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07

第7章 率真寡欲——我本率真之人,何来烦恼三千?(1)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其意思是说:“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物质欲望更好的了。他为人也少贪欲,尽管有失去本性的,但为数很少,他为人很贪欲,即使没有失去本心,但为数却很少。”

——孟子

欲望是一道永远都填不平的沟壑

欲望是一道永远都填不平的沟壑,唯一应对不断膨胀的欲望的方法是克制你的欲望,把你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人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然而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叔本华说,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据说,曹操做魏王的时候,在他的封地有一个乞丐,总是遭到市民们的鄙视和欺负。乞丐感到很委屈,他问:“天底下有的是乞丐,甚至连魏王也是。可是,你们为什么那么尊敬魏王,却这样瞧不起我呢?”

市民们冷笑道:“你凭什么说魏王是一个乞丐呢?如果你能够证明给大家看,我们也可以像尊敬魏王一样尊敬你。”

他决定要设法找到魏王,做一个证明。然而,魏王是那样高高在上,而他却是一个身份卑贱的乞丐,地位相差如此悬殊,怎么能够接近魏王呢?每当他试图接近魏王时,魏王的随从们就会把他痛打一顿,然后把他赶走。

功夫不负苦心人啊,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他发现魏王每天傍晚都会来到王宫附近的僻静小道上散步,于是,他就躲在那里等待魏王。他看见魏王远远地离开了他的随从们,沿着小道独自走来,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他等待着时机,突然出现在魏王面前。

魏王被吓了一大跳。“你要干什么?”他惊恐万状地问道。

“我不想干什么。”乞丐说,“我只想讨一点钱。”

原来只是想讨一点钱啊。魏王舒了一口气,然后问:“你需要多少?”

乞丐说:“我只有一只破碗,你要能够装满它就行。”

魏王笑了起来,说:“好吧,我答应你。”他唤来了仆人,命令他们去拿一些钱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这些钱倒入乞丐的破碗时,仅仅只停留了几秒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魏王感到非常诧异。他吩咐仆人们搬来更多的钱,但那些钱每一次都只能在乞丐的破碗中停留几秒钟,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所有的钱都搬来了,所有的钱都在乞丐的破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魏王被惊骇得出了一身冷汗,扑通一声跪倒在乞丐面前,请求乞丐放过他。

现在,轮到乞丐冷笑了,他解释说:“这只破碗是一个填不满的穷坑,它的名字叫做欲望。因为这个欲望,你我其实都是乞丐。”

高高在上的魏王,居然被一个乞丐引以为同类。原来,乞丐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下等的乞丐要饭,中等的乞丐要钱,上等的乞丐要权。虽然占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不一样,但欲望的状态却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每当你赚到一笔钱,你都只有很短暂时间的满足。当那段时间过去,你就会再次陷入无尽的空虚。然后,你就只能继续追求下一次的满足。欲望就是这样一个魔鬼,它让你用各种不同的乞讨方式去占有。任何乞讨方式,无论是赌博、欺骗、哀求、以及任何形式的巧取豪夺。

有个老魔鬼看到人们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因为他看到那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却少得可怜,但他还是那么的快乐,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想:“要怎样才能把农夫变坏呢?”他就把农夫的田地变得很硬,让农夫而难而退。那农夫对着田地敲打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了一下,还是继续敲,没有一点抱怨。小魔鬼看到计策失败,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第二个去。第二个小魔鬼想,既然让他更加辛苦也没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拥有的所有东西吧!那小魔鬼就所他午餐的馒头和水偷走。他想,农夫做得那么辛苦,又饿又累,却连馒头和水都不见了,这一下子他一定会暴跳如雷!

农夫又渴又饿地到树下休息,想不到馒头和水都不见了!

