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26

第26章 抱朴守拙——大巧若拙是至人,大智若愚真智者(1)

作为一个君子,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熟练通达,而忘记了抱朴守拙的忠诚作风。太讲求练达,反而变成老奸巨滑.所以,做一个君子,与其太练达,不如不必装饰虚假或太客气,而以清醒、坦白、诚挚、朴实为佳。

——佚名

真正的智者必有一个空阔的容物之心

胸怀宽广的人能容得下大地,容得下海洋,容得下天空,容得下世间万物。胸怀宽广,是自信的体现,是克服痛苦的良药,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胸怀宽广会让烦恼去得更快,会让人更加释然,它和光明磊落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会是单独存在的。胸怀宽广的人坦坦荡荡,磊磊落落,不去算计别人,不去利用别人。生活在阳光下,尽可能地享受每一寸阳光。

拥有宽阔的胸怀是一种智慧。懂得宽阔的胸怀的人,是一位智者。他使一些猜忌和误会消失於无形,由此避免许多无谓的冲突和不良的後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因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蒜皮鸡毛之事而争得你死我活,脸红脖粗。因为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於开拓。他追求的是不变的将来,永恒的春天,究竟的人生。

在生活中,需要一种宽阔的胸怀,要用宽阔的心胸去包容一切违逆和挫折;更要以宽阔的心胸去理解他人的误会和偏见。生活中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尽善尽美。但如果我们学会宽阔的胸怀,懂得宽阔的胸怀,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势利小人、邪恶之人,猜忌诽谤,恶语中伤也将消失无踪。

在一位著名哲学家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个弟子经常牢骚满腹,整天骂骂咧咧,怨天尤人。哲学家为了开导这个小肚鸡肠的弟子,就叫他到市场中去买盐。盐买回之后,哲学家叫他抓一把兑成一杯水喝,然后问他味道怎样,这位弟子皱着眉头说:“咸得发苦”。哲学家又叫他抓一把放在缸中,再叫他尝尝味道,弟子说:“有一点点咸”。哲学家再叫他把买回来的整包盐撒在一个大水塘中,然后又叫这位弟子去尝,这位弟子说:“一点咸味也没有”。这时,哲学家教导这位弟子说:“一个人生活中的不快和痛苦,就象这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觉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

我们生活的容器,就是自己的胸怀。当你对生活感到不尽人意的时候,当你工作中感到烦恼不顺的时候,当你慨叹人生世态炎凉的时候,你就要不断地博大自己的胸怀,在宽广的胸怀里,一切不快和痛苦都显得微不足道。仔细地留意一下,其实生活中很多麻烦很多不如意是自己找的,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人会苦恼会争斗半天,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苦思冥想,甚至不择手段。这样也许会达到目的,也许会争得利益,但同时失去的是坦荡人生。如果还做了龌龊的事,心灵将不会安逸。

语气的臣服已经是一种妥协,既然没有十成的把握,自然也不想申辩什么。在某个交谈的小节上到底是谁正确已经无关紧要了。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要像避免响尾蛇与地震一样的去避免它,避免无谓的争论与冲突。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去挑衅别人的感情,不要去诋毁他人的思想观念,带着宽容的心去容纳他们的不同意见,这才是智者的胸襟啊!

俄罗斯的教育心理学专家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一些孩子在同龄人中很招人喜欢,而另外一些人则惹人厌恶,为此,他们比较了这两类孩子的智力水平、交际能力以及玩游戏时的首倡能力。经过不断地比较分析,心理学家终于在这些魅力孩子身上发现了一种常被人忽略的品质——心胸宽阔。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堆里的“红人儿”愿意向小伙伴敞开心扉并一起分享心事。如果别的孩子取得了成绩,他们会公开表示支持,而不是嫉妒甚至诅咒。对方凭直觉就会感受到他们的友善并与其亲近起来。

心理学家说,成年人与孩子一样,对待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发展程度。对人格发展不健全的人来说,当别人获得成功时,他会表示气愤、嫉妒、怀疑甚至憎恶,这会使他难以受到周围人尊敬并交到真正的朋友,而心胸开阔、自信豁达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春秋时期,在渑池之会结束后,蔺相由于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过了些时候,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古人云:“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这个古训告诉人们,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只有心胸宽广,才会对他人给以宽容,也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接纳和容忍别人。一个人的胸怀越广,包容的东西就越多。做到了这一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是成长和成熟必不可少的营养。

化繁为简,用减法过一种简约的生活

有人问大师罗丹雕塑的秘决,答曰:“减去多余部分”。人生亦然。学会一种人生的“减法”,过一种简约的生活,生命将会更加轻松。

现在很多人喊累。为什么累?负担太重。很多人将财富,地位,名誉和美色与人生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把是否拥有这些看成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尺。一旦房间里的东西太多、太乱,就非常会使人感到压抑,心情不舒服。人的心房不也正是这样吗?房间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多了,就需要清理,该整理的整理,该搬的搬,该扔的扔,人的心房难道说不是这样吗?

