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5264400000044

第44章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8)

唐代时,日本“遣唐使”将枇杷带回日本,故日本早期的枇杷称为“唐枇杷”。日本最早有文字记载枇杷的是1180年。法国巴黎植物园于1784年从我国广东引入枇杷,1887年英国皇家植物园也从广东引去枇杷,枇杷由西欧传至地中海沿岸各国。1867~1870年之间,枇杷分三路传入美国:即由欧洲传至佛罗里达州,由日本传至加利福尼亚,由中国移民传至夏威夷州。由此,枇杷在西半球各地传播开来。

枇杷是我国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以南的特有水果,以福建、浙江、台湾、四川、江苏、安徽栽培最多。枇杷与樱桃、梅子被并称为“三友”。

我国枇杷品种多达350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栽培品种近100个,当家品种不超过30个。枇杷品种依果形分为长形、圆形和扁圆形;依成熟期分为早中晚3类。早熟品种5月份即能登市;中熟品种在6月大批上市;晚熟品种可延至7月上旬。所以从初夏开始,一直到7月中旬最热的时候都能吃到鲜美的枇杷果。依果肉的颜色分,主要为黄沙、红沙、白沙3个品系。黄沙又叫“草种”,上市最早,在端午前即有上市,品质较差;红沙枇杷于5月中、下旬成熟,皮厚易剥,甜酸适中;白沙枇杷在6月上中旬成熟,皮薄易剥,核小汁多,肉嫩芳香,味甜鲜美,品质最佳。

安徽歙县三潭地区的安徽大红袍枇杷闻名全国,徽州民间有“天上王母蟠桃,地上三潭枇杷”之说。歙县果民张光荣从大红袍中选育而成优良品种,最大单果重80克以上,故该品种被命名为“光荣”。枇杷的著名品种还有:福建莆田的解放钟、白梨、早钟6号、梅花霞、和车本、坂红、山里本、乌躬白,江苏吴县洞庭山的鸡蛋红、照钟、冠玉、白玉、荸荠种、富阳种,湖南的牛奶枇杷,江西安义的珠珞红沙、珠珞白沙,浙江黄岩的洛阳青、单边种,余杭的软条白沙、平头大红袍、夹脚、五儿白沙、宝珠等。

浙江余杭盛产枇杷与当地风俗有关。旧时,余杭一带,凡家中婴儿诞生,家人即在院中种植一棵枇杷树,谓之“种同龄树”。栽上同龄树后,家人精心培育管理,祈求其茁壮成长。若遇夭折或毁坏,则认为不吉。故同龄树大多种一棵,活一棵,棵棵树繁叶茂,果实累累,此风俗流传至今。

营养食用。

枇杷的营养成分,见表37。

表37枇杷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89.3热量(千焦)124.4抗坏血酸(毫克)8.0。

蛋白质(克)0.8膳食纤维(克)0.8钙(毫克)22.0。

脂肪(克)0.2灰分(克)0.4磷(毫克)36.0。

碳水化合物(克)8.5胡萝卜素(毫克)0.7铁(毫克)0.3。

此外,尚含果胶、鞣质、钠、钾、维生素B1及苦杏仁甙(维生素B17)等,果浆中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枇杷叶中含多种醇类、烯类、甙类及有机酸。

枇杷柔软多汁、甘酸适口,上市早,鲜食味佳。在饮食业发达的南方,枇杷还可作为菜肴的作料,用时,还将枇杷制成多种保健食品。

枇杷粥枇杷250克,去皮、核。粳米100克,薏苡仁50克洗净。三者入锅,加水适量,煮沸转文火慢慢熬成粥,调入白糖即成。此粥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和胃降气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气管炎等症。

枇杷汤枇杷150克,洗净去皮留核,加冰糖15克,隔水蒸熟,吃果肉喝汤,每日饮服2次。此汤具有清热利咽、润肺之功能,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干咳咯血等症。

枇杷膏鲜枇杷2000克,去皮核榨汁。枇杷叶100克,枇杷核200克(打碎)包煎取汁。两汁混合加冰糖100克,文火熬成膏。此膏具有清热定咳、清肺润喉、解渴和胃之功效,适用于肺热肺痨、咳嗽咯血等症。

