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白诗选评
5297200000014

第14章 编年诗(11)

①天宝十四载(755)作于南陵。南陵,宣州属县,今属安徽。赞府,唐时对县丞的尊称。常赞府名字不详。②“岁星”二句:用东方朔事。《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及《东方朔别传》:“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诏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诸星具,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此以东方朔自喻。③“调笑”二句:谓其供奉翰林及出朝。调笑,用东方朔事。中天,中途。④“一去”二句:谓其出朝后与朝廷远离。麒麟阁,汉长安宫名,此指翰林院。朝市,朝廷、都市。⑤“当时”二句:谓其待诏翰林时与常赞府相识且相投契。特达,特出、出人头地。 ⑥凌故(xiao)台:台名,故址在今安徽当涂北黄山上。句谓出朝后曾在凌歊台与常赞府相过从。⑦白纻山:在当涂东五里。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五所载,白纻山本名楚山,晋桓温携妓游山作乐,好为《白芝词》,因名。 ⑧天门:山名,在当涂西,临大江。⑨“君看”二句:意谓自己有仲尼之才。仲尼,孔子字。⑩“大圣”二句:意谓如孔子那样的圣人尚且不为世用,自己是小儒,又何足悲?小儒,李白自指。(11)“云南”二句:暗指唐军讨南诏大败于泸南事。详见下注。 (12)“毒草”四句:据《资治通鉴·唐纪》,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干泸南,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大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耒战而士卒死者十之八九,莫肯应募,于是杨国忠遣御史分遒捕人,连枷送诣军所。天宝十三载六月,剑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南诏阁罗凤诱其深入,闭壁不战,宓粮尽,唐士卒罹瘴疫、饥死者十之七八,乃引还,宓被擒,全军尽没。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二十万人,无敢言者。西二河,即西洱河,一称洱河,源出今云南西部洱海,故名。(13)七擒略:用诸葛亮事。蜀建兴元年,南中诸部并皆叛乱,亮往讨之,七擒七纵其首领孟获,孟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14)“鲁女”句:春秋时,鲁有漆室邑之女,过时未嫁。当穆公时,君老而太子幼,鲁女倚柱而啸,其邻人妇问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鲁女曰:“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鲁女曰:“不然。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逸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鲁国有患,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见《列女传》卷三。葵,古时菜蔬。句谓其有国难将临之忧。 (15)“成阳”四句:谓长安霖雨成灾,连年大饥。《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二载……八月,京城霖雨,米贵,令出太仓米十万石。减价粜与贫人。”又:“十三载……秋,霖雨积六十余日。京城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成阳,此指长安。枢,枢要。(16)“赖得”二句:意谓幸有贤宰相掌握政局,关心百姓疾苦,调剂得当。契,传说为商之始祖,曾助禹治水有功,舜任其为司徒。宰衡,谓宰相。殷商时伊尹为阿衡,周武王时周公为太宰,汉平帝时,王莽专权,加莽称号为宰衡,意谓可媲美伊、周。见《汉书·平帝纪》。按:贤相云云,皆反语。(17)“霜惊”二句:谓己已老,忧心国事。霜,发自如霜。逐臣,白自指。(18)身世违:遭遇与时世相背。(19)按:卫谤、鲁人讥,出处未详。要而言之,当时有种种毁谤加干李白。白前此曾有《雪谗诗赠友人》,亦说到加于己身之毁谤。

【点评】

此首长诗是李白安史之乱前关于时局最剀切之评述。南诏之兵祸,京城之饥馑,都是大乱将至的迹象。杜甫稍后于李白(天宝十四载末)所写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语及唐天下大乱之将至云:“群冰从西下……恐触天柱折。”忧心如焚,极沉痛剀切。杜诗重意象(“恐触天柱折”),李白重寓意(“鲁女惜园葵”),两位诗人对时局的预感,何其相似!

北上行①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②。

磴道盘且峻③,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岗④。

沙尘接幽州⑤,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⑥,凿齿屯洛阳⑦。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⑧。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飡,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⑨。

何日王道平⑩。开颜睹天光?

