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5245500000003

第3章 创业不难,贵在持之以恒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蒲松龄用来盛赞项羽和勾践的一副对联,其实,借用这副对联来赞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非常贴切。

在很多历史教科书上,一提到朱元璋的创业之路时,往往是寥寥数语,轻松地一笔带过。其实,当年的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参加红巾军后浴血沙场,干的是掉脑袋的大事,其风险可想而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朱元璋必须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卧薪尝胆的韧劲,而实际情况也恰恰是如此。

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的麾下时,起先,郭子兴对朱元璋并不信任,甚至有人提醒郭子兴说朱元璋其人不是大忠就是大奸。但是,朱元璋处事谨慎,让人抓不到什么把柄。再加上后来朱元璋立有很多战功,并且还救过郭子兴的命,所以郭子兴也不得不对朱元璋另眼相看了。于是,朱元璋在红巾军中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但是,这并没有改变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怀疑态度,出于对自己地位的顾虑,郭子兴甚至决定对朱元璋痛下杀手,只是由于机缘巧合,朱元璋才得以保全性命。不过,这也使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处境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他对郭子兴及其领导集团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于是,朱元璋决定不动声色地与郭子兴等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提出带兵出征的请求,郭子兴很高兴地答应了。现在看来,郭子兴放朱元璋率兵出征无异于纵虎归山,但是,当时的斗争环境非常险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喋血沙场。郭子兴可能正是出于后一种考虑,才赋予朱元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力。

奉郭子兴的命令,朱元璋率军首先攻击郭子兴的老家——定远。当时的定远有重兵把守,在一些人看来,朱元璋领兵攻打定远如同以卵击石,毫无胜算。然而,朱元璋却在元军的重重防卫中找到了一个缝隙,出其不意地攻克了定远,此后,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又先后攻克怀远、安奉、含山、虹县,四战四胜,锐不可挡!他的直属队伍很快就发展到700人,此时的朱元璋羽翼渐丰,但他并没有志得意满,他的目标绝对不是组织一群没有远见的乌合之众,他从自己亲自招募的700人中挑选出24名有勇有谋的人,组成了自己最初的智囊团。从此以后,朱元璋就在这24人的辅佐之下,开始了创建帝业的行动,而且这种行动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有诗为证: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随后,朱元璋又很快组建起数千人的队伍,至此,朱元璋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武装和智囊团,以后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朱元璋率领自己这支不断壮大的队伍逐渐扩充了自己的地盘、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群雄逐鹿的战场中脱颖而出。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称帝后,他举兵北伐,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将蒙古人赶回了大草原。那个差点被深重灾难吞噬的放牛娃终于摆脱午夜的梦魇,成为了天下的主人。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即使是最复杂的改朝换代,也都是由一件件最简单的小事组成。这就像滴水穿石或者绳锯木断的道理一样,只要有志于此,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坚持不懈,更多的人是知难畏险,在中途就放弃了,还有一些人小富即安,丧失了进取之心。实际上,在创南京城垣明朝建业的过程中,可预料以及不可预料的风险和挑战不胜枚举。往往是刚刚克服一个障碍,下一个难题又接踵而至,令人防不胜防。可是,不经历艰难险阻就难以体会到奋斗的可贵,更难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美。所以,在创业的时候,一旦你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或者已经没有斗志的时候,不妨用上述这段话来自我勉励,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

对于任何人来说,在他的一生当中,至少要树立一个目标,并为之孜孜以求,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最终才可以实现其内心所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说世界上绝对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可能略显武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多数不能成功的事情来说,其原因不在于客观情况的限制和制约,而在于从事这些事情的人不知道成功或者不愿意走向成功。古今中外,但凡能够达到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成就的人,大多具有坚韧的毅力和高远的志向,并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虽然年少的时候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却略显浮躁。幸好,他在逃学玩耍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想要将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老婆婆的行为对幼小的李白触动很大,从此,李白懂得了树立信心和坚持不懈是人生一种可贵的品质,在这种品质的激励之下,李白终于成为了一代“诗仙”,其诗歌造诣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再来看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为了发明电灯泡,先后失败了5万余次,更换了上千种材料,但是,爱迪生没有放弃,终于获得了成功。还有被称为“汽车大王”的福特,他从未学习过汽车制造技术,然而,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福特不但制造出了汽车,而且还亲手创建了一个汽车帝国。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成功并不是水中月和镜中花,实际上,它寓于每个人必胜的信念中a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或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信心,那么他的思想必定是消极的,遇到困难或挫折很容易打退堂鼓。反之,如果一个人斗志昂扬,充满自信,具有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信念,那么,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很有可能会无坚不摧、势不可挡。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创业故事。