枇杷芦根鲜枇杷100克,去皮留核,鲜芦根30克。加水煎汤,吃果肉喝汤,每日1剂。本品具有清热和胃、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烦渴口干、呃逆等症。

枇杷银耳新鲜枇杷150克,洗净去皮核,切片待用。银耳10克洗净,用温水泡发,放碗内,加少量水,上笼屉蒸,蒸至银耳黏滑熟透,备用。锅中放清水烧开,下银耳,烧沸后,放入枇杷片和白糖50克。糖溶化烧沸即成。此品具有补肺润燥、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热伤肺阴、肺燥咳嗽、咳痰不爽及肺结核等症。

枇杷滋露枇杷60克,剥皮去子捣烂。鲜桃2个,去皮、核,捣碎,与枇杷混合。再加入柠檬汁3小匙、砂糖1小匙,搅匀即成。此品具有解毒消炎之功效,适用于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等症。

海蜇枇杷枇杷500克,剥皮去核,切成两半;锅中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枇杷浸熟,捞出,排在盘中;烧热锅烹人料酒,加适量清水,调入味精、芝麻油、胡椒粉,放入海蜇100克,烧沸后用淀粉勾稀芡,盛在枇杷上,撒上火腿末10克即成。此品具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肺热咳嗽、痰湿滞胃、呕吐等症。

豆茸酿枇杷枇杷200克,切口,去皮核,口朝上放入盘中。赤豆沙100克,分别酿入枇杷内,周围插松子仁若干,整齐排在盘内,上笼屉蒸5分钟取出;锅内盛适量清水,调入白糖、桂花并烧沸,用湿淀粉勾稀芡,浇在枇杷上即成。此品具有润肺止渴之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咽干、皮肤干燥、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

枇杷黄瓜汁枇杷50克,剥皮去核,挤压出汁液,备用。黄瓜1根,洗净取汁。两汁混合,再加柠檬汁、砂糖适量,搅拌均匀即成。此品具有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慢性气管炎、慢性胃炎等症。

百合枇杷藕羹枇杷50克,洗净去皮核,百合50克,分瓣洗净,藕50克,洗净切片,一起入锅加水煮熟,用湿淀粉调成羹,稍煮即成,盛入放有白糖、桂花的碗内。此品有健脾润肺之功效,适宜于肺结核和气管炎久咳、吐血、病后虚烦、口渴等症。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枇杷性苦、平、微寒,味甘、酸,无毒;入脾、肺、肝经。具有润肺清肺、和胃降逆、疏肝退热、生津解渴、祛痰止咳的功能,适用于肺痨咳嗽、吐血、衄血、呃逆、烦渴、脘腹胀满、脾胃不和所致的呕吐等症。

《食经》:“下气、止哕呕逆。”

《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

《滇南本草》:“治肺痿劳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

《本草纲目》:“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

《本经逢原》:“必极熟,乃有止渴下气润五脏之功。若带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满泄泻。”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

《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安徽药材》:“煎汁治脓疮、溃疡、痔疮。”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枇杷含有适量的有机酸,能够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止渴、解暑等。

枇杷果实及叶中含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成分,可预防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枇杷膏和叶片是我国传统的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良药。

枇杷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聚糖等成分,能为机体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B的含量也很丰富,对保护视力,保护皮肤滋润健康,促进胎儿发育有重要作用。

枇杷的鲜果肉及枇杷叶中所含的苦杏仁甙,仅次于杏仁的含量,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也是抗癌的有效物质。

枇杷的叶、花、核、皮、根皆可入药。

据分析,枇杷叶含有多种挥发油,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能,是治疗肺气喘咳的要药。枇杷叶还含苦杏仁甙、皂甙、鞣质及多种有机酸,其水煎液对金黄色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化痰、止咳、呃逆有较好疗效。意大利的注册医师则把枇杷叶用于治疗皮肤病和糖尿病,并把其乙醇提取物用以抗炎症。