【注释】

①天宝十五载(756,即至德元载)春初作。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叛乱于幽州,十二月陷洛阳,十五载正月僭号称大燕皇帝。时李白妻在宋州。儿女居东鲁,李白遂仓促自寻阳北上。诗为北上途中作。《北上行》,乐府《相和歌辞》名。乐府古辞备言冰雪溪谷之苦,此以古调写时事。②太行:山名,在今山西、河北两省间。③磴(deng)道:登山石径。④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以上数句化用其意。⑤“沙尘”二句:写幽州乱起。北方陷于战乱。沙尘,战尘。幽州,今北京一带。唐时为幽州节度使府治所,为安禄山大本营。朔方,北方。时安禄山兼范阳(幽州)、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皆在中原以北。⑥奔鲸:喻安禄山。⑦凿齿:传说中巨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以喻史思明之徒。安禄山乱起后,势如破竹,很快攻陷洛阳。⑧陇坂:山之冈陇坡坂。⑨骖(can):驾车时位于两旁之马。⑩王道平:谓时世太平。

【点评】

《北上行》由古乐府《苦寒行》而来,为李白对古乐府的改造,切其身事。大乱乍起,一派仓皇景象。

奔亡道中五首①

其一

苏武天山上②,田横海岛边③。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注释】

①天宝十五载(756,即至德元载)携妻宗氏南奔途中作。②“苏武”句:以苏武自喻,谓其深入叛军腹地,几乎不得归。苏武,西汉长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时为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牧羊北海,留胡十九年始归。事见《汉书·苏武传》。天山,在今新疆境内。因与下句“海岛”重复,以“天山”代之。 ③“田横”句:以田横自喻,谓其处境艰险。田横,战国齐田氏后代。秦末,从其兄田儋起兵重建齐国,兵败,横率徒属五百人逃往海岛。刘邦称帝,遣使招降,横往洛阳,未至,羞为汉臣,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

【点评】

此首写初至中原处境之艰。或为叛军所扣,如苏武;或不堪其辱欲自杀,如田横。

其二

亭伯去安在①?李陵降未归②。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③。

【注释】

①“亭伯”句:用汉崔驷事。崔驷字亭伯,涿郡安平入,在太学,博学有才,与班固、傅毅齐名。和帝时,车骑将军窦宪辟驷为从事,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之,宪不能容,出驷为长岑长。驷不之官而归,卒于家。事见《汉书·崔驷传》。此自比以崔驷,然出官而不能归于家。②“李陵”句:用汉李陵事。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善骑射,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族灭其家,不得归,卒于匈奴。③“愁容”二句:谓中原沦陷,中原之人易短服以从胡俗。短服,胡服。

【点评】

此首用两个典故,着眼处皆在“归家”二字。

其三

谈笑三军却①,交游七贵疏②。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③。

【注释】

①“谈笑”句:用战国时鲁仲连事。详见前《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注。②七贵:西汉时以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七外戚为七贵。此处泛指权贵。③“仍留”二句:仍用鲁仲连事。

【点评】

此首写南奔(逃亡)的遗憾,即有退敌之策而不为时所用。

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①?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②。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③。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④。

【注释】

①“函谷”二句:用汉班超事。函谷,即函谷关,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南,其地险隘如函,故名。玉关。即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意谓函谷为秦门户,然唐统一后,函谷即为通途,如今却成生死之关。②“洛川”二句:将洛川易水、嵩岳燕山对举,谓内地(东都)翻如边塞(幽州),国势危机。洛川、嵩岳在洛阳,易水、燕山在幽州。其时安禄山称帝洛阳,故云。③“俗变”二句:谓中原遍布胡兵,民俗多闻羌胡语言,人亦多见边塞胡人之颜面。④“申包”二句:用春秋申包胥事,谓其如申包胥痛哭国事。申包胥为楚人,楚昭王十年,吴兵破楚入郢都,申包胥往秦乞师,秦兵不出,申包胥乃立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师乃出。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点评】

此首写国破家亡之痛苦。

其五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①。

【注释】

①“锥忍”二句:子规,即杜鹃鸟,鸣声悲苦,如云“不如归去”。

【点评】

此首写南奔至江南后迷惘并眷恋中原之心情。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①

双鹅飞洛阳②,五马渡江徼③。

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④?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⑤。

太白昼经天⑥,颓阳掩馀照⑦。

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⑧。

四海望长安,嚬眉寡西笑⑨。

苍生疑落叶⑩,白骨空相吊。

连兵似雪山,破敌谁能料?

