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19

第19章 视网膜疾病的防治(4)

(5)外伤:在挫伤中,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尽管眼球壁能顺应外力,但玻璃体不能,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穿孔性外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后期玻璃体增殖可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为什么玻璃体变性后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为透明胶样结构,填充于眼球内后部4/5的空腔内,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贴着于色素上皮层起着支撑作用。

玻璃体变性时,必然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此时玻璃体与视网膜分离,分离往往从眼球的后上部开始,继而向前扩展。随着脱离范围的扩大,甚至仅留下粘连紧密的视盘处。此时眼睛的迅速运动将产生玻璃体的连续地旋转摆动,使视盘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分离,即形成了玻璃体完全脱离。玻璃体脱离时,对其下视网膜有牵拉作用,或引起视网膜裂孔,或使以前已存在的裂孔活化,促进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玻璃体全脱离时,仅在基底部与视网膜粘连,脱离的后部玻璃体以此为支点发生摇摆,在此处产生明显的牵拉作用,而周边视网膜又是各种视网膜变性的好发区域,非常容易受牵拉造成视网膜裂孔,这也是为什么视网膜脱离时裂孔多位于周边视网膜的原因。

玻璃体变性,伴随着玻璃体稠度的变化,即玻璃体液化和凝缩。液化的玻璃体充满了脱离后留下的空隙,一旦视网膜裂孔形成,液化玻璃体会由此进入视网膜下腔,当进入液体超过色素上皮层向后转运能力时,液体就逐渐积聚,最终发生视网膜脱离。

由此可见,玻璃体变性导致玻璃体后脱离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视网膜脱离是有早期症状的,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早期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有以下几种:

(1)飞蚊与闪光:出现最早。实际上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度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大量飞蚊、某一方位持续闪光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2)中心视力下降:后极部的视网膜脱离,视力急剧下降。周边部初脱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高危患者有视力下降时应详细检查眼底。

(3)视物变形:当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后极或后极部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尚有视物变形。

(4)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时,部分敏感患者可发觉视野缺损。

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绝大多数的视网膜脱离需用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设法封闭视网膜裂孔和解除玻璃体增殖物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恢复到原来位置。有裂孔或有广泛变性的视网膜脱离用保守治疗是没有效果的。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预后的好坏,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裂孔者,几乎都是手术的适应证。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往往没有裂孔,玻璃体常有增殖性病变,视网膜及脉络膜功能差,手术难度大,一般条件差的医院行此手术应慎重。近10年来,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技术上有了迅速的发展和突破,治愈率也不断提高。常用的基本手术方法有巩膜缩短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眼外途径做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上述方法则不能奏效,需要用玻璃体手术,也就是通过眼内途径才能使视网膜脱离复位成功。

哪些视网膜脱离患者适用于玻璃体切割术?

虽然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是绝大多数患者选择的方式,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可治疗的范围。玻璃体切割术在某些病例中适用于初次手术,并非常规手术失败后才可考虑使用,因为每做1次手术,视力预后就越差。

(1)看不清视网膜情况:多种原因可导致屈光间质混浊和瞳孔不能开大,看不到眼底,所以视网膜脱离及裂孔情况不详,治疗困难。经B超及电生理检查,确定有视网膜脱离,且视网膜功能良好时,应行玻璃体切割术,以便清除混浊的屈光间质,安全地开大瞳孔,改善眼底观察,提高术后视力。

(2)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由眼外伤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引起。玻璃体切割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好的手术方式。手术解除所有方向对视网膜的牵引,切开、分离增殖的血管膜,去除黄斑前膜。随着牵引的解除,视网膜可良好复位。有时需做视网膜切开、排液及眼内光凝。

(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病变常发生于长期、陈旧性脱离的视网膜,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伴有玻璃体出血,巨大裂孔,多次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或过度视网膜电凝、冷凝术后。这些情况应做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排液,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眼内光凝及巩膜环扎术,必要时做视网膜切开或切除,以松解视网膜利于复位。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后瓣翻转、固定的巨大视网膜撕裂者,可予玻璃体切割、剥膜以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必要时做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和巩膜层间加压术。

