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5228100000019

第19章 影响行动的内在(4)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总是多次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现实中我们会时常看到这种例子。有的人先是在人际交往中被朋友所骗,接着在做生意时受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是太过于相信别人的习惯在作怪的缘故。

一个旅行者,每到一处都有寻找奇异的小石子作留念的习惯。有一次,他却在一条由融雪汇聚成的冰冷的溪流里,发现了一颗硕大的钻石。这个偶然的富有戏剧性的发现,也是这个旅行者的习惯所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对于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成功始于习惯。

我们之中没有人喜欢失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要成功就必须同会习惯彻底决裂,同时要培养成一些好习惯。都说“习惯成自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不然,当然这需要你付出改变现状的代价。

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只需做好三步即可。首先要分清哪些是好习惯,那些是坏习惯。这件事是最容易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得很。其次是你是否想改变。这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人害怕改变,喜欢安于现状。尽管他们有时对现状不满,但如果真的让他做出行动,他就会退缩。你要记住,如果你不想改变,那你就只能看着别人成功,而你却原地不动。最后要行动起来。对于已有的好习惯要继续保持,对于坏习惯要坚决改掉,对于不具备的好习惯要悉心培养。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如赴约时,至少要提前五分钟到达;如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就应该立刻行动起来……

如果你想成功,好吧,现在就开始研究分析一下自己的习惯。一个人要立大业成大事,都必须从改变和培养习惯开始,因为成功始于习惯。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请记住第10个忠告:摒弃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培养内功,调动潜能

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安东尼?罗宾给青年人的忠告: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视它的存在。你想成功吗?告诉你一个秘诀——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人的身体素质潜能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看看世界上的各种体育运动比赛,运动员们不断刷新世界纪录。那些经过专门训练的运动员们,在疾跑的高速度上,在跳跃的灵巧度上,在投篮的准确度上,在体操的灵敏度上,在抓举的力量上,在健美的肌肉发达上……都在不断地创造着成功与卓越的奇迹,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身体素质的巨大潜能。

人的身体素质的巨大潜能还突出地表现在人类健康长寿的改变上。

据资料介绍,原始人平均寿命只有15至20岁;纪元初年,上升到25岁左右;20世纪初,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是49岁,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已增加到60岁。个别国家如日本、瑞典等已接近80岁。我国20世纪40年代平均寿命才35岁,50年代末已增至57岁,现在则已达70岁左右。“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是一句过时的老话了。

人的身体素质潜能不可限量,人的心脑智慧潜能更是巨大无比。

人的学习、记忆、认识潜能,人的创造力潜能,人的思维精神、文化素质的潜能等等都是人的心脑潜能的具体表现。人的这些心脑潜能,真是深厚伟大,无穷无尽。

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愚笨而失去了正规学校教育。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心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2000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他是人的创造力潜能,即人的心脑潜能得到较好开发的一个典型。

据神经学家研究,人的大脑皮层中有神经元约140亿个,这比任何一台现代计算机更丰富复杂实用得多。

前苏联科学家曾指出:“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储存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中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套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多数人恐怕自己也弄不清楚。看看下面的例子或许你能明白。

沙特阿拉伯塔伊夫城有一个25岁的漂亮姑娘,不知什么原因“哑”了20年,经多方医治毫无效果。有一天,每人领进一个大她25岁的长得很丑的老头子来相亲,见面之后,姑娘的父亲私自做主,逼着姑娘嫁给他。姑娘急了,竟讲出20年来的第一句话:“我宁死也不嫁给他!”

这事奇怪吗?不奇怪,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事。据《医部全录》载,明朝年间,某地有一个姑娘的了一种怪病,打哈欠后两胳膊怎么也放不下来了,多方求医无济于事。后来家人请了一位郎中来家诊治。这位郎中看后当着病人说,要想治好病就得用艾炙肚脐下的丹田穴,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去解姑娘的裤带。这一下羞得姑娘无地自容,赶忙用手一护,想不到奇迹出现了,姑娘的两只胳膊竟于不知不觉中放了下来。

以上两个事例,似乎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中孕育着必然。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在意想不到的强刺激条件下,这种抑制被解除,蕴藏在人体内的潜能会突然爆发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一场话剧时,女主角因故不能参加演出,出于无奈,他只好让他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可他大姐从未演过主角,自己也缺乏信心,所以排演时演得很糟,这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不满,他很生气地说:“这个戏是全戏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排练!”一扫过去的自卑、羞涩、拘谨,演得非常自信、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从今天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

美国的笛福森,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小职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庸人,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然而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读报时受到报上登载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决心成为大企业家。从此他判若两人,变得自信和顽强起来,破除了五所作为的思想,潜心研究企业管理,终于成为一个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

事情非常明显,如果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发火使他大姐受到刺激,积累在大姐身上的表演潜力便不可能迸发出来。同样,如果不是报上刊载的故事的刺激,笛福森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大企业家。在这里,刺激起了不寻常的作用。人们常常埋怨社会埋没人才,其实,由于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懒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埋没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的。如果我们能多给自己一点刺激,多一点信心、勇气、干劲,多一分胆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处于休眠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连自己也吃惊的成功来。

日本一家报纸曾报导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名日本妇女趁幼儿熟睡之际外出购物,返家途中,在巷口与人闲聊,这时家中的幼儿醒来寻母,遂爬上阳台呼叫,不幸小孩一失足从阳台上坠落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其母飞奔至楼下,奇迹般地接住了自己的孩子。按道理说三岁幼儿体重约十五公斤重,从五楼坠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在将近到达地面时的重量绝非常人所承受得了,况且这个人是个年近三十的妇女。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后来新闻界还专门请来举重运动员和赛跑运动员做了一个模拟试验,结果都无法成功地接住也无法及时赶到出事地点。

一个弱女子在奋不顾身的情况下,其运动技能的水平居然能远远超过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类似的事件也曾在英国及美国发生过。在一个夏天,美国一位残障、一直以轮椅代步的青年母亲,在她孩子失足掉进游泳池的时候,她连人带轮椅冲进泳池,救起了她的孩子,并随即实施人工呼吸,救活了她的孩子。事后警方当局请这位母亲描述她的整个经过时,她却答不上半句话来。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是无穷的。生活中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你真正想要得是什么?放手去做,全力以赴,只要发挥你的潜能,你就能做到。

所以,如果你想做成某件事,请记住第12个忠告: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暗示的力量来自于自己

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向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它有一个痛苦的过程。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辛得立城的比尔·麦克考尔是怎样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向成功的。

比尔在19岁时开办了一个经营兽皮和皮革的商店,不久他破产了。但挫折似乎并没有压倒这个年轻人,反而更加激励了他。不久他开始寻找取得成功的新方法。

比尔急欲致富,他认为他能在励志的书籍中找到获得财富的方法,于是就到图书馆里寻找有关的图书。在那儿他发现了一本叫做《思考致富》的书,不禁欣喜若狂。他将它借到手,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读了三遍后,他还不能准确地理解世界大财团们是如何获得财富的。

比尔告诉我们:

“当我第四遍阅读《思考致富》的时候,一天我到辛得立一条商业大街上悠闲地漫步。事情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它是突然发生的。我伫立在一个肉类市场的橱窗的前面,向上仰望。就在那一瞬间,我得到了一个一闪而来的励志方法。”他笑起来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