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天宝十一载(752)初至幽州时作。《行行且游猎》,乐府《杂曲歌辞》名。②生年:平生。③白草:一种牧草。《汉书·西域传》:“鄯善国多白草。”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④蹑影:形容马奔驰之疾。《文选》曹植《七启》:“忽蹑景而轻骛,逸奔骥而超逸风。”李善注:“景,日影也。蹑之言疾也。”“景”同“影”。⑤鞘:同梢,鞭梢。⑥鸽(cang):鸟名。髇(xiao):鸣镝,即带哨的箭。⑦海:瀚海,即沙漠。辟易:因惊惧而退避。 ⑧沙碛:沙漠。⑨“儒生”二句:因边塞游侠轻捷矫健而感叹读书人无用。“白首下帷”用汉董仲舒事。《汉书·董仲舒传》谓董仲舒“少事《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点评】
初至边塞,惊叹于塞外骑射习俗。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胡儿十岁能骑马。”与此诗同致。
幽州胡马客歌①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⑦。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③,游猎向楼兰④。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干⑤,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⑥,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⑦,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⑧。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⑨,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⑩,父子得安闲?
【注释】
①天宝十一载(752)作于幽州。胡马客,即胡族骑兵。②“幽州”二句:写胡族骑兵外貌。虎皮冠,一种皮制帽,状如虎形。③掉鞭:挥动马鞭。④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都善一带。此以代边敌。⑤天骄:汉时称匈奴为天之骄子。五单(ch6n)于:汉宣帝时匈奴曾分为五单于,即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干。见《汉书·匈奴传》。⑥北海:即今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匈奴所在地。⑦燕支山:一名焉支山,匈奴境内山名,在今甘肃山丹东。 ⑧赪(cheng):赤色。⑨旄头:星宿名,古代指为胡星。⑩天狼:星名,主杀伐。
【点评】
幽州为安禄山大本营,所部多胡兵。此诗写胡兵骁勇尚武精神。末四句作正语,谓安禄山并非良将,一味好战,不过疲天下兵罢了。
北风行①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②。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③,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④,片片吹落轩辕台⑤。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⑥。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⑦。
【注释】
①天宝十一载(752)冬作于幽州。《北风行》,乐府《杂曲歌辞》名。②“烛龙”二句:写北方苦寒。烛龙,古代传说中神龙。寒门,传说极北之地,为积寒所在。据《淮南子·地形》,烛龙人面龙身无足,长千里,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③日月:此指朝廷。④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 ⑤轩辕台:故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⑥鞞靫(bi cha):箭囊。⑦裁:抑止。
【点评】
唐汝询云:“此为戍妇之辞以讽也。”(《唐诗解》卷一四)安禄山之势,已成养虎,幽州局面,岌岌可危。这应是李白在幽州深切感触到的。忧心如焚而不可明言之,乃托戍妇之辞言之。诗人用意,观诗前半极言幽州黑暗、寒冷可知。李白幽州之行,前后历时一年,详情已不可知,然从“沙漠收奇勋”的冲动到“且探虎穴向沙漠”之预测,再到“匕风雨雪恨难裁”,李白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大震撼、大跌宕。
秋登宣城谢胱北楼①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②,双桥落彩虹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
①天宝十二载(753)秋自幽州返至宣州(今属安徽)作。谢朓(tiao),南朝齐诗人。谢朓北楼,即高斋,在宣城郡中,为谢胱任宣州太守时所建。朓有《郡内高斋闲坐》诸诗,即是。②两水:指宣城郡内宛溪、句溪二水。 ③双桥:指架于两溪上之凤凰、济川二桥。
【点评】
自天宝十二载至安史之乱前,李白多在宣州一带游历。此诗写宣州胜景、山水和李白素所敬仰的谢朓遗迹。为李白五律名篇,“人烟寒橘柚”一联,锻炼痕迹甚重,为人所乐道。曾季狸《艇斋诗话》云:“李白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老杜云:‘荒庭垂橘柚,老屋画龙蛇。’气焰盖相敌。陈无己(宋诗人陈师道)云:‘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盖出于李白也。”
独坐敬亭山①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天宝十二载(753)作于宣城。敬亭山,在宣城北。山上原有敬亭,传为南齐诗人谢朓吟咏处。《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又名查山,东临宛句,南俯城阍,万壑千岩,云蒸霞蔚。固近郊胜境。”
【点评】
钟惺评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唐诗归》卷一六)此诗前两句见独坐相向之久。我既不厌敬亭山,故想敬亭山亦不当厌我。是诗人之语。说物我两忘可,说将敬亭山人格化亦可。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文章建安骨③,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⑥。
【注释】
①天宝十二载(753)作于宣州。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胱楼,又称谢公楼、迭嶂楼、北楼,为谢朓官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今安徽宣城陵阳山。校书,即校书郎。叔云,指李云,云时官秘书省校书郎。或依另一题,当作李华。天宝十一载(752)李华官监察御史,唐人习称此职为侍御。②酣:尽情畅饮。③蓬莱:海中仙山,为道家秘笈珍藏处。东汉时,洛阳南宫有东观,明帝命班固等人修撰《汉书》于此,后为皇家藏书处。当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见《后汉书·窦章传》。此处借指汉代文学。建安骨:指东汉建安时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所作之诗。其诗慷慨激昂,风格遒劲,世谓之“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胱。谢灵运与谢朓并称大小谢。清发:清新秀发,即钟嵘《诗品》谓谢胱“奇章秀句,往往警遒”的诗风。⑤览:同“揽”,摘取。⑥散发:古人平日束发,去掉冠和簪子,使发散落,是不拘礼节的行为。此处指隐居不仕。《后汉书·袁闳传》:“延禧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弄扁舟:指退隐江湖。《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点评】
