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25

第25章 进退荣辱——进一步未必是荣,退一步更非是辱(3)

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进有高度,退有分寸。科学的进,是脚踏实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循序渐进。如果失去理智,偏离科学方向,进就会变成冒进。退,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游刃有余,进亦不喜,退亦不忧。如何对待进与退,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一位只有五岁小男孩跟着他的父亲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条乡间小路上,前面有一个半米宽的水沟,父亲虽然挑着沉重的担子,但他还是轻松地跨了过去,可是尾随在后面的小男孩却并不能做到,他站在水沟边看着顾自往前走的父亲,急得哭了起来。

“怎么了?快点跟上!”他的父亲喝斥着说。

“我跨不过去!”小男孩委屈地说。

如果父亲也是空手的话,或许他会走过去将那小男孩一把拎过来,但此刻他身上挑着担子,所以并不愿意走回头。“你确定跨不过去?”父亲这样问。

“是的,我跨不过去!”小男孩急得快要哭起来了!

确实,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那个半米宽的缺口确实不是能够轻易跨过去的。父亲看着站在水沟旁束手无策的儿子说:“你后退几步,然后再用力往前冲,这样就一定能跳过来了!”

小男孩照做,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奋力往前冲去再奋力一跳,果然成功地跳过了水沟,稳稳落在地上!

等这位小男孩稍长大一些后,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进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里去读书,然而在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那场病几乎侵夺了他两个月的学习时间,等返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功课已经糟糕透了,甚至在课堂上都完全听不明白老师到底在讲些什么。他再也没有斗志学习,在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悄悄溜回了家!

“怎么了?为什么现在回来?”他的父亲问他。

“我不可能凭这样的成绩实现我的理想,我不想读书了!”他说。

如果他的父亲有足够丰富的知识,或许愿意为孩子补上几堂课,但是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根本无法为孩子补课。“你确定再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了?”父亲这样问他。

“是的,我再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他沮丧极了。

“拖了两个月,你确实很难把功课赶上去,但我更相信放弃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与其放弃,不如干脆后退一年,等明年重新再读一个二年级!”他的父亲替他拿下了主意。那之后,中学生就在家里,尽量多复习以前学过的功课,在第二年回到了学校里去,这样一来,他虽然倒退了一年,但是他的成绩却更加优异了,轻轻松松地就考上他梦想中的那所大学。

后来,他在电影领域实现了自己梦想:《泰坦尼克号》、《阿凡达》都是出自他之手。他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相对于人人都想的“进”,“退”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在动物世界里,狮虎的藏露进退之功,是为了猎获对象或保护自己。这个道理在人际间也适用。有的人只知道乘胜追击,不知道退一步再向前。这会使自己身心疲惫,也很难实现成功。应当懂得,成功的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生活不能装得太满,多给自己留些空间

很多人认为忙才是珍惜人生,忙才是生活的主题。殊不知,真正懂生活的人不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装的太满,而是要多给自己留些空间。

我们习惯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没有停留地奔波,即使再累,也都支撑着。而实际上,很多时候,盘旋在我们脑海里的是工资、职称、房子、车子、荣誉、面子等,我们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工于算计。结果,没有让身心放松、舒展,没有空暇时间思考,让承载生命的机体处于永动的状态。这样只能缩短生命旅程,使本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躯体提前衰老,使原本充满生气动力的生命机器也因过度损耗而处于瘫痪状态。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不愿再倾听亲朋好友的“啰嗦”?不想再拿着电话与老同学回忆往事?失去了过去的那种淳朴与激情?还有时间陪着孩子郊游,还有心情伴着爱人散步吗?还想到电影院看部情感片,还愿到图书馆翻本好小说吗?是否还能体味“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境界?是否还有心情感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是否还愿意“停车坐爱枫林晚”,享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是否还记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曾经带给我们的兴奋?观赏着“明月松间照”的风景,感受着“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书法有一种技巧叫飞白,国画有一种讲究叫留白。飞白也好,留白也罢,说白了就是要恰如其分地给有限的空间留些空隙。

从事建筑业的人都知道,在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必须要留出空地或通道,如果缺少活动的空隙,再精美的建筑,消费者也会望而却步。

木工师傅在铺设木地板或制作家具时,往往特地在木板间留一条缝隙。初看起来,让外行人觉得纳闷,将木板拼得天衣无缝,那是既整齐又美观。其实不然,木板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这缝隙是非留不可的。园林留白,空间的旷远和花草的疏朗,也是一种高明的手笔。

给生命留出些空隙吧,有了空隙,人生就有了缓冲的余地,有了可收可放的活动空间,就可以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进退,就会滋生出无穷无尽的留恋和回味。

诸多事物,从整体到局部,都需要有空隙的存在。拿居室装饰来说,复杂繁多的装饰反而会使房间失去简约之美,一个房间如果充满收藏和装饰品,反而失去了它的高雅,显得拥塞凌乱。相反,如果墙面的大部分面积以及居室的大部分空间都留有空白,则会令人心旷神怡,留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对事如此,对人更是如此,有了闲隙,就有了兼容性,就有可能达到常人不及的境界。如果苏轼不是因为得不到重用,数次贬官,就很难留下众多字字珠玑的千古奇文;如果李白不是因为得不到青睐,就不会挎一柄长剑,浪迹江湖,也就难得有照彻半个盛唐的诗意的月光了。

其实 ,“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

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不能没有空白。我们大半生为养亲育幼,为职称房子,为事业功利,为许许多多无可回避的事奔走劳碌,生命被瓜分的支离破碎。步入老年,我们要为自己保留一份空白时间 ,让俗世中蒙尘的心灵得以净化,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憩和修复,让生命有自由伸张、飞翔拓展的空间。生活不可填得满满当当的,倘若真成那样,那么人生将承受不可名状之重负和痛苦。

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

他心里想着:死亡是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呢?

他想到:人总是在往前跑的时死亡,例如飞机失事、车祸丧生。所有的动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时候,被捕杀的。从来没有动物是在后退时丧生,所以,死亡是从后面追赶的。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总是行色匆忙,不论是吃饭、工作或走路,都比从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的赶路时,突然被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叫住。

老人问他说: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赶什么呢?

他说:我不是在追赶,我是在逃开呀!

逃开什么呢?老人问。

逃开死亡!

老人说:你怎么知道死亡是在后面呢?

他说: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时追赶,而是在终点时等候的。

不论你跑快或跑慢,都会抵达终点。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说。

那个人大惊失色的说:你今晚会出现,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说: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还没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着一直向我抱怨赶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会合,和死亡又有什么两样呢?他特别请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着会合呢?

死神说:首先,你要站着不动,把心静下来,然后你要环顾四周,用心体会、用爱感觉、用所有的力量来品味,活着就会赶上你了。

当他把心静下来的时候,老人说:你回头看看,我的兄弟来了。

他一回头,老人不见了,却看见了从来没有看见的、美丽的街景。

生活并并不只是追赶财富、权力和容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和周围人的相处。不要自己太忙碌,不要把自己装得太慢,在平凡的日子里,珍惜周遭的人事物!

给人生,给生活 “留白”,是为了解开名缰利锁 ,让生命不再有所羁绊;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让生命在自我关怀中享受从容的滋养;给人生“留白”, 是为了拉长生命之弦时不至于一下绷断。由此看来,人生的“留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悠然 ,是一种闲适隐逸的自然存在,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哲学。

给人生留白,这样,心宽了,人生之路也就更加平坦了。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更为了自己的将来,珍惜自己的一切,为美丽的人生留一点空白,那将更显示它的光华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