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虚假信息识别36招
5286900000016

第16章 群策群力

虚假信息散布者所散布的虚假信息,具有违背科学、不符合事实的本质特征,所以虚假信息散布者总是不得不想方设法,大量制造信息内容科学、符合事实的假象,在许多时候还制造得非常逼真,不用说一般人,有时就是有些专业人士也被蒙住。但是,不管虚假信息散布者造假的手段如何高明,但他都永远改变不了其违背科学、不符合事实这一特征。因此,不管任何人,只要他了解和信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或者事实,他就能识别信息的真假。但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对事实的了解也不能做到全面掌握,所以虚假信息的假象只要超越了一个人知识和所掌握事实的范围,这个人就识别不出来。

世间任何一个人具有的知识和掌握的事实,和另一个人总是不完全重合的,所以,两个人具有的知识和掌握的事实,加起来总是比一个人多,在理论上,人越多,具有的知识和掌握的事实就越多,故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就越强。所以,很多人一起来鉴别,是识破信息虚假性的好办法。

如,有个水果批发商明明是从山东省济南市买进一批山东出产的葡萄,他却散布信息说他是从上海水果批发市场进货,是美国出产的葡萄,还说这美国葡萄经品种改良,具有美容的功能。他散布这一虚假信息,为的是能够销售更高的价钱,因为在市场上美国葡萄比本地葡萄卖价高得多。为了使人们相信他的葡萄真是美国进口的,他将葡萄贴上英文标签,用印有英文的纸箱装葡萄批发给零售商,零售商零售时,若顾客看了葡萄上的英文标签还不相信,零售商可以拿纸箱给顾客看,强化顾客的信任感。为了使零售商进货时相信,他还伪造进口的单据,复印英文报纸,说报纸上登载有这种葡萄是经美国一所大学研究改良的新品种,有美容功能的权威报道。

这一切都做得像真的一样。葡萄的标签是专门制造假商标的不法分子制造的,完全是地道的英语,制造标签成本不高,完全可以买来自己贴上。纸箱成本较高,不能买真的,他们就设法低价弄到收购进口外国水果的旧纸箱备用,如零售商说需要,再给他一个,如不提及就不谈这事,反正顾客买零售商几斤葡萄,除了看粘在个别葡萄上的标签外,没多少人较真要看包装箱。至于那进口的单据,人们看的概率更低,随便拿旧的什么水果货物单冒充就行,报纸最好办,因为确实有登这消息的报纸,美国一大学确实研究出新葡萄品种,但只是说这种葡萄较传统品种营养更加丰富,一些营养素可以延缓人的衰老,当然这要绕许多个弯才能和具有美容功能联系上。这一报道也只是普通新闻,没有什么权威性可言,但权威性这词使用的弹性是十分大的,我就说它权威也不犯什么法。报纸是英文的,没多少人能看懂。

由于美国葡萄和中国葡萄质量、口感等特征差别并不大,上述假信息的外衣又做得比较巧妙,一般人确实难看出真假。但这并不能改变将山东葡萄说成是美国葡萄这一信息的虚假性质。

安徽省岳西县农民陆空平,不懂得英文,平时不看书读报,只看看电视剧,掌握外界信息非常少,甚至连葡萄都很少吃,所以他对此葡萄产自何地无法鉴别。另一个农民聂永科和陆空平一样,掌握外界一般信息也非常少,甚至连电视剧也不看,整天在山里种葡萄,但他为了使种的葡萄能适合市场需要,曾反复品尝过多种葡萄。还有一个来支教的大学生许光涛不爱吃葡萄,也不懂种葡萄的相关知识,但他懂英文。

显然,聂永科、陆空平和许光涛三人合起来的知识和掌握的事实,就比三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多,于是三个人合起来就比一个人更容易识破这信息的虚假性。如聂永科一品尝,就认为在味道上这十有八九是山东产的葡萄而不是美国产的葡萄,许光涛一看那纸箱就说这纸箱写的是产自澳大利亚,如能看那报纸的英文报道,也知道报道并不是直接说葡萄具有美容功能。于是就识破了这信息的虚假性。

所以,人们在对一些信息持怀疑态度时,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不能识别出信息的虚假性;而多个人一起识别,群策群力,就能很容易地识别出信息的真伪。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1.能鉴别出信息的真假,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和人多有必然关系,而是和识别信息真假的能力有必然关系。如有个人手拿一根植物,说这是人参,到底是不是人参,并不是人多就必定能准确识别,而是有人具有识别真假人参的能力才能准确识别。人再多,只要没有人具有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也不能识别信息的虚假性,成千上万人共同上一条虚假信息的当的例子屡见不鲜。应用群策群力办法来鉴别信息真假,在一般比较广泛的领域采用更有效果,在专业程度很深的领域、事实过于冷僻的领域采用效果较差。

2.求助于人帮忙识别信息一定要找可靠人,若找自己不认识或不可靠的人帮忙识别反而会坏事,有时甚至会碰上坏人的托儿,造成吃亏上当。人是很复杂的。山大了,什么鸟都有;水深了,什么鱼都有;人多了,也是什么人都有。一定要注意社会人间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