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5245500000044

第44章 谨言慎行,不玩物丧志

谨言慎行出自《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言语谨慎,行动小心。用它来概括创业成功者在语言和行动方面的自律效果是非常合适的,这是因为,创业者在刚开始创业时,实力大多都比较弱小,如果创业者在语言和行动方面不保持低调,那么就很容易引起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的警惕,使自己的发展受到他人的掣肘。

而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旅獒(áo)》:“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人们常用“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来形容醉心于玩赏某些东西或迷恋于一些无利有害的事物,就会丧失或消磨斗志,无所作为。在《左传?闵公二年》里,记载了一则有关卫懿公玩物丧志的故事。

春秋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丧失了进取之心,常常荒废朝政。他让鹤乘坐漂亮的车子,比国家大臣坐的车子还要豪华,此举引起了国人的不满。一次,北方狄族部落侵略卫国,卫懿公命令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卫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由于军心不齐,结果大败而归。于是,后人就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看了上面的成语释义以及这则历史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做到了谨言慎行,看看自己是不是养成了玩物丧志的毛病。如果没有做到谨言慎行,那么要想办法做到;如果已经养成了玩物丧声的毛病,那么应该想办法尽快改掉。一个人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要是输给了客观因素,尚可以原谅,要是输给了自己,那就不可原谅了。这是因为,主观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一个人明知道某些行为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不良后果时,仍然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偶尔为之无伤大雅,结果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像这样的情况,是不能被原谅的。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因为这样的人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它需要长期坚持,如果有一天,你的自律大堤被你自己掘开了一个小口,那么,很快地,各种不利于你创业的东西就会倾泻如注,直到把你辛苦开垦的良田变成一片汪洋。

创业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风雨和荆棘并不是最可怕的敌人,只有自己才能够彻底击败自己,因此,有志于创业的人们,在苦于创业无门的时候,不妨先从管束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开始,先把自己变成一个严于自律的人。因为,对于自律精神的锤炼也是创业的一部分。事实上,只有那些善于自律的创业者,才有可能在创业之路上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自律的人。

朱元璋非常重视谨言慎行,他强调说:“安危治乱,在于能谨言与否耳。”朱元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谨言慎行,很少接近娱乐歌舞,也不爱好戏曲,更没有酣酒夜饮的习惯,他惟一的嗜好就是下棋,以此调节繁重的脑力劳动。他不款待群臣,也极少设宴席,就是设宴席也极其简朴。1368年,朱元璋经过17年征战,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那天,他设宴款待开国元勋,但席上每人也只有一碟炒猪肉、一碗炖山羊肉、几样蔬菜、一壶水酒而已。这之后,朱元璋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在他的宫殿中既没有雕梁画栋,也没有奇花异草。每逢天灾,朱元璋都要与自己的至亲吃上一餐麦饭和野菜,以示与民同甘共苦。即使在平常的日子里,他的饮食也非常简单,大多是一碗玉米粥、几个窝窝头或者米饭,再加上一点辛辣的荤菜,一般没有大鱼大肉和山珍海味。

有一次,浙江金华府献给他一袋香米,朱元璋吃过之后觉得非常好吃,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喜好变成官吏扰民的借口,朱元璋只吃了二顿,剩下的米都如数退还给金华府,并且申饬地方官吏不得再以此上供。可是,香米的味道实在太好了,朱元璋始终念念不忘。为了解决自己馋香米的问题,朱元璋就派人到金华取来稻种,命令内臣在皇家苑林开出了十几亩水田,自己亲自动手春插秋收。

朱元璋身为皇帝尚且能够做到谨言慎行和不玩物丧志,今天的创业者远远没有达到朱元璋的那种成功,有什么理由去追求安逸和享乐呢?所以,身为创业者,应自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永葆进取心和旺盛的斗志,从而干出一番事业来。

一个人要做到不玩物丧志并不难,因为,玩物丧志的人在主观上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只是缺乏自控力,一旦下定决心痛改,是能够改掉这些毛病的。但是,要做到谨言慎行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图一时之快,信口开河,往往不知不觉地触犯了别人的禁忌或者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很多时候自己根本就意识不到。所以,对于谨言慎行,一定要引起注意。

佛经有一句话:“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这句禅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时一地的,是要经常地督促自己,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过错……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做到了谨言慎行,却在另外的时间里口无遮拦、玩物丧志,那么,这不经意的放任自流不但会导致自己在前阶段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而且还会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早在千年之前,孔子就曾经教导他的学生们说话要有分寸,说话不能伤人。这种做法很值得今天的创业者借鉴。

有一个这样真实的故事:

王亮从原来的单位辞职之后,打算自己办一个小型的食品加工厂。由于他的脑子比较灵活,他的食品厂投入生产不久就接到了一笔大的订单。因为自己的生产能力有限,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王亮只好请另外一个食品加工厂帮忙。双方在产品质量、配料、利益分配等方面达成共识后,产品很快就投入了生产。到了交货的那一天,王亮保质保量地拿出了产品。此后,王亮与这家为他提供过帮助的食品厂又有过几次生意上的来往。可是,在最近,当王亮又要求与这家食品厂进行合作时,对方虽然表面上对他仍然向以往一样热情,但是,在工作中,却借故拖延时间。虽然在王亮的软磨硬泡之下,产品按时生产出来了,但是这次合作显然让双方都很不愉快。

王亮有点纳闷,为什么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他主动邀请对方的领导吃饭,但是,对方婉言谢绝了。这之后,王亮一度不敢再接大笔的订单,因为他无法保证自己能够按时完成合同。后来,王亮经过认真了解才弄明白为什么对方的态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来,在前几次合作之后,王亮虽然对那一家为自己提供过帮助的食品厂很感激,但是,他却在与其他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在言语上表现出对这家食品厂的不屑。王亮的这些话经过一些人的转达,就辗转被这家食品厂的老板知道了,所以这位老板要对王亮还以颜色,挽回自己的面子……

王亮的失误很具有代表性,一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既要借重于一些人的帮助,又对这些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很不以为然,并且常常在语言和行动中表现出来。一旦这种表现被对方察觉,他们必然要予以反击。这不能怪别人心胸狭窄,只能怪自己不小心。如果我们自己能够管好自己的嘴巴和肢体动作,那么这些无谓的纷争就可以避免发生。

俗话说,言多必有失。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与他人在沟通与交流中,创业者一定要记住:千万不可对任何人都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好像对方根本不存在一样。相反,要讲究交流的语言,注意交流的方式和场合,即使是相交最深的知己,在与他们交流时与要拿捏好分寸。任何肆无忌惮地袒露心声都将为你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应尽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一些,不给别人留下任何把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做到谨言慎行、不玩物丧志。否则,你将丧失别人对你的信任,并在放任自流中失去进取的斗志,导致事业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