枇杷花,性微温味淡,含低聚糖和挥发油等,主治伤风感冒、咳嗽痰血等病症。

枇杷的核(种子),性平味苦,含有苦杏仁甙、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能化痰止咳,主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即淋巴结核)。

枇杷茎干的韧皮部(中药名枇杷木白皮),能治呃逆不下食;取鲜木白皮嚼之咽汁,或加水煎汁饮服,功效与叶相似。

枇杷根性平味苦,可治虚劳久嗽、关节疼痛。用枇杷根煨猪爪还可下乳;与童雌鸡煎汤服,对传染性肝炎有较好疗效。

食用须知。

枇杷虽有清热止咳功效,但过食易助湿生痰,发生痰热病患,并影响肠胃功能;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应忌食。

枇杷叶背面绒毛很多,用时应刷去或用布包人煎,如去毛不净,使人咳嗽不已。

枇杷核仁为有效的祛痰镇咳药,但含有剧毒的氢氰酸,误服使人中毒。轻者呕吐,重者呼吸困难、昏迷,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用时应炮制加工,按处方规定服用。

因枇杷中含有果酸,易与食物中的钙结合发生沉淀,使蛋白质凝固,故枇杷不宜与海味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食。

枇杷中含糖分较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忌食枇杷。另外,尚未成熟的枇杷不能食。

据古人经验,“枇杷不可同炙肉、热面同食,令人患热发黄”。

民间验方。

1.关节疼痛:鲜枇杷120克,猪蹄1个,黄酒250克,炖熟食猪爪。

2.肺热咳嗽、痰多、咯血:鲜枇杷250克,洗净生食,每次3~4个,每日2~3次。

3.肺虚久咳:枇杷200克(去皮核),甜杏仁20克(去皮尖),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调入蜂蜜适量,每日1剂,分2次连渣服。

4.肺结核咳嗽、肺热咳嗽:鲜枇杷500克去皮核,冬瓜200克切片,川贝母15克研末,共放大瓷碗中,隔水蒸20分钟,每日1剂,分3~4次食果肉喝汤。

5.胃热呕哕:鲜枇杷100克,生食;或文火煎服,每日早晚分服。

6.烦渴、尿赤短:成熟的枇杷250克,去皮核吃,早晚各1次。

7.肺有伏热、久咳不止:枇杷12个去皮、去核,冰糖30克,水煎汤,每日1剂,连服5日;或枇杷叶150克洗净隔水蒸25分钟,取汁分1~2次饮之。

8.小儿惊风发热:枇杷适量去皮、核,取果汁少许,加水适量煮沸即成,温时少量频频喂服。

9.淋巴结核:枇杷核适量研末,调酒外敷。

10.老年便秘或喘咳不止:枇杷核15克,麦冬、川贝各20克,水煎,加蜂蜜调匀服。

11.咳嗽:枇杷核20克晒干研末,煎汤煮沸10分钟,每次10克,于临睡前加少量白糖或冰糖饮服,每日2次。

12.瘰疬:枇杷核适量研末,调热酒敷患处。

13.疝气、淋巴结核:枇杷核10~20克杵碎,加适量水,文火煎汤,每日2次。

14.气管炎:嫩枇杷叶30克,款冬花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或枇杷核9克,橘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15.鼻衄:枇杷叶焙干为末,茶水调服,每次3~5克,1日2次。

16.妊娠呕吐:枇杷叶30克,生姜5片,水煎饮服。

17.肺热咳嗽、咳逆呕吐:新鲜枇杷叶50克,洗净,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加蜂蜜调服。

18.夏令痱疖、颜面粉刺等:枇杷叶煎服,并洗擦患部,1日2~3次。

19.小儿麻疹后热咳不止:枇杷叶、桑白皮、生石膏各15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1日2~3次分服。

20.回乳时乳房胀痛:枇杷叶5片,牛膝15克,水煎服。(用此法退乳,不影响以后生育时的乳汁分泌。)

21.肺热久咳: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份,大黄减半,同为末,蜂蜜调丸如樱桃大,餐后和夜卧时各含1丸。