“不晓得是哪个可怜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块馒头和水?如果这些东西能让他温饱的话那就好了。”小魔鬼只好又弃甲而逃了。

老魔鬼深得奇怪,难道没有任何办法能使这农夫变坏?这时第三个小魔鬼对老魔鬼说:“我有办法一定能把他变坏。”

小魔鬼先去跟农夫做朋友,农夫很高兴地和他做了朋友。因为魔鬼有预知的能力,他就告知农夫,明年会有干旱,教农夫把稻种在湿地上,农夫便照做。结果第二年别人没有收成,只有农夫的收成满坑满谷,他就因此而富裕起来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对农夫说当年适合种什么、三年下来,这农夫就变得非常富有了。他又教农夫把米拿去酿酒贩卖,赚取更多的钱。慢慢地,农夫开始不工作了,靠着贩卖的方式,就能获得大量金钱。

有一天,老魔鬼来了,小魔鬼就告诉老魔鬼说:“你看!我现在要展现我的成果。这农夫现在已经有猪的血液了。”只见农夫办了个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来参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点,还有好多的仆人侍侯。他们非常浪漫地吃喝,衣裳零乱,醉得不省人事,开始变得像猪一样痴呆愚蠢。

“你还会看到他身上有着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说,这时,一个仆人端着葡萄酒出来,不小心跌了一跤。农夫就开始骂他:“你做事这么不小心!”“哎!主人,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吃饭,饿得浑身无力。”“事情没有做完,你们怎么可以吃饭!”农夫恶狠狠地说。

老魔鬼见了,高兴地对小魔鬼说:“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魔鬼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引发他人性中的贪婪。”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坏,产生恶念?说到根本就是贪婪和无止境的欲望。贪婪和无止境的欲望是让人变坏,产和恶念的根本原因。我们在努力追求梦想时,不要让人性的弱点靠近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本心。

与其营营为私欲,未若放空轻松过

很多人因为私欲,放弃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甚至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原则,最终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名利,却迷失了自我,他们虽然拥有了名利,却过得根本就不快乐不自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可能摆脱世俗的纷争和烦扰,但我们可以尽量远离。在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人,一头扎进名利的路上而不能自拔,卷入世俗的纷争和烦扰,并且以此为乐。某些人在名利的路上,在世俗的纷争中,不惜抛去亲情,抛去爱情,抛去人性中本应坚守的诸如良善、友爱、公平、正义等美好的情怀,有的甚至拼掉健康和生命却始终无法回头,这其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有些人因得到一点蝇头小利而得意洋洋,耻笑他人,有些人因失去一点蝇头小利,而哭天跄地,失去自我。

古代有一个王国,国王刚刚登基,外族都不臣服,经常犯边滋扰。于是国王就召开会议,决定用武力使四夷臣服,进而安定边疆。

国王做好了决定就颁布诏书,民间要是有肯为国出力者,皆有重赏。不出十天有三个年轻人应召而来。高个子的叫若木,善骑术;矮个子的叫宾蒂,善射术;中等个的叫天定,善于谋略。国王择日让他们三个带领大军开赴边疆了。

日子不多,边疆的喜讯不断传来,三个年轻人屡建奇功。一个月以后,边疆得到了安宁,四夷全都宾服。得胜之师回到都城,国王要给将士论功行赏。

国王对三个年轻人说:“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若木说:“我要做大将军,为陛下镇守边关!”

宾蒂说:“我要做尚书,替笔下分担国事!”

天定却说:“我一不当官,二不领兵,三不要钱。我只希望陛下能赐我一群牛羊和一块牧场!”

国王很惊诧,不过一一满足了三个年轻人的要求。

过了若干年,天定正在牧场上吹着笛子,欢快的牧羊的时候,消息传来,若木和宾蒂因为权势熏天,遭到了皇帝的猜忌,全都被陷害入狱了。

很多时候,人的欲望过强就变成了贪欲。我们的情绪很容易被这种贪欲左右。在不知足的状态下,钱多了还想再说,官做到还想更大,房子宽了还想更宽,出了名还想更有名……于是,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否定及盲目攀比的虚荣阻断了快乐的根源。

