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八堂课
5296800000011

第11章 授权课——找到合适的助手(1)

企业里,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有一个好助手,帮助自己负责琐屑的工作,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战略规划。你不可能让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但是可以把一个放心的下属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帮助你完成一些必要的棘手的任务。另外,从职业道德方面讲,管理者也有培养接班人的义务。

一、管理者都要有“二把手”

拥有一个好的二把手是成功管理的秘诀之一。任何一个希望把管理工作做好的管理者都应该懂得培养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二把手,事必躬亲的管理者是愚蠢的,有一个能配合自己的人作为左膀右臂,你轻松,助手也高兴。

需要注意的是,二把手不是助手,不是那个像秘书一样为管理者端茶倒水,查找资料,记录会议的人,而是一个能帮助你决策,能在明确你的决策之后全力执行,甚至在你不在的时候可以取代你做决定的人。

现实中,更多的管理者却是这样:他们能力和经验一定要想方设法藏着掖着,总防备着下属把他们的本事学去,自己还靠着这些吃饭呢,怎么能让别人拿去?就算上司吩咐,他都未必肯教下属,更别说主动培养了。再说这样的副手培养来做什么,顶掉自己的位置吗?那不是自找苦吃嘛。

如果哪位拿起这本书的管理者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大错特错了。管理者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要维持公司的运转,管理者需要监督自己制订的决策是否得到下属的有效执行,要让公司有发展,管理者还得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前进方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诸如下属遇到麻烦,新进员工的培养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指望着管理者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即使一些人精力旺盛,真的可以同时完成这么多工作,他又能保证每一项都完成得圆满吗?如果遇见紧急情况,管理者不得不离开公司,下属又该怎么办?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不管职位有多低,培养一个好的二把手,在发生紧急情况管理者不在时,能够代替管理者主持全局,支撑着天不踏下来,都是很必要的。一个好的二把手,不但会成为管理者最有效的执行者,也可以把管理者完全从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腾出精力思考大问题。

一个真正有本事的管理者,可以让自己的二把手忙得团团转,自己却去打高尔夫,并且公司里还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但如何慧眼识金,却颇令人踌躇,这往往取决于企业文化和经理的管理风格。在提拔副手时,不能只考虑资历深浅或是否强干,要选择受员工尊敬的人,要选择能进逆耳忠言的人,选的人要敢于对管理者说:“你错了”。

就像白宫办公厅主任一样,副手在经理和一线员工之间起着缓冲作用。下属的请求和投诉上达,由他决定哪些该提交给管理者考虑。因此,他要善于讲“不行”,又不会伤别人的心。

不同的经理人需要不同类型的助手,你可以通过审视自己的管理风格,来确定副手的具体职责范围。无论是什么类型,你所选择的二把手,都要满足以下五点条件:

第一,全局观。

作为领导的副手,应善于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没有全局观,其实质与下级干部无异。领导也可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之能充分发挥副手的作用。

第二,能够分担责任。

领导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得罪人的过程,副手应善于替领导着想,并不怕开罪于人。如果把矛盾都上交给领导,领导必然焦头烂额,这就不是一个好副手。副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替领导承担部分责任,让领导腾出精力专心思考大问题。不肯替领导承担责任的人,不能选择其作为副手。

第三,好的参谋和军师。

领导毕竟也是凡人,不可能事事正确。副手应多替领导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纠正领导的错误。如果对领导的任何意见都表示赞同,就失去了副手的意义。在大多数企业中,对领导点头称是的人太多,如果副手也是如此,错误的决策就无人敢于纠正,这是相当危险的。

第四,能够与你互补。

副手尽力朝领导短处的方向发展,以弥补领导的短处,这样才会形成水乳交融的上下级关系。如果副手一味朝领导长处的方向发展,只可能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比如,某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德语很好,其副手的德语也不错,那么,总经理非但不会欣赏副总经理的德语,反而可能挑出副总经理的语法错误。反之,如果副总经理法语一流,那么,总经理一定会欣赏副手流利的法语。

第五,能够帮你树立威信。

副手应该主动处理一些领导不便亲自参与的事情,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使领导成为团体的精神支柱和信心源泉。

选择一个合格的二把手不容易,管理者一旦找到了适合的人选,就最好不要藏私,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他成熟起来,比如随时向他解答工作上的问题,不放过任何机会向他阐述管理者的职责所在,甚至当运作正常无甚大事时,放手让他独立掌一会儿舵。

另外,人际关系对二把手至关重要,管理者要重点指导他如何同下属交往。这一点,可以通过放手让副手负责项目,并授以决策权来实现。但是管理者不要忘记在项目结束时做全面评估。

总之,管理者不仅仅需要一个二把手,最好还要把他打磨成一个和管理者自己同样优秀的管理者候补,作自己的接班人。

二、事必躬亲,只能累死自己

现代管理有着明显的层次分别。一个公司中应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各个层次都分别有与之相对应的职责和权利:决策层负责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和生产任务的布置;管理层负责计划管理和组织生产;执行层负责具体的执行操作,如果管理者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观事实,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事必躬亲,便会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累了自己不说,事情也没有解决好。