22.温病有热:枇杷叶、茅根各200克,水煎稍稍饮之。

23.慢性气管炎咳嗽:枇杷叶100克,茄梗200克,款冬花15克,甘草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4.咳逆不止、饮食不下:枇杷叶200克,陈皮250克,甘草150克,生姜10克,同煎去渣,稍热服,不拘时候。

25.痔疮肿痛:枇杷叶蜜炙,乌梅肉焙为末,先以乌梅汤洗,再贴之。

26.自汗、盗汗、产后多汗:新鲜枇杷叶若干去毛洗净,再将糯米250克包成粽子(清水浸泡),蒸熟后食用,每日1次,连服3~4日。

27.预防流行性感冒:枇杷叶15克,银花30克,水煎服,连服3日。

28.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干呕少食:枇杷叶若干煎汤,加蜂蜜调服,每日2次。

29.中暑、口渴、声带嘶哑:枇杷叶、淡竹叶、芦根各12克,水煎代茶饮。

30.咳嗽、喉中有痰:枇杷叶15克,川贝母6克,杏仁、广陈皮各6克同研末,每次3~6克,开水送服。

31.痤疮:枇杷叶、桑白皮、黄柏各9克,黄连、甘草、人参各6克,煎水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

32.百日咳:枇杷叶、百部、白茅根各100克,大蒜头50克,丝瓜络25克,加水1250毫升,煎至4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33.矽肺:枇杷叶、金瓜蒌、百合、玄参、南沙参、玉竹、麦冬、黄精、黄芪、白及各9克,桔梗3克,水煎服。

34.中暑:枇杷叶12克,芦根、薏苡仁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35.新生儿黄疸:枇杷叶1克,枸杞子2克,水煎服,每日2次。

36.子宫颈癌:枇杷叶适量切细,用湿粗纸包囊,于灰火中煨热,装入布袋,热熨患部,每日2~3次。

37.传染性肝炎:枇杷叶250克,洗净切碎,加水1500毫升与小母鸡1只或瘦猪肉500克同煮,浓缩至500毫升,去浮油,食肉饮汤,1剂吃2次,空腹食用,隔1~2天再食1剂。

38.伤风感冒、咳嗽喉痛:枇杷花20克,洗净,蜂蜜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39.鼻流清涕:枇杷花、辛夷花各10克焙干研末,每次5克,每日2次,用米酒适量调服。

40.中风:枇杷花、辛荑、玉兰花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10克,以黄酒送下,日服2次。

41.呕吐:枇杷树2层白皮30克,水煎汁,分1~2次饮服。

42.肺结核咳嗽:鲜枇杷根(洗净切碎)40~60克,水煎服,每日2次。

相关链接。

文化欣赏。

枇杷树树形美观,树叶常绿,傲寒扬花,是极好的观赏树种。它冬月作花,夏月结果,古人称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热,备四时之气”。成熟时金丸累累,满枝披金,格外引人注目,宋代刘子翬有“万颗金丸缀树稠”之句。宋代戴敏云:“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桔杨梅次第新”的诗句,写的是广东省江北岸种植芦桔(即枇杷)、杨梅的情景。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有枇杷诗云:“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诗人既描写了枇杷的形、质、味,又点出了司马相如曾写过枇杷赋的典故。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的枇杷诗更为风趣:“五月天气换葛衣,山中芦橘黄且肥,鸟疑金丸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

历代文人称枇杷为“枇杷晚翠”。唐诗人杜甫诗云“枇杷树树香”。每年到了五六月间,那一串串金黄色的枇杷挂满枝头,犹如串串玛瑙镶嵌在翡翠屏上,“树繁碧玉簪,柯叠黄金丸”,真是美不胜收。

果中翠玉—杨桃。

杨桃为酢浆草科杨桃属植物,学名五敛子。因其果型奇特,上有五棱如刻出,南方读“棱”为“敛”,故以为名。又因其悬挂枝头而称为“桃”,而且是过洋而来的,所以称为“洋桃”,后因音同而笔误成为杨桃、阳桃、羊桃等。此外还有五棱子、三稔子、木踏子等别称。

阳桃果实外形呈五棱形,如将它横切,形状恰如一个五角星,因此,国外又叫星梨或星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