在人生的路上要努力致力于远大。志向要高远,目光要长远,不拘泥于世俗纷扰,不拘泥于雕虫小技,不拘泥于蝇头小利。致远,同样离不开坚守正道,离不开友爱他人,奉献社会,如果我们的致远是用来致力于让自己私利和私欲走得更远,得到更多,那我们很可能会走不了多远就跌入自己设置的人生陷阱中。如果我们做到了有意义的宁静,正确的致远,那此刻宁静以致远也就浑然天成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超脱名利,努力超脱世俗,努力做一个明白的人,做一个志向高远的人,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不仅仅有利于自己,还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人,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坚守正道,坚走正途。淡泊名利就是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于名利的沉浮与得失中,保持自己素朴的生存方式和平宁的生活习惯。

而淡泊名利的操守,只有历经磨练,才能到达心境平和、宁静虚空。《菜根谭 ·应酬篇》说:“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来到手中的欣欣然接受;从手中溜走的,怡怡然放手。淡泊名利,是一个人完满的内心修养,是一个人高远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灵魂陈述。

越是刻意地追求利欲,越是有无尽的烦恼

每个人都有利欲心,在利欲面前,如果我们能够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回归一种简朴的生活,我们将会发现生活中的烦恼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人在人生旅途中,功名利禄只是一种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努力地前行,真实地面对我们所拥有或将要拥有的一切,你会发现,能满足一个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人生天地之间,转瞬来去,就像是偶然登台、仓促下台的过客一样。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活在世上就要珍惜人生,不要贪图权势,自酿苦酒。荣誉与权势,都是身外之物,也是水流花谢之物,万万不可一味去追求它们。如果为了争名夺利不择手段,那就无异于害人害己了。这样的人生有何乐趣?何况,争名夺利不但不会使你流芳千古,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呢!

每个人都与名利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则善待名利。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的确,许多人在名利场上失掉了理智的指南针,陷入了名利的漩涡,结果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但是,名利虽然做了一些恶事,而很多好事也是由名利而生的。

欧阳修和苏东坡是历代推崇的名士,但他们仕途不顺之后写下的名篇,不也是在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愤懑,为名利上的郁郁不得志而寄情山水吗?今天,当运动员在刷新一项项世界纪录,科学家在攻克一道道世界难题时,他们难道没有丝毫受到金牌、荣誉和金钱的诱惑吗?不可否认,荣誉与金钱当然有激励作用。正因为在名利的驱动下,人类才会不断追求,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名利,就像没有绿洲的沙漠,使旅人失去了心中的希望。没有名利,就像没有黑夜的白昼,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没有名利,就像味觉失却了苦的感觉,虽然品尝得到甜的滋味,但失去了品尝的欣喜。没有名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图名利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老子所倡导的那种“小国寡民”、没有名利、远离名利的构想是不现实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你将迷失自我,名利会成为切断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那么名利将成为你的风帆,伴你渡过征程,送你走向成功。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善待名利,你将获得彩虹般绮丽的人生。

《妇女家庭月刊》作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们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有什么财政困难了。在很多例子中确实如此,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有更多例子则并不尽然。我在撰写本章时,曾向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请教。她曾担任纽约及全培尔两地华纲梅克百货公司的财政顾问多年,他曾以个人指导员身份,帮助那些被金钱烦恼拖累的人走出困境。各种收入的人她都帮助过,从一年赚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员,至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她如此对我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

简朴完全不同于吝啬,正是由于简朴和节俭,才能使一个人慷慨大方地面对社会,面对他人。其实,简朴就是美,生活也是这样,面对喧嚣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有时也会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能够不断得到的人虽然不多,而舍得放弃的人更少,那种淡泊恬然的生活,能够说到又做得到的人毕竟不多。

为什么有些人身心疲惫?因为他们一心追求繁华富贵的生活,不愿与简朴结识,导致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无依无靠,把自己锁在只有金钱、虚伪、名利的狭小世界中。这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去选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简朴生活。

大文豪托尔斯泰所写的《追求幸福的伊利亚斯》中,就讲述了简朴精神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