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仰望星空
5310000000014

第14章 感悟回放(8)

上帝眼中的乐园,就是科学家眼中的自然界。对人类生存必须的自然环境来说,自然科学家极为简略地给我们画了三个大圈,它们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就是大自然的生态圈。目前,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都已经遭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和破坏。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缓解和研究自然生态危机,美国花了不少钱,建造了两个模拟自然生态圈的人造试验大棚,并派了人数不等的男女科学家进人其中进行封闭式试验,结果没能坚持多久,即宣告计划失败。证明以目前的人力和智能,还远远赶不上造物主。这让人们更加关心和注重生物圈的现状和命运。这个生态圈并不仅仅是人类的,它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人类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人类还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这个惟有的生态圈。好在此点已经引起了全世界政要和普通百姓的注意和关切了。

社会学家们也没闲着,他们更为关注人类的命运。他们也给人们画了三个圈,它们是生物圈、社会圈和技术圈。他们把自然科学家的三个圈浓缩成一个,又另外画出了社会圈和技术圈。生物圈已经遭到破坏和污染,圈里已经有许多珍贵的物种灭绝了,变成了博物院里的标本。社会圈里的问题同样不少,不容乐观,人和人之间,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宗教之间,思想观念之间,和谐不多,时有争斗,流血不止;技术圈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威胁和麻烦。比如在全世界都比较热的汽车文化,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都在数十万之多。因为地域分布极广,人们不是特别注意罢了。再比如核能给人的潜在的威胁,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被国际社会和有核国家高度关注着。

当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生存时,我发现,这次人类面对的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乐园”。这是随着人类欲望的无限扩大和科技手段的迅猛进步而造成的。欲望促进科技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又激发新的欲望的扩张,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人类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人口失控、淡水资源污染和减少、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大气污染、全球气温升高、冰川缩小,可耕种土地的减少和沙化、化学和农药的滥用、动植物的灭绝等等。有关专家学者早就发出过警告,如果人类任其发展而不加节制的话,那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关注着人类的前途命运,关注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我当然也是亿万其中的一个。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一个公认的万全之策。但我想,每个“策”可能多少都会有些用处。因此我也说说一个想法。我以为现代人要力诫贪婪、贪欲,要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地球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地球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但是人类的增长是以几何级数来增长的,而人的欲望又几乎是没有边界的,无限的,中国人说的“得陇望蜀”,外国童话《渔夫和小木盆》中的那个贪心的老太婆,说得都是人性中的贪婪本性。已有的事实说明,财富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要大家对当前世界的财富构成和分配情况略有了解就够了,看看非洲的贫困,再看看财阀们的生活,这不是现代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人类的敌人就是人类自己,就是人类的贪婪。人类对自己不好的本性不能听之任之。

最近,我把《失乐园》重读一遍。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在《圣经》里,是上帝把人类逐出了乐园。这一回,如果人类再不积极快速地进行自我拯救的话,那就是自己把自己逐出乐园了,而这个乐园是人类仅有的家园。

没了家园,人类将要到哪里去呢?我们将会可悲而绝望地发现,人类无处可去,最起码太阳系中的行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就是有,目前人类也没有能力把自己全都送上去。人只要不能飞上太空到别的星球上生活,就只能在地球上,一会儿也离不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无比地珍爱这个美丽的蓝色的星球一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惟一的家园吧。

2002年12月1日。

金规

我是个什么书都喜欢读的人,读书没有什么禁忌,《圣经》、《古兰经》通读过,佛经只读过一点,佛经博大精深,千经万卷,哪能读得过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史,也马马虎虎地读了一点点。

读完后,我有一个发现,就是这些不同的宗教和学说,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几乎都有相同的看法。比如:不杀人、不偷盗、不说谎、不奸淫。这几乎就是人类共有的最古老的道德训诫和行为禁令,这些在各种宗教那里被说成是神谕,神的训诫,人不听人的话,总不能不听神的话吧。就是没有宗教的原始部落和族群中,这几条也一再以各自的方式传承着。再细想一下,这几条就是在今天,它依然是我们道德教育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同时,也是做一个现代人的最低的道德底线。

我把这几条称为“四大金规”。也可以用最现代的时髦话语把这几条说出来:一是不杀人,就是坚持一种非暴力与尊重生命的文化;二是不偷盗,就是坚持一种团结的文化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三是不说谎,就是坚持一种宽容的文化和诚信的生活准则;四是不奸淫,就是坚持一种男女之间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它的哪一条,不对现代社会生活仍然有着基本的和巨大的指导作用?那些在监狱里的罪犯,又有哪一个不是犯在这几条规则上?杀人者要偿命;偷盗者被惩罚;说谎作伪证者不但要被道德遣责,还要负法律责任;而奸淫者的结果也大都不妙。