有一名厂长见到工人迟到就训斥一番,看到服务员的态度不好也要批评一顿。表面上看他是一位挺负责的领导,而实际上他却违背了“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应该接受一个老板的命令”这样一个指挥原则,犯了越权指挥错误。下属的出勤本来是车间主任的管理范围,服务员的态度好坏是公司办公室主任的管理范围,厂长的任务则是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规划,他管理的人员应是各车间及职能科室的负责人。

聪明人喜欢自己思考,独立行事,只有懒虫才会事无巨细地完全受命于人。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包办一切,什么都不放心,从企业的经营策略到车间的生产计划,再到窗户擦得是否干净,他全管,这就恰好适应了那些懒虫的心理习惯:他们不愿动脑,不愿思考,只需伸手,便可完成工作了,出了问题也不承担责任。而此时正好有老板事事都包揽,谁不喜欢这样的“好”老板?

德国有个叫汉斯的企业家,在发展到拥有几家大百货商场后,依旧采用小店铺的老板作风,对公司的上上下下,关切个彻透;哪个管理者做什么,该怎么做;哪个下属做什么,该怎么做,他都布置得细微妥帖。而当他出外度假时,才出门一周,反映公司问题的信件和电话就源源不断,而且尽是些公司内部的琐碎的问题。

每一个管理者都深知充分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总会出现事无大小全部过问的现象。

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埋头苦干并不一定就能得到老板的认可,老板最希望看到的是,管理层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假如汉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培养一个二把手,并且做到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至于连一个安稳的假期都过不好吗?

事必躬亲对管理者来讲并非一件好事。管理者把所有的事情都一篮子挑起,很容易滋养下属们的惰性,造成了事无大小全凭指挥的缺乏思考和创造性的局面,以至于离了他,整个部门就无法正常运转。就管理成效而言,这是一种十分糟糕的情况。

管理者事必躬亲的另外一个害处,是不利于调动部下和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能尽人才之用。创造性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而喜欢自己动手的管理者恰好就截断了通向创造性的通道,使下属的行为完全听从别人的命令和指挥。长此下来,会使他们认为想也是白想,管理者早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即使有再新再好的创意也难见天日。

一个人的创造性如果难以得到体现,人也就无积极性可言,出了问题,便停止工作,等管理者赶来处理,没有一点的能动性。对于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部下或下属,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加迫切地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工作中却处处都得不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种压抑感,积得久了,就会递交辞呈走人,这是可以意料的事。

让管理者不要事无巨细统统过问,很多管理者会说:“那些下属没有一个成器的,我把工作交给他们,他们却是常常犯了一大堆错误才来找我,我怎么能放心?”还有一些管理者,虽然有了二把手的人选,也开始把一些日常事务交给他处理,但是自己还是隔三差五地过问一下,生怕没有自己会出了什么问题。

深究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因还是在管理者身上。任何人要成熟起来,都是需要实践,甚至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犯错去吸取教训的。管理者不给下属自主权,他们即使做事,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做,不但逆反心理强,犯错之后还很容易把责任推到管理者身上,更别提总结经验了,这样怎么可能让人成熟起来呢?

管理者培养二把手也是同样,选择了他,就要给他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并且做好为他的错误买单的准备,这是所有人变成熟的必由之路。如果仅仅因为害怕为下属的错误买单,就形式一套,实际一套,表面上把权力交给了二把手,实际上还是自己在过问。这样做二把手不但不会有进步,甚至可能对管理者产生怀疑,对整个公司离心,就实在太得不偿失了。

三、如何将权力“分出去”

要避免事必躬亲,放权就成为管理者唯一的选择。对管理者而言,把手里的权力分出去的好处显而易见。把心神从繁忙琐碎的小事情中拔出来,转而思考部门的前进方向问题,价值明显要比解决具体的小事情大得多。

同时,管理者既然要放权,必然会有几个下属需要承担起责任,这样不但能刺激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二把手甚至一把手。

诸葛亮就是不清楚这一点,否则凭着他的智商,历史估计真要重写。

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的时候,司马懿曾向一位汉使询问诸葛亮的饮食及军务的繁简情况。那位汉使倒也诚实,说:“诸葛丞相早起晚睡,军中凡是处罚在二十以上的,丞相都要亲自过问。所吃的饭食,每天不过数升。”

司马懿闻言,长松一口气,说:“诸葛孔明吃得少却事事烦心,肯定不会活得太久的。”诸葛亮的病,完全是因忧劳所致。十余年来,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太过自信,对谁都不放心,夙兴夜寐,事必躬亲,终于积劳成疾。他甚至不辞辛苦亲自核对有关部门的账本。

主簿杨NC225曾劝道:“作为管理者,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啊。就像一个家庭,主人令奴仆负责耕种,令婢女负责做饭,所养的鸡负责早晨打鸣,狗负责监视有无盗贼。这样一来,家中百事俱兴。如果主人什么事都去干,为了些小事劳累不堪,结果却什么也做不好。这难道是其智力不如奴婢鸡狗吗?他是不会当家做主啊!陈平不知道府库中的钱粮数目,说此等事他不需要知道,自有主管此事的官员,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您治理国家,竟亲自核对簿书,汗流浃背,不是太辛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