(4)视网膜僵硬或牵拉性后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此类视网膜脱离病情复杂,常规手术操作困难,易损伤视神经及黄斑。可用玻璃体切割结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治疗。

(5)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由于多次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的失败,导致了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同定皱褶多,网膜僵硬,活动性减弱。因此需做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填充联合巩膜环扎术。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1)手术前尽量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转动眼球,防止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扩大。

(2)黄斑未脱离者应尽早手术。

(3)术前充分扩大瞳孔。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视网膜脱离,尤其是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或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经视网膜复位手术治疗后,恢复了部分视功能,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住院期间有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和监督,出院后的恢复时期更需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出院指导去执行。要认识到,手术出院后并非万事大吉,仍要经常复查,密切配合;看书、看电视要适当,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保证睡眠质量;防止眼部外伤,注意珍惜和保护已恢复的视力,确保手术疗效。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卧床休息5~7天,保持头部少活动,有利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紧贴复位,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

(2)卧床休息5~7天后,视网膜已平复无浮起时,患者可以先起床在床上活动,无头晕、眼花等不适后再下床活动。开始下床时需有人在旁扶持,避免因卧床时间长,体质弱而发生体位性晕倒。

(3)术后应根据手术方式及裂孔部位不同而要求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硅油及气体注入的患者大部分采用俯卧位。

(4)出院后患者应在家人帮助下采用仰卧位洗头法,轻轻地冲洗,并保护好眼睛,勿使头部剧烈运动。

(5)做好保暖,预防感冒、咳嗽。遇大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舌头顶住上腭,防止患者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

(6)术后患者应保证眼睛恢复时的足够营养。增加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等,忌烟、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用力大便。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复查要素有哪些?

术后3个月内应经常到医院复查,适当口服一些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肌苷、三磷酸腺苷等,有利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3个月后也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如眼前出现闪光感或火花闪动,应立即到医院散瞳检查眼底,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部位及程度,并及时治疗,防止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

如何预防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恢复比较困难,手术难度也很大。不过在未发生脱离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

(1)用眼不宜过度疲劳。

(2)不提重物。

(3)不做剧烈活动。

(4)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5)如患近视眼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6)防止眼外伤。

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如何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病,以维生素A缺乏、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大多为少儿期起病,青春期症状加重。绝大多数双眼发病。其症状是:维生素A缺乏,以后缓慢发展视野缩小,晚期呈管状视野;眼底三联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动脉一致性变细,视盘蜡黄色萎缩;有的在视网膜深层出现显着的白点,称白点状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测,光感受器功能不良;可并发白内障,有的伴青光眼。其治疗措施是: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处理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

什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如何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分为两型:一是遗传型,发病早,多为双侧,视网膜上可有多个肿瘤病灶,且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二是非遗传型,发病较晚,多为单眼,视网膜上仅有单个病灶,不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其症状:50%患儿出现白瞳症,约20%的患者因肿瘤位于黄斑部、视力障碍而表现为内斜视或外斜视。少数有眼红痛及青光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上有圆形黄白色隆起肿块,表面可有出血,或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肿瘤团块可播散于玻璃体及前房中,造成玻璃体混浊或在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肿瘤结节。肿瘤长大引起眼内压增高,引起青光眼。晚期,肿瘤穿破眼球壁,表现为眼球表面肿块或眼球突出等。肿瘤细胞可经周围组织蔓延,或经淋巴和血液转移,导致死亡;偶有表现特殊。如:(1)双眼RB同时伴发颅内肿瘤,称为三侧性RB;(2)遗传型患儿若干年后可发生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纤维瘤,称为第二恶性肿瘤;(3)有的人也可能肿瘤自发消退或伴发良性视网膜细胞瘤;超声波、CT等影像学检查可分别显示眼内或眶内实质性病变、钙化灶及眶骨壁改变。

其治疗方法是:首先应考虑控制肿瘤生长、转移,挽救患儿生命;其次考虑能否保留眼球及有用视力。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发展的程度而定。局限于视网膜内的早期小肿瘤,可采用激光或冷冻治疗。中等大小但较局限者,可用敷贴器放疗。大多数情况下仍需采取眼球摘除手术。若肿瘤已扩散到眼外,可行化疗或联合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