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22

第22章 去苦存乐——万事皆是缘遇,放空心灵安乐(3)

忧虑者整天坐在屋里,忧心忡忡,魂不守舍,似乎总在期待着灾难的降临,而不能充分享受今天的生活。他们总带着一种不安揣测明天,比如:“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等等。如此推想下去,不安的心绪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最后逼得人走投无路。实际上这些事情能否发生,天晓得,即使真让你遇上了,到时再想也为时不晚,所以应该及早从这种杞人忧天的苦思中解脱出来,否则当这种不良情绪反复在你头脑中出现时,你就会被烦恼紧紧缠绕,一事无成。

《尚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意思是:“对待各种事情,心中总怀着忧患、危惧之感,就像踩着老虎尾巴,像走在春天即将融化的冰面上一样,令人战战兢兢。”对未来的担心会让你的行动效果大打折扣,当你的担心成了现实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自己多么聪明或者有眼光、料事如神,你要知道,你本来是可以成功的。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快乐的人前行,口袋里装的都是祝福;疲惫的人前行,口袋里装的都是指责。他们都是从一条路上过来的人。只是快乐的人会把那些不必在意的负担丢掉,疲惫的人却选择丢掉祝福,所以他更累了。我们都想做快乐的人,千万别庸人自扰!

人是一种敏感的生物,他们有思想,能思考,喜欢想事情,同时也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太在意某一件小事反而会让他弄巧成拙。反而你用平常心去对待小事,小事又怎么能算是事呢?一张白纸,白纸上有一个小黑点,你拿放大镜去看它,白纸又怎么会显得不脏!若你只是看白纸空白部分,那小黑点几乎可以略过不提。庸人自扰的事大家都会做,重要的是怎样去克服。

如果你的脑海里已经出现千万种去克服庸人自扰的方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庸人自扰了。克服庸人自扰的方法其实就是不理它,不管它,不问它,一切随缘。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共同体,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放开这个问题不解决。然而不在意事情并不意味着什么事情都不在意。使我们烦恼的根源在于我们把平时应熟视无睹的小事太当回事,而不是在于我们把平常应认真看待的事看大了。所以我们还需要“辨别能力”。能让我们辨别出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其实这种辨别能力我们早就具备了。应为大家都知道要做自己快乐的事,自然会找出对应事情方法。当你在迷茫一件事是否应该重视时,就想想忘记这事后能给人带来快乐还是疲惫。别庸人自扰,在于我们善于愉悦自己,自己为自己丢掉一些烦恼的重石。该遗忘的遗忘,该记得的永世铭记!

心轻万事如鸿毛,放空处处是安乐

凡事不要看得太重,不要斤斤计较与眼前的得和失,放空自己的心灵,平淡的看待生命中的得与失,你会发现生命中到处都是安乐。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然而,放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诸多不可为之事,勇于放弃,是明智的选择。只有毫不犹豫地放弃,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的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得到与失去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佛经上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古人也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得到与失去、追求与放弃,是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常、豁达的心态去看待。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痛苦念念不忘,目的是为了防止同样的事再度发生;但如果一直将过去的伤痛累积起来回味,那就永远都走不出阴影,久而久之,人就始终在眼泪淹没中度日,心胸也日益狭隘起来。一旦放下那些不愉快的往事,打开心灵,宽容一切,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活就会焕发出新的契机。所以退让是一缕东风,一旦我们真诚原谅,就无需用折磨自己来惩罚别人。倘若能够坦然应对生命小舟中的每一个险滩,你就会融化别人冷漠的冰雪,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学会放弃,本身就是一种淘汰,一种选择,淘汰掉自己的弱项,选择自己的强项。放弃不是不思进取,恰到好处的放弃,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取,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老人在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都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来说也没有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双鞋,说不定还能穿呢!”

显然,老人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了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放弃。我们都有过某种重要的东西丢失的事情,而且,耿耿于怀。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事实上,与其为失去的而懊恼,不如正视现实,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也许你失去的,正是他人应该得到的。

生命有得到是正常的,有失去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紧紧抓住失去不放,得到就永远也不会到来。放下失败,抓住成功,就可以让生命重放光彩。而这一切,需要你有一颗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输赢成败之心。个性乐观的人对得失看得很淡,他们认为“得”是劳作的结果,无论劳心劳力,“得”都是心愿的实施,了得了心愿,却难免会失去追求。得到功名利禄的时候,满心喜悦,但同时也失落了沉思与警醒;得到婚姻的时候,爱情的光芒免不了黯淡;得到虚荣的时候,灵魂却在贬值;失去最爱的时候,便是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赖的时候,便得到人生必备的磨砺;失去憧憬的时候,便得到现实的选择。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个人于是一起来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子的钦佩。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凡事不要看得太重。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这样,你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觉得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上了。放弃是一种睿智,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不会让你进退从容,积极乐观,放弃决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