就说说第一条吧。不杀人,这是一种最朴素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这是原始宗教、三大宗教、部族习俗、传统道德都必有的道德训诫。在最早期的道德意识中,它是以直觉和神性的方式来说明的。道理是这样推出来的,人是神的造物(姑且这么说吧〉,他就被涂上了神性的灵光。敬神就必须爱人,爱护人的生命,也就是间接地爱神了。当尼采宣布说“上帝死了”,就是说神死了。上帝和神都是人造的,你让他们死,他们就不得不死。但人不能没有一个对自己的解释。在近代的功利主义时代,不杀人,同样获得了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人的生命具有最高价值,没有其他等价物可比。对于个体而言,失去生命就是失去一切,生命一旦失去便不可复得。谁能给生命开出价格呢?尊重生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这就是各种文化群体都能认同的最基本的价值,除非是邪教。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受到伤害,也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样的理想环境如何达到?只有靠每一个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来营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但可以要求所有的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没有正当理由决不能伤害他人的生命。这是最浅显的道理,也是道德底线。

佛教还把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敬畏,扩展到对所有生命的态度上。佛说:“众生平等”。这是两千年前说出的最现代的理念。

儒家鼻祖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个更大的“金规”,也是个千古不变的定则。无怪乎一些国家、学院的重要场合,会把孔子的这句话刻在墙上。也无怪乎人们把孔子当成世界级的圣人和哲学家来尊崇。《圣经》里也有这样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佛经说:“在我为不喜不悦者,在人亦如是,我何能以已这不喜不悦加诸他人。”伊斯兰教也有类似的圣训。圣雄甘地把非暴力主义和不合作主义运用到极致,他光着脚在印度大地上走了几个来回,用一把盐赶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他用一生证明非暴力的力量并不见得比暴力差。

以一种冷静的眼光放眼全球,我们看到,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环境、人口、核威胁等全球化问题的出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类已经陷人了一场深刻的道德危机之中。这场危机是整个人类现代性危机的集中体现,也极大地预示着人类未来的生活前景。面对全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道德困惑,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要重建一种新的普遍主义的伦理体系,作为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这个伦理构想的出台,是以一九九三年的“走向全球宣言”和一九九六年的“维也纳宣言”为标志的。其实,此前已早就有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罗马俱乐部的组织发起者,比如,日本的池田大作和意大利的贝恰博士。前者,提出了“人的革命”,后者早在一九六八年就发出了“人类的危机”的警告。还有英国的汤因比博士等等。这些有识之士对现代人类的困境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不懈的努力,也都有许多深刻的洞见和精彩之论。这些真知灼见,通过各种媒介让我们读到,这是莫大的幸事。文化是耕耘,是驯化。文化人耕耘人的心田,他们在心田里播种,以便在现实社会的土壤中收获。

现在全球能住人的地方,几乎都被人住满了。全球化固然让大家得到了不少好处,但千万别忘了,全球化也让我们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随之全球化了。那么,也就有了全球共同的道德规范的诉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那种固守一家一户一国的陈词滥调、传统观念、偏见、陋习、陈规的做法不是很可笑吗?它们将面临挑战、改造、甚至是改变的命运不是很正常吗?

我们要有全人类观念,要有全球观念,进而还要有宇宙观念。这才是真正的新思维。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也确实提高不少。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所遭受的不法侵害也比较突出。毒酒、毒大米、毒奶粉,持续不断的矿难、鞭炮厂爆炸,特大交通事故,群死群伤,商场、娱乐场所的特大火灾,执法不公,侵权等等,这些方面的重大案件被频繁曝光。虽然不断被严肃查处,但问题仍然接二连三地出现。为什么?存不存在一个对待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是不是对生命尊严的漠不关心造成的?最平常的道理,也是最难做到的。尽管各种宗教、学说和家训都是这么教育我们的,但我们还是一次次地犯法“破戒”。你打开电视看看,今天的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警察在闲着,哪天不是杀人不止、偷盗不止、谎言不止、奸淫不止。你打开任何一张报纸,我保证你多少都会读到这些内容。尤其是晚报之类。

面对当今世界的诸多问题,现代人迷路了吗?现代人究竟在哪里迷路的呢?怎样才能走出迷途呢?这是个天大的题目,绝非三言两语说得清。

“迷了路,就要回到出发点上去!”常说这话的是一个日本人,他叫牧口常三郎,是一位教育的实践家和理论家。

“对当代人来说,回到出发点就意味着要回想人是什么,怎样生活才算是人的生活,从而要革新一切文化。打个简单的比喻,只要想一想人们互相残杀是否是人的生活,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也就十分清楚了。另外,当回到常识这个出发点上去,也就自然地开辟了亿万人参加的道路。”这是池田大作开出的药方。可惜,至今那些对战争有决定权的人们并不那么想。

这四条具有“普世伦理”价值,我把它称为人类的“四大金规”。人人都做到了,家庭和谐了,社会安定了,世界也就和平了。道理简单做起难,但惟其难,才越要去做,不做就更没希望。这是我读书的最浅显,也是最大收获。这是我终生的戒律,也是我教育孩子和后代要终生遵守的“金规”。

200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