我垂北溟翼(11),且学南山豹(12)。

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13),却坐青云叫(14)。

杨花满州城,置酒同临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

雪尽天地明,风开湖山貌。

闷为洛生咏(15)。醉发吴越调(16)。

赤霞动金光,日足森海峤(17)。

独散万古意,闲垂一溪钓。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边棹(18)。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19)。

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20)。

【注释】

①天宝十五载(756,即至德元载)春李白避乱宣州后,复有剡中(今浙江嵊县)之行,行前告别宣城时作。崔宣城,指宣城县令崔钦。②“双鹅”句:据《晋书·五行志》,晋怀帝永嘉元年二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苍白二色鹅出。苍者飞翔冲天,白者止于洛阳。时人董养曰:“白者金色,国之行也;苍者胡象,其可尽言乎?”其后刘渊、石勒相继乱华。③“五马”句:据《晋书·五行志》,晋惠帝太安年间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宗室多死于难,唯琅邪、汝南、西阳、南顿、彭城五王逃至江南,而琅邪王即位称帝。五马,指五王,“马”与晋姓“司马”谐音。徼(jiao),边界。④“何意”二句:据《晋书·石勒载记》,石勒十四岁时,随邑人行贩洛阳,倚上东门长啸。晋大臣王衍见而异之,顾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后石勒果乱。雏,小孩。以上四句,皆以晋朝事喻安禄山之乱。⑤“中原”二句:据《旧唐书·肃宗纪》,安禄山陷两京,唐宗庙多焚毁。 ⑥太白:星名。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昼日经天,天下革政。⑦颓阳:喻唐室气数衰微。⑧奔峭:艰难崎岖。⑨“四海”二句:桓谭《新论》:“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长安为天下首都,长安乐则天下太平。嚬眉,愁苦状。二句意谓长安巳为战乱所危及,不复为安乐之地。⑩疑落叶:似落叶。(11)北溟翼:大鹏鸟之翼。见于《庄子·逍遥游》。(12)南山豹:据《列女传·贤明传》,南山有玄色(黑色)豹,惜其皮毛,雾雨七日而不外出觅食,藏而远害。以上二句以大鹏、南山豹自喻,谓其将敛志远害,即将有剡中之行。(13)胡床:即交椅。可以折叠,又名交床。源自胡族,故名。 (14)青云叫:谓发出嘹亮的啸声。(15)洛生咏:洛阳一带书生吟咏诗歌之声。其声重浊。(16)吴越调:流行于吴越间之歌曲,其声清曼。(17)日足:云隙中透出的日光。森:盛貌。海峤(jiao):海边山。峤:山高而峻。 (18)棹:船桨。(19)“无以”二句:劝崔钦弃官学仙。墨绶,系于官印上之黑色绶带。汉制。县令墨绶。崔为宣城令,故云墨绶。丹砂要,犹言炼丹砂之要诀。(20)“华发”二句:谓崔钦年老,守此小官,过逢迎生活,将为先贤所耻笑。华发,年老发白。陶令。指陶渊明。《南史·陶潜传》:“(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柬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

【点评】

题日“避乱剡中”,然安史乱起之初,宣城一带尚属安定,“避甜”不必须到剡中。李白此次越中之游的真正目的,颇有令人疑心者。观其后所作,“避甜”云云,不过虚言而已。

猛虎行①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②。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③。

旌旗缤纷两河道④,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⑤。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⑥。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⑦?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⑧。

昔哲栖栖尚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⑨。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⑩。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11)。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12)。

楚人每道张旭奇(13),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14),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15)。

溧阳酒楼三月春(16),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17)。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18)。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19)。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