐雀会从他的繁殖地北方来到我们这里,他是雀科中体形最大、外表最漂亮的雀科鸣禽。同样的,树雀或加拿大雀、白冠雀以及白喉雀也都飞到这里来了。

棕顶雀鹀,别名“毛鸟”或“红头褐翅雀鹀”,是雀科鸣禽中体形最小,而且我认为他也是唯一一种在树上筑巢的雀。

同为雀形目,所有的雀都是圆锥形的短喙、尾翼有些分叉,紫朱雀在各种音乐才能上都是名列榜首的。

除了上述我匆忙地概述的大家比较熟悉的鸟类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鸟类。虽然他们在品种上比较有限,但却包括了一些我们熟悉的鸣禽。譬如,食米鸟就没有同类。南部各州著名的嘲鸫,其所属在东海岸各州只有两个代表,一是灰猫嘲鸫,二是长尾地鸫,也称为褐弯嘴嘲鸫。

鹪鹩是鸟类中庞大而有趣的一科,作为鸣禽,以其鸣啾的欢快与活泼而著称。较为常见的种类是莺鹪鹩、长嘴沼泽莺鹪鹩、达卡罗来纳鹪鹩以及冬鹪鹩,后者或许得名自其在北方繁殖这一事实。他是一只令人赏心悦目的鸟,从他嘴里吐出的音符节奏是多么的轻快,而且还带着森林的韵律与甜美,宛如一只音调优美的警笛发出的声音。

威尔逊称戴菊鸟为鹪鹩,然而,除了红冠戴菊鸟的歌声与上述鹪鹩的歌声一样热情奔放外,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依据可以被称为鹪鹩。布鲁尔博士曾在新不伦瑞克的森林中为这些小歌手的歌声所陶醉,他原以为他所发现的那支曲子的创作者是白颊林莺。他似乎不愿相信一只像是戴菊鸟这么小的鸟儿能拥有如此洪亮的声音。或许那支歌的确是出自冬鹪鹩,不过据我本人的观察,我认为红冠戴菊鸟完全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演唱。

不过我现在必须放下这一主题进入下一个主题了。就鸟类学的著作而言,奥杜邦的著作,虽然由于其价格昂贵而使广大的读者群望而却步,但它是目前为止最详尽、最精确的著作。他所描绘的鸟类图谱精确而富有神韵,远超其他的著述者。他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所投入的热情与用心在科学史上能与之相媲者寥寥无几。他描述大雁的那一章节写得就跟诗一样优美。人们一下子就忽略了他那种言辞冗赘的文体,而为其真诚的热情和单纯的目的所感染。

奥杜邦在识别鸟类上慧眼独具,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媲美,但是就辨别鸟的鸣啼而言却有很多人远胜于他。譬如,纳托尔在描述鸟的啼叫与鸣啾方面就要恰当得多,因而更让人信服。奥杜邦认为路易斯安那水鸫的鸣啾歌声与欧洲夜莺的歌声相同,由于他听过这两种鸟的啼鸣,人们便以为他可以作出判断,然而,毋庸置疑,他高估了前者而低估了后者。与欧洲夜莺的歌声相比,路易斯安那水鸫的歌声十分简短,音质欢快活泼;而后者的歌声,要是书本可信的话,则是优美和和谐。他还说蓝色蜡嘴雀的鸣啾与食米鸟的鸣啾相似,而实际上,这两种鸟的歌声的相似程度如同他们身体颜色的相似程度,前者的色彩黑白相间,而后者的色彩则是蓝色的。木鹡鸰的歌声,他描述道,是由“开头是简短强劲的啼鸣,然后缓缓降低”。事实是,他们的鸣啾声缓缓地上升而不是降低,以低音开始,以尖声结束。

然而,奥杜邦的著作着实让人惊叹,尽管其篇幅很大,但所犯的错误却微乎其微。此刻,我能记起他所观察的情况与我已经证实是正确的情况相左的只有一例。在其对食米鸟的描述中,他强调说他们秋季返回南部时,并不像春季向北部迁移时那样在夜间飞行。在华盛顿,我曾连续四个秋季听到他们在夜空飞过时发出的啼叫声。由于奥杜邦将其漫长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鸟类学,描绘与描述了四百多种鸟,因此,当你在普通的林子中发现一只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提及的鸟时,便会产生一种真正的成就感。我只发现了两种这样的鸟。早秋时节的一天,当我漫步在西点军校附近一带的林中时,惊起了一只栖于地面上的鸫科鸣禽。他飞落在几米之外的一段树枝上,看上去是一只我从未见过的鸫。我想自己以前从未见到过一只腿有如此之长的鸫。我用枪把他打了下来,发现他是一只新面孔,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尾翼的宽大和平直;腿很长,从中趾的末端到髋关节长度有3.75英寸;他的身体上半部为均匀的黄绿色,下半部则是灰色的。后来我证实他就是灰颊鸫,是由我们美国博物学家贝尔德教授给他命名并首次做了描述。但人们对这一种鸫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繁殖于遥远的北方,甚至是在北极海岸。想要听到他的歌声恐怕我要长途跋涉才行。