本年李白五十三岁,已进入晚年。一生无成,来日不多,而当时国家政局的大环境与李白自己的小环境,俱使他处于难以名状的忧郁和焦躁中。诗以忧思发端。抒写年华虚度、报国无门的愤懑,继而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胱诗歌的豪情逸兴,末以出世之思作结。章法跳跃多变,感情激荡起伏,几无线索可寻绎,恰好反映了李白其时繁杂纷乱的情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用语在雅俗之间,是传诵的名句。
哭晁卿衡①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②。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
【注释】
①天宝十三载(754)初作于宣州一带。晁衡,即日本阿倍仲麻吕,唐时或译为仲满。开元初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晁衡,或写作朝衡。在唐曾任左补阙、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冬随遣唐使回国,至琉球遇风,漂流至安南(今越南),同舟死者多人,而衡等免于难。后复至长安,仍仕于唐。至代宗大历七年(770)去世。衡船初遇难时,中国传闻衡已死,李白作此诗悼之。②蓬壶:海上仙山名。此代指日本。③苍梧:即九疑山。传说朐山(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大海中有大洲名郁州,郁州上有郁山,是自苍梧飞徙而止,亦称苍梧。此即指郁山,代晁衡遇难之处。
【点评】
晁衡在长安时,与唐诗人多有交往,李白与晁衡结识,应在其天宝初待诏翰林时。这首诗是中日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赠崔秋浦三首①(录二)
其一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②。
门前五柳树③,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听事④,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注释】
①天宝十三载(754)作于秋浦。崔秋浦即秋浦县令崔某,名字不详。秋浦县以秋浦水而得名,即今安徽贵池。 ②陶令:谓陶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此以崔拟陶。③五柳树:用陶渊明事。陶渊明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拟,中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门前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④听事:即厅堂。《通鉴·齐纪》胡三省注:“中庭日听事,言受事察讼于是也。汉晋皆作‘听事’,六朝以后乃始加‘广’作‘厅’。”
【点评】
李白天宝末游秋浦,大约受到崔县令的接待,所以写诗颂美他。颂美亦有原则,那就是他的散淡和好饮。
其二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②。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多种黍,劝尔早耕田③。
【注释】
①“北窗”句:用陶渊明事。《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②“取意”句:用陶渊明事。《晋书·陶潜传》:“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③“东皋”二旬:用陶渊明事,劝崔令弃官归田。《晋书·陶潜传》:“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黍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点评】
此首全用陶渊明事以比拟崔令,恐非虚美。三首皆五律,几乎不觉格律之存在。如“为官不爱钱”一句,常人断不敢以其人律。
秋浦歌十七首①(录九)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②。
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③。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④。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注释】
①天宝十二、三载(753—754)李白游于秋浦时作。十七首非一时一事而作。②“秋浦”二句:意谓秋浦、黄山之猿,悲啼之声足以使人头白。黄山,在秋浦南约九十里。③“青溪”二句:意谓青溪水鸣悲切。一如陇水。暗喻思念长安之意。青溪,在秋浦北五里。陇水,在陇州(今甘肃南部)。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④薄游:犹言暂游。
【点评】
此首写因不得归而久游秋浦,故有“雨泪”之句。
其三
秋浦锦驼鸟①。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②。
【注释】
①锦驼鸟:为秋浦所特有,形似吐绶鸡,极美丽。②“山鸡”二句:以山鸡作衬,极写锦驼鸟之美。山鸡,即锦鸡,羽毛美丽。《博物志》:“山鸡有美毛,自爱其色,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死。”(卷四)
【点评】
此首写秋浦物产。虽无寓意,却饶有兴致。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点评】
此首感叹衰老。猿声哀,乃以猿声衬之,谓非因老而衰,与前陇头流水、与后数首相呼应。
其十
千千石楠树①,万万女贞林②。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注释】
①石楠:长绿乔木,高可数丈,初夏开白花。②女贞:常绿灌木,初夏开白花。枝上能养蜡虫,以取白蜡,故又称蜡树。
【点评】
首二句叠用“千千”“万万”,仿古诗“青青河畔草”等。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①,此地即平天②。
耐可乘明月③,看花上酒船④。
【注释】
①练:素丝,色白。②平天:指平天湖,据清编《池州府志》,在池州(即今贵池县)西南十里,为秋浦水汇聚而成。③耐可:唐时口语,愿词,犹言安得。明月:指水中所映明月。④酒船:载有酒的船。句意谓既不能入水乘明月。乃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①,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②。