于丹说过一句话:三十岁之前,人在不断地做加法,即不断从这个社会积累自己的财富、情感、经历、知识……而到了四十岁,人就要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弃一切负累、添堵于心的东西,如名、利、权……

一位踌躇满志的老板,在事业上发达了,建了别墅也买了车。他的公司年纯赢利上百万,可是他对员工却非常小气,连自己也是非常节俭。为了省钱,他不坐飞机,坐火车、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办事回来,路上翻了车,他负重伤进了医院,却幸运的保住了自己的两条腿。

经历这次劫难后,老板前后判若两人,人变得温和谦恭,对员工态度也有了改变,一改往日的凶横。

有人便问他其中的原因,他直言不讳的说:以前,我都是用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月累地发展,要像滚雪球一般地攒钱。自出事以后,我发觉人生适宜于减法,假如我上次被压死,那一切也就都不复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两条腿,人生也就会少去很多意义。所以我明白不要把人生的目标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着,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忘记,在有些时候比记住更为重要。和朋友不和,发生一点小磨擦,是常有的事,更不值得烦闷生气。与同事相处要懂得相互谦让,不要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放不下,你争我吵的,这样会活得很累,生活过得不轻松也不舒畅。

生活就好比是运动场上的一个赛场,我们每个人都是赛手,面对着不同的竞争对手,有失败,也有成功。我们不应该为昨天的失败而感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不要被别人的失败而把自己给吓倒了,我们要懂得忘记,忘记自己曾经的失败,忘记别人的藐视,忘记别人那张嘲笑你的脸,做到这样你才能够过得从容而自信。

不会忘记也就不会记住。生活需要记住,记住经验,记住关怀,记住友谊,记住爱情……但生活也需要忘记。忘记人生的坎坷,可以扫除烦恼,忘记人生的辉煌,这样就可以保证进击的姿态;忘记个人的恩与怨,从而获得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友好的人际关系。

忘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忘记,给心灵松绑。只有学会忘记,生活才会更加灿烂。心如净土,心平气和,坦然对待,面对现实中的生活,要愉快地走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只娄子背在背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那人照哲人的话做了,哲人便到的另一端等他。

再见面时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累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背着一只空娄子,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累赘无用的东西,那么,就难免会产生越走越累的感觉,甚至有的还会被累死拖跨。”

人生如酿酒,“减”去无味的水,量虽小了,味反而醇厚了。人生的减法哲学,就是减去疲惫,减去烦恼,减弱沉重,减少不该早生的华发,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宁愿不要车子票子房子,仅要一份平安;宁愿不要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仅要一份恩爱。减少了一次奢靡淫逸,就增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安静;减少了一次诽谤嫉妒,就增加了一份人际的空间和道德的高度;减少了一次应酬周旋,就增加了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减少了一次献媚邀宠,就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松。

其实,准确地看一个人,要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了些什么。做的那些事,当事人可能是心甘情愿的,可能是三心二意的,也有可能是被动应付的,而不做的那些事,一定是他不想做的、不能做的、不敢做的。

在人生的选择题面前,我们都应该学会做减法,剔除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一切!年少时,我们精力不济、能力不足、智力不逮,我们会自觉舍弃、删除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能及的目标,事业有成时做减法,更考验一个人的悟性、耐心和定力。古代的养生方式就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其实,做减法,也是在做加法,减去了那些不切实的、不恰当的人生计划,必定还我们一个更加充实、更为和谐、更有尊严的人生!

庄子将生活中的减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减去了对名利的欲望,庄子能钻入水中,与鱼同乐,探知鱼儿相戏的愉悦;减去了对心灵的束缚,庄子能化成蝴蝶,翩然起舞,于自在花丛中任意穿梭,于天地间作一番逍遥游。也正因为舍弃了功名利禄,陶潜才拥有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生活,才拥有了“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坦然。正因为摈弃了被贬谪而带来的痛苦,东坡才有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松,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才有那“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淡定。

人生也需要减法。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掉沉重,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作为万灵之长的人,宁愿不要车子、票子、房子,也要一份平平安安;宁愿不要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也要一份恩恩爱爱。减少一次奢靡淫逸,就增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减少一次诽谤嫉妒,就增加一份人际的善缘与道德的高度;减少一次应酬周旋,就增加一份亲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减少一次谄媚邀宠,就增加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松。

放空营营心机,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整日汲汲营营,只能让自己的心被种种计较所奴役,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把自己弄得很累,想很多东西,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需要多深的城府?需要多重的心机?难道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利益?就需要所谓的机关算尽?有的人不会工于心计,待人处事表现得不识时务,似乎很愚蠢,其实,可能是太善良,太天真。过去社会经验太少,总感觉人应该单纯点好,至少年轻时是这么认为。因为这个社会太功利,太复杂。于是,善良被认为是愚蠢,甚至是不识时务,逼着很多人效仿工于心计。

假如人性的善得到最大的张扬,恶得到最大的抑制,诚实、信用、友爱、互助成为生活的常态,或许就没有那么多“深于城府,工于心计”,就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愤怒。每一个人脸上都是纯真的笑容。

每个人不需要违背良心,只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那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只可惜,这仅是一种奢望。社会上鱼目混珠,善恶难辨,工于心计的人表面都是笑眯眯的,却总让人感觉不可靠,不敢贸然相信。

或许,工于心计是人的成长标记。一次次挫折之后,必不愿再忍受痛苦,只好想办法绕道而行,于是就长了心眼,添了智慧,可贵,也可悲。最可悲的是,不仅要在办公室用心计,在社会交际中用心计,还不得不对朋友用心计,对心爱的人用心计。现实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必然淘汰一辈子学不会工于心计的人。所以,要学点本事,应对工于心计,分辨变幻莫测的世界,把握摇曳多姿的季节,把纷扰看清楚,让自己活明白。然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工于心计不可以搞阴谋走极端,弄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在心理学中,把“太能算计”这种品质定位为“吝啬”,它是个人对自己的金钱、财物、力气、能力、时间、知识等过分爱惜的一种特殊态度,是一种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吝啬者表现为爱个人的金钱、财物如命,当用而不用;在工作中,也不愿把自己的力气包括智力和体力、时间、知识奉献给社会、集体或别人,有些人甚至对自己都舍不得恩赐。“太能算计”与“吝啬”者一切围绕着个人的狭隘利益转,是—种不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