在当下的时节,我在华盛顿附近遇见了一对上述提及的灰颊鸫。这种鸟的体形与黄褐森鸫相近,比隐居鸫或棕色夜鸫要大。与其他种类所不同的是,他的羽毛没有任何一部分是黄褐色或黄色的。另一种鸟是黄眉鸫或小水鸫,他是灶莺的堂兄弟和路易斯安那水鸫莺或水鹡鸰的异母兄弟。我在特拉华河源头处发现了他,显然他在那里有一个巢。通常他在更北一点的地方繁殖。这种鸟的啼鸣声是一种高亢而又清澈的啭鸣,立马使人联想起他的同类的歌声。尽管他似乎广为人知,但到目前为止我在书籍中还无法找到任何有关这种鸟的描述。

近年来作者和考察者们在奥杜邦所发现的鸟类条目上添加了三百多种新的品种,其中大多数属于新大陆北部及西部的鸟类。奥杜邦的观察主要局限在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各州和濒临墨西哥湾各州及附近岛屿,所以他对美国西部或太平洋沿岸的鸟类知之甚少,他的著作中只是简要提及了这些鸟类。

顺便说一下,有一点不比寻常的是西部地区有好多鸟儿似乎就是东部鸟儿的翻版。因此,西部的杂色鸫就是我们东部的知更鸟,只是羽毛上的斑纹有点不同而已;西部的红翅啄木鸟就是我们东部的金翅啄木鸟(或称高洞鸟),只是前者翅膀的羽毛是红色而不是金黄色。还有西部山雀、西部红眼雀、西部冠蓝鸦、西部蓝色知更鸟、西部歌雀、西部松鸡、鹌鹑、鸡鹰等。

在达科他平原上遇见的一种云雀似乎是西部的鸟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他可以飞到离地面达三四百英尺高的空中,从那里往下撒播他那一个个令人为之心醉神迷的音符。他显然与我们东部的几种鸟类有着亲缘关系。有位通信者在一个九月从乡间写信告诉我说:

“我最近在这里观察到一个鸟的新品种。他们不仅栖息于地面上,而且也飞落在建筑物与篱笆上。他们是走禽。”几天后,他得到了一只鸟,并将其毛皮寄给我。结果跟我预料的一样,正是一只黄腹鹨,或称雀百灵,是一只体态瘦长的褐色鸟,体形和一只雀儿差不多大小,在春、秋两季飞越美国,往返于其在遥远北方的繁殖地点。他们通常是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在河畔或耕过的地里出现,在那里寻找食物。当他们飞起时,就会露出尾翼中的两三根白色的羽茎,就跟黄昏雀一样。他们在天空中每每飞过十几米,就会发出一声啼鸣或尖叫。

他们在拉布拉多半岛那些荒凉、布满苔藓的岩石中繁衍生息。据报道,在东北部的佛蒙特州一带也已发现他们所产的蛋,而且我很有把握,八月份在阿迪朗达克山脉见过这种鸟。雄鸟一飞冲天,发出简短但却悦耳的鸣啾,有着各种百灵鸟的风范。他们是走禽,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陆禽的一个特征。迄今为止,多数陆禽都是跳跃者。留意181 一下常见的雪鹀的足迹:它的脚印不是像短嘴鸦或披肩鸡的足迹那样一只在前,一只在后,而是双脚并行。雀、鸫、莺、啄木鸟及鹀等都是跳跃者。另外,所有水禽或半水栖的鸟类都是走禽。鸻、矶鹬和鹬等都跑得很快。在陆禽中,松鸡、鸽子、鹌鹑、百灵以及各种黑鹂都是走禽。燕子也是走禽,但他们一旦完全用脚行走时却显得极其笨拙。百灵的步姿优美自如。请仔细观察一下整天在草地上高视阔步,趾高气扬地行走的草地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