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有一位“石油大王”,他的名字是保罗?盖蒂。1976年6月7日,保罗?盖蒂去世,享年83岁。虽然保罗?盖蒂撒手人寰,但是,他一手创立的石油企业王国并没有因为他的死去而倒塌,相反,这座石油企业王国还在继续呈良性发展,1982年,他的盖蒂石油公司销售收入达到了123亿美元。

当年,年轻的保罗?盖蒂在奥克拉荷马看见别人挖掘油井时,他就知道,这是一个自己积累财富的好时机。于是,他开始四处寻觅机会。然而,寻找机会谈何容易,由于人们已经知道石油的价值,所以他们对于保罗?盖蒂这个后入行的人来说,根本不感兴趣,更不愿轻易地就让他分得一勺羹。很快,一年过去了,尽管保罗?盖蒂从没有停止过寻觅,可是,他仍然没有物色到油田地皮。但可贵的是,此时的保罗?盖蒂并没有灰心,他仍然在耐心地等待。皇天不负苦心人,保罗?盖蒂的等待终于赢得了回报,1915年秋末,保罗?盖蒂以500美元的价格租下了一块很有希望挖掘出油井的地皮。

然而,有了地皮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挖井采油,马上就可以用汩汩而出的石油去换取财富。这是因为,石油是埋在地下的,必须经过开采,才能够为他换来钞票。可是当时,保罗?盖蒂靠做杂工挣来的500美元全部都用来交了土地租金,哪有钱买入机械挖井呢?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请求与父亲合作,由父亲投资机械,占公司70%的股权。就这样,“盖蒂石油公司”可以开工挖井了。开工伊始,保罗?盖蒂就在这块地上与聘来的几个工人同甘共苦、风餐露宿。累了,在工地上打个盹;饿了,随便吃点随身携带的干粮……

天道酬勤,保罗?盖蒂没有错估这块土地。他们所挖掘的第一口井果然出石油了,而且一天可生产720桶原油!两个星期后,保罗?盖蒂把这块地转租给别的石油公司,他从中净赚12000美元。小试牛刀、初战告捷,这大大增强了保罗?盖蒂从事石油开发事业的信心,使他认识到“成功没有神秘的公式”。尽管幵来石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包含着数不清的辛苦和无数的风险,但是,如其回报是非常丰厚的。从此以后,保罗?盖蒂一步步地构建起自己庞大的石油企业帝国。

现在想一想,也许有人会觉得保罗?盖蒂的创业史不够惊心动魄,但是,无论是当时做出入行的决定,还是一年苦苦寻觅土地无果的坚持;无论是租下一块土地后决定合作开采时的果决,还是不贪大求全,见好就收的睿智……保罗?盖蒂始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实力,从而稳扎稳打,牢固地打下了自己的事业根基。他的创业成功之路就是对“有志者事竞成”这句中国古话的真实印证。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具备成功信心的人才会造就自己的成功,也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保罗?盖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虽然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有一些差异,但是,对于争取成功的过程,人们的理解却存在着诸多的共鸣。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共鸣就是:只有有志于某一件事情,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人们才能够迎来成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感到心力交瘁甚至痛苦和压抑,但是,正如同凤凰浴火一样,只有经历了痛苦的历练,事业才会得到质的升华。所以,不要将“有志者事竞成”当作陈词滥调不屑一顾,有些道理虽然浅显,但它却是用无数人的经验和教训凝聚而成,因此,需要认真体会,更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奥妙,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