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27

第27章 抱朴守拙——大巧若拙是至人,大智若愚真智者(2)

威廉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极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的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30里内,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至于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便宜5分钱,什么时候看电影门票最低等等,威廉可以说是全美之最。

正因为这样,威廉得了一身病。30岁之前,他总与医院打交道。当然,他也知道哪一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不过那时他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更不要说快乐了。物极必反,威廉在他32岁那年终于醒悟了。他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追踪了几百人,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人。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

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过。

威廉根据多年的研究,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题很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再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你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你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你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你自己都认为,你跑的冤枉路太多了……只要你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得出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

威廉认为,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过于算计的人,都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乐的人。在这些方面,他有许多宝贵的总结。

第一,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

第二,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第三,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于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如此积累便是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第四,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第五,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威廉的研究还表明:太能算计的人,心率的跳动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现象伴随。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成为算计者挥之不去的念头,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生命变得没有色彩。

回归简单的生命本质,追求快乐的生活真谛

简单是一种心境。人生之旅,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舍弃,保持简单的心境,才能生活得踏实、轻松、安详、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生活特征迥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是每天风风火火,又忙家务,又忙孩子,又应付工作,又应酬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际,又惦记着股市行情,又盘算寻找一份第二职业,又关注着分房动向和职称评定,又核计着如何赢得领导信任以谋个一官半职,等等。总之,他们是行踪不定,难得清静,一副大忙人的形象。实则忙乱不堪,制造噪音,不自觉地干扰他人平静的生活。他们的办事效率是否高,生活得是否充实姑且不论,不过,客观地讲,活得好累,想必是他们想否认也否认不了的人生感受。

而另一种人,则与之截然相反。他们非但把家务和孩子料理的十分周到,井井有条,而且工作干得有条不紊,人际关系正常和谐。他们也不是不关心职称、住房什么的,甚至也可能与股票、第二职业之类的东西有关系,但是,他们却以高效的工作成绩、平和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生活艺术等,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称赞。他们给人一种特别有条理、特别自信、特别轻松愉悦的感觉,其自身的内心感受,想必也大概如此吧。

当然,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和善于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都是一种本事。但是,按照现代人加快生活节奏的要求,减轻人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生效率来讲,简化生活应该算作一种技高一筹的生活艺术,并值得倡扬。

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执意要迷醉于人生,把人生的一切乐趣享受尽,将人生的所有美景贪图够,那怎么可能?力量过于分散,肯定大事难成。况且,有时自己主观地将某些事情复杂化,有时为了获得某种好处,不得不伪装自己,并处心积虑地算计着。如此枷锁在身,焉能不苦不累?

有的人,他们或是不甚清楚自己为谁活着、怎么活着,于是无聊、迷惘、今天不想明天,明天不回首昨天,生活失去了目标;或者生活总不得要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时乱串角色,四处流浪,有时自行设计角色,结果迷失了自我。这些,都不是真正科学的生活。人是不可以过分贪婪的。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富豪,对“简单”也似乎情有独钟,人们很难从其穿着上发现其富有,有的只是“简单”。要知道,“简单”丝毫掩盖不了也销蚀不了他们富有的财产。当然,简单的生活,不是强调人生无为,不思进取。生活中,要争取你该争取的,追求你应追求的,做到取舍有度。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生之初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长;取得知识,增长才干。长大之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人生之路漫长,有坦途,也有崎岖之处和险滩。当走到崎岖之处和险滩的时候,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此时则更要懂得舍,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了。

人当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而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这样,生命才会在“顺当”中度过。

舍弃贪欲,可以轻装前进;舍弃贪欲,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舍弃该舍的贪欲,这样,会改善你的气质,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任,更会使你变得精明、理智。

舍弃失意带来的痛楚,舍弃屈辱留下的仇恨,舍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舍弃耗费精力的争吵,舍弃没完没了的解释,舍弃对权力的角逐,舍弃对金钱的贪欲,舍弃对虚名的争夺……回归简单、快乐,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圣路易斯州的雪莉·米歇尔斯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发现自己起得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晚,却仅能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尽管无论是作为一名妻子,一位母亲,还是眼科技师她都已尽了职责,但她却没有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她和她的丈夫维克,一名律师,开始想办法简化他们的生活。雪莉说:“我们得决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他们知道自己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和三岁的儿子瑞安在一起,做做游戏,做做运动,让他吃好,以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

因此这对夫妻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生活方式,注意只买生活的必需品,从事一些花钱不多的消遣,诸如阅读、烹调、逛公园。雪莉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开始做半天工作,比如说为私人购物、付款、组织聚会、做国际互联网研究方面的事情——做客户所要求做的一切。她在她的商业名片上印上“听候您的吩咐——给你自己留点时间。

她说:“我仍然在努力工作,但现在能够自己控制时间却使一切变得大不一样了。我能抽出一些时间领儿子去动物园或,和他一起玩玩篮球。我因压力而造成的头痛消失了。有机会去了解邻居不仅给生活带来了乐趣,而且还有助于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化。

活得简单,绝不是减少生活的内容,降低生活的质量,取消人们应有的欲望,而是要活得光明磊落,轻松自如。它要求你生活得简单些,不可人为地制造复杂;它要求你生活方向明确,内容明了,不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地乱忙一气,毫无成效或成效甚微;它要求你清醒地认识到人生最本质的、最重要的东西,并将其紧紧地握在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活变得简单、明了而又抓住要领,才算掌握了生活真谛和艺术,才会切断浮躁虚伪和贪图私利的神经,把脚步坚实地踏在生活的正轨上,谱写出一曲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枪打出头鸟,朴拙才是长存、长乐之道

