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5245500000004

第4章 忍耐和等待是崛起的前奏

说到忍耐和等待,以及在蛰伏中积聚能量的能力,朱元璋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君主中是非常出色的。

这里,首先讲一个有趣的传说。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只好替地主放牛。有一次,朱元璋牵牛过独木桥,由于桥板过于狭窄,老牛走路不稳,脚一滑,跌到桥下去,摔伤了一条腿6朱元璋好不容易把牛送回地主家,可是,狠心的财主一看到自己的牛受伤了,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怒之下,把朱元璋关进柴房,并且吩咐手下的人不给朱元璋送吃的东西,也不给朱元璋水喝,想把朱元璋活活饿死。被关了三天之后,年幼的朱元璋实在饿极了,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东瞧瞧西看看,天无绝人之路,在柴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和一只盛有水的罐子。朱元璋想,自己实在找不到其他吃的东西,不如逮只老鼠充饥,于是,他扒开了洞口,看到洞里面有米、豆子、胡萝卜、芋头、红枣等,每样仅有一点点。朱元璋急中生智,他顾不得干净与否,急忙挑挑拣拣,又支起罐子,用地上的石头块磨擦生火,点燃柴房中的一捆柴草熬起粥来。不知是因为饥饿还是因为五谷参杂在一起真的无比香甜,朱元璋吃了这顿粥,感觉比什么都香。不久,地主来到柴房,他本来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垂死的孩子,但是,却意外地发现朱元璋气定神闲地坐在柴房中,神态镇定自若。地主很惊讶,他想可能是有神人对朱元璋暗中相助,遂悻悻地放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忽然有一天想到小时候用老鼠吃的粮食熬成粥的味道,便叫御膳房用各种粮食和豆类混和起来熬成一锅糖粥,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虽然,这个传说没有史实依据,有可能有民间附会和杜撰的成分,但是,从这个小小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民间,人们对于朱元璋的坚忍品质已经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知道朱元璋具有超人的生存能力、忍耐能力和适应能力。否则,一介布衣,出身寒微,如何能够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中顽强生存,进而成就大业呢?当然,即使这个传说是真实的,我们在分析这个传说的时候,也不能排除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在驱使朱元璋这样行动,在他设灶熬粥的过程中考虑得最多的只是活下去,至于以后如何飞黄腾达那是无暇细想的。但是,不要忘记,即使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本能,也恰恰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的因素: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会使人生出现无数种可能。

如果说上面这则传说中的朱元璋只是因为求生的本能驱使而被迫忍耐的话,那么,下面这则更为著名的故事中的朱元璋在监牢之中的生活,则明显地具有了保存自己、另谋他途的成分。

对《明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对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有很深的印象。这位马皇后贤良淑德,是朱元璋开创帝业的贤内助。马皇后的故乡是淮西宿州新丰里,在当地,马家本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但马皇后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她的母亲郑氏在生下她这个独生女儿后不久就病逝了,而马皇后的父亲生性豪爽,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生死兄弟。有一次,为了替一位朋友讨回公道而失手杀死了当地的一个豪绅,事发之后,为了避仇,马氏的父亲只好逃亡异乡。因为女儿年幼,不得已,马氏的父亲在临行前,忍痛把未满周岁的女儿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抚养。郭子兴将马氏认为义女,后来,郭子兴做主把马氏下嫁给自己的部将朱元璋。郭子兴与朱元璋的关系很微妙,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朱元璋实力的增强,郭子兴一度对朱元璋心存芥蒂,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排挤。有一次,郭子兴听信谗言,下令把朱元璋关了起来,深陷囹圄的朱元璋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经常挨饿。不过,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什么,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好在有贤德的妻子马氏常常偷偷地将滚热的烧饼藏在衣服内给他送去,结果因此烫伤了皮肉……朱元璋在这种环境中坚忍地生存着,他坚信自己终有出头之日。果然,迫于强敌压境的不利局势,郭子兴只好重新启用朱元璋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在战火的洗礼中,朱元璋迅速成长起来,在郭子兴病逝之后,他终于取代了郭子兴的地位,成为手握重兵的大元帅。