【注释】
①“渌水”句:意谓清澈溪水更清于明月。 ②“郎听”二句:谓男女相与采菱,采菱时菱歌(采菱之歌)互答,至晚一路唱歌而归。
【点评】
此首写秋浦男女无禁、开放的民俗。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①,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②,歌曲动寒川。
【注释】
①炉火:指冶铜之火。唐时秋浦为著名银、铜产地。②赧(nan)郎:冶铜工人。赧,因害羞而脸红。此指炉火映照脸色发红。一说“赧郎”是情人眼中冶铜工人的形象。
【点评】
此首写冶铜工人劳动场面。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①。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①缘愁:因愁。个(ge):唐时口语,犹如此、这般。
【点评】
平时并未留意,故对满头白发衰老之状惊诧莫名,因有“三千丈”神来之笔。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①,结置映深竹②。
【注释】
①张白鹇:张网捕白鹇。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②置(ju):捕鸟之网。
【点评】
偶然所见,写来情境如画。
赠汪伦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③,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天宝十三载(754)作于泾县(今属安徽)。汪伦,泾县农人。宋杨齐贤《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云:“白游泾县,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或谓汪伦为隐者。一说为泾县令。②踏歌:数人连手而歌,踏地以为节。③桃花潭:在泾县西南。
【点评】
“桃花潭”信手拈出,“探千尺”,亦信口道出,惟其景切情深,不觉其为夸张。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云:“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卷二○)
宿五松山下苟媪家①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②,邻女夜春寒③。
跪进雕胡饭④,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⑤,三谢不能餐⑥。
【注释】
①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南,唐代属宣州南陵县。媪(ao),老妇人。②秋作苦:秋日辛苦劳作。《汉书·杨恽传》:“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③春:以杵捣去谷物皮壳。④跪进:指以跪礼进献食物,是一种恭敬的表示。古时礼节,两膝着地,伸直腰背为跪。雕胡饭:即用菰米做成的饭食。菰米是水中植物茭白的果实,可食用。⑤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此用韩信事。《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汉五年正月……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此处以漂母比荀媪,自愧于韩信无以报答。⑥三谢:多次致辞。
【点评】
几乎是李白诗中唯一贴近描写下层农民的一首诗。农妇对诗人淳朴的敬意和诗人的感激之情,都令人怦然心动。诗是律体,但纯用白描,使人不觉。
秋浦寄内①
我今寻阳去②,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③。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④。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⑤,手携五色鱼⑥。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⑦。
【注释】
①天宝十四载(755)秋作于秋浦。“内”指妻子宗氏。宗氏时居宋州(今河南商丘)。 ②寻阳:即今江西九江。时白离秋浦,拟往寻阳。 ③“结荷”二句:用南朝宋诗人鲍照事。结荷水宿,谓宿止于水边。大雷书,即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鲍照往寻阳,与妹书信,备言一路辛苦。大雷,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境内。④三年:白自天宝十二载游秋浦,至本年,合首尾共三年。⑤梁苑:指宋州。⑥五色鱼:指书信。古人书信,用两木片作鱼状,信即夹在内,外绕以绳,绳头泥封。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⑦“意合”句:谓夫妻只要意合,虽然异处,不为殊。殊,分离。
【点评】
李白的第二次婚姻(与鲁一妇人结合为非正式婚姻)。大约在天宝四五载间。妻宗氏,祖宗楚客,武后、中宗时尝三为相。宗氏好道,似一直住在宋州娘家,未与白东鲁一双儿女住在一起。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①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②。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③。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④。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⑤。
置酒陵歊台⑥,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纻山⑦,舞回天门月④。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⑨?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⑩?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11)。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秦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12)。
将无七擒略(14),鲁女惜园葵(13)。
成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15)。
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16)。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未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17)。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18)。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19)。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