不管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变化,始终固守着一份追求中的执着,一份嘈杂中的沉默,一份宁静中的淡泊,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守拙。

人生的财富是多种多样的。在浮躁的市井中穿行,面对种种诱惑和物质的甚嚣尘上,面对生存的困惑和时代节奏的咄咄逼人,普通人与生存现实的抗挣,与命运的顽强搏击。而能够始终挡住诱惑、包容简单、安于清贫、固守寂寞,过平平常常的日子才是真正的长乐之道。

埋头干事,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对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复杂环境,直来直去,学不会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甚至连转弯抹角都不会,丧失了很多升迁发展的机会。但我并不因此而后悔和懊恼,却从中求得了内心的坦然,活着的自在。厌恨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明白那些看似风平浪静的另类游戏,暗地里竞技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战场上面对面的厮杀,古如此,今犹斯。等精力拚尽、人走茶凉、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时候,回首当初,有人才陡感时光不再来,自我找不回,其境凄凉,其状悲悯。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极速变化的时代让人眼花缭乱、坐卧不安,始终在自己的生活方式里行走,更需要耐力、毅力和恒心,更需要忍受种种灵魂的煎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因为不能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东奔西突,劳累困顿,到头来,鸡飞蛋打,落魄失意,郁郁而终。其实,人贵在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存方式,没有必要随声附和、随风而起、随潮而趋。只有牢牢固守自己精神的家园,才能打造自己真实的生活。

仔细想来,拙是一种朴素,一种实在,一种平淡,一种简单。守拙是一种执着,一种应对复杂人际、浮躁世象的良方,一种奔波疲乏之后的栖身良居。不管前路如何,我将一如既往地把拙固守下去,在平淡宁静的生活中,在简简单单的日子里,细细咀嚼人生况味,品味人生真谛。

守弱是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和整个宇宙相比,人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但人也是宇宙中最不懂得谦卑的生物,因此“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口号响彻云霄。外表的强悍、高傲,往往只是不自信、不安全心理的投射,刚猛坚强,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其实愈成功愈不安,权力愈大愈害怕,这也是人类失败和烦恼的根源。

知道自己的孱弱,而能够接纳这种弱势,坚强地忍耐弱者的地位,才能累积实力,使自己慢慢脱离弱者的不利地位。

早年的张良何尝不想使自己成为天下无敌者,所以凭自己的力量,想去暗杀秦始皇,即使以他的智慧和狂热,最后仍是功败垂成。黄石老人所教他的,便是“守弱”的智慧,不要争强,让自己永远成为弱者,日后张良的确将此原则彻底奉行,所以成为中国史上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

项梁原本个性审慎,颇能守弱,北上以后的一连串成功,使他自认是“东方不败”,连宋义的劝告都听不下去,败亡自是无法避免的命运。

以李斯的智慧,数度能够转败为胜,但在和赵高夺权落入劣势后,却不懂得立刻采取守弱的原则,急着压倒对方,反而遭到了彻底的铲除。

范增倒是较懂得守弱的智者,所以能在宋义的夺权计划中,保住了“项家军”最后的生机。

刘邦在这方面作得最彻底,在日后的楚汉相争中,他一直都是弱者,虽偶尔他也想争强,但只要碰到挫折,他立刻又成为守弱的专家。张良所以称赞他:“沛公殆天授也。”便在于刘邦的确有这方面的天赋能力。

这个世界实际上没有强者,大家都是弱者,程度不同而已。知道自己弱小,但一般人却很难接受事实,所以必须图强,努力把自己变成强者。由于自己弱小,心里必然非常不安。但变成强者后,却更为不安,因此又努力让自已变得更强,做不到,便虚张声势,最后竟误信了自己创造出来的声势,以假为真,因而想去做时机还不成熟的事、努力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后终于导致失败。所以,能够守弱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才最不容易遭到失败。

1966 年1月,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突然去世。消息传出,印度政坛各派便纷纷出马,试图在角逐新总理职位中一举成功。当时,处于争夺总理职位的人是国大党派最有资历的德赛和代总理南达。而英迪位就其政治实力而言,却算不上强大。英迪拉向她的幕僚们表示了参加总理职位的角逐的决心。

然而,对手十分强大,如何才能实现政坛登龙的夙愿呢?在冷静的分析之后,英迪拉决定不过早地投入角逐,等到政敌们两败俱伤时再予以出击。主意已定,她表面上显得很超脱,好像无意参加角逐,而暗地里她却在静观形势的变化,等待时机到来。形势的发展果然如英迪拉之所料。德赛骄横固执,以惟一候选人的身分自居,不愿与人分享权力。德赛的表现大伤人心,尤其伤害了党内辛迪加派的感情。

辛迪加派在党内和政府中有较大的势力,并且擅长于幕后操纵。辛迪加派对德赛的表现很不满,决定阻止德赛上台,并开始物色新的候选人。当时的代总理南达也不甘示弱,四处奔走为其升任正式总理摇唇鼓舌,与其政敌明争暗斗。各派争斗愈发激烈,互相攻击各不相让。在一旁静观的英迪拉由于没有过早地出击,政坛各派以为她无意问津,因而无人向她发难。大选结果表明:英迪拉以明显的优势当选为印度总理。

英迪拉的成功之处在于她处于劣弱时善于守拙,深藏不露,静待时机。当政敌互相倾轧而元气大伤时,她果断出击,巧妙地周旋于各派政治力量之间,利用矛盾,寻求支持。最后,她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