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要走极端路线,要么自我放逐、自甘堕落;要么盲目反戈、鱼死网破,这样的做法都是很不明智。正所谓“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善于保全自己,才会有翻身的机会。的确,任何忍耐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同样,任何忍耐都有可能让一个人苦尽甘来,赢得更好的发展时机。所以,何必一定要在某些不利于自己的场合做出某些针锋相对的蠢事呢?一个人应该要有一定的韧性,多体会一下不倒翁的生存哲学:看上去,不倒翁似乎是所有玩偶中最容易倒下的,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即使所有的玩偶都被推翻了,不倒翁仍然会笑眯眯、摇摇晃晃地站在那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欲成大事者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在任何环境中生存下去。

创办深圳东进技术公司的李如江就是一位深谙忍耐与容忍之道,在逆境中谋生存发展,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成功人物。

如今的深圳东进技术公司,已经是国内语音板卡市场不容小觑的力量。回想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李如江至今感慨万千。

1989年末,李如江以硕士资格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被分配到招商局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家中美合资的软件企业工作。作为天之骄子,象牙塔里最受宠爱的人,李如江在去工作单位报到的路上,满怀着书生意气地想象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的情形。可是,当他兴冲冲地来到工作单位时,迎面泼来的一盆冷水令他手足无措。

至今,李如江仍然对自己被浇上第一盆“冷水”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正是这一盆冷水使李如江意识到,踏上社会,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无论你以前的成绩和履历是如何令人羡慕,一旦你进入新的工作环境,你都必须放下架子重新开始。据李如江回忆:“当时我们问老总,‘我们住哪里呀?我们行李还在广州怎么办啊?’没想到老板听后大发其火:‘你们这帮学生就给我们瞎添乱,自己的问题自己就不能解决吗?’”

老板看似不近情理的一顿无名火令李如江和同来的同学有些发懵,可是,看着出出进进忙碌的工作人员,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还有这样一群新人的存在,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晚上要睡在哪里。好不容易度过最艰难的初始阶段,原以为事情会朝良性方向发展,可是,随之而来的仍是一盆盆无情的冷水,令人看不到工作的前景和发展的希望。经过一段痛苦的磨合之后,与李如江一同分到这个软件公司的另外一名学生无法忍受这里的氛围,离开深圳回到了北京,但李如江却选择了留下来。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令李如江赢得了老板的欣赏。由于深圳地处南方,空气湿度很大,走廊墙壁上的白灰不时一块块地脱落下来,整个走廊显得很不干净。没事可做的李如江就拿着拖布去拖,恰巧老板看见了,说了句“小李还不错嘛!”随后,李如江才给安排了工作。

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李如江都心怀感激。他说:“它让我的心态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本来你自己以为是个天之骄子,很自负,社会很青睐你。但它一下就把你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打碎,把你所有的信心全部打翻,让你能够沉下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建立起信心。当你能慢慢沉下心来的时候,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不错,正是这种感悟令李如江在今后的创业中受益匪浅。

1992年,李如江辞职下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此时的李如江就是一位典型的“三无”人员:一没钱;二没多少的商业经验;三没有关系。但李如江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二是具备良好的创业心态,可以沉下心来,可以吃苦。于是他同自己的师弟清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贺建楠、大学同学廖永坤三人合伙,在深圳深南中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做起了语音卡的开发。

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他们没有时间做饭,就经常拿方便面充饥;他们没有帮手,三人就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经常两眼熬得通红……然而,有付出就会有回报。1993年年底,当李如江三人一算账时,彼此都大吃一惊,TC-08A卡竟然为他们净挣了500万元。他们掘得了第一桶金,也完成了第一步积累。今天,当李如江再回过头来看自己当年的选择时,他这样评价自己当时创业的动机:“其实深圳所有创业者都是这样过来的,都经历过同样的环境。在深圳,博士可能会被饿死。所以这就逼迫你去适应环境,按环境决定的条件去生存,这是个生存的问题。如果我们老觉得自己是清华的硕士,那么,我们的生存都很有可能会成为问题。到后来我们适应了这个环境,我们就不会再满足这种现状,我们总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朱元璋的创业故事和现代人的创业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那就是:创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生存的过程。只有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懂得在容忍中学习和积聚力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无法承受压力,选择逃避压力或者其他消极对待压力的方式来试图换取自己的片刻安宁,那么,这样的人注定会碌碌无为。只有那种在艰难环境中历练,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并发展起来的人才会成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不要畏惧挫折和压力,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善于动脑,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适应能力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而一旦你适应了一种环境,那就静下心来,放手一搏,当然,此时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