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28

第28章 白内障疾病的防治(2)

【功效】方中石斛、天冬、麦冬、生地、枸杞子、五味子、菊花、熟地、山药、茯苓补益肝肾;羚羊角、犀角、黄连、青葙子、草决明、甘草清肝泻火;菟丝子、肉苁蓉、怀牛膝平补阴阳,补肝益肾;白蒺藜、防风疏风泄肝;川芎、枳壳活血行气以助药性通行;人参健脾,以防药性寒凉而伤脾胃;杏仁润燥,有助滋阴。本方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之效。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属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者。症见晶状体混浊,视物不清,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疗方三

益气聪明汤

【成分】黄芪15克,党参15克,葛根15克,蔓荆子9克,白芍(酒炒)9克,黄柏(酒炒)9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白芍养血柔肝;升麻、葛根、蔓荆子升阳利窍;黄柏滋阴降火,且可制参芪之温热,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升举清阳,聪耳明目之功。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属脾虚气弱者,症见白内障早期,晶状体混浊,视物不清,或兼耳鸣耳聋,伴面色无华,精神不振,食欲乏味,舌淡苔白,脉细弱。

疗方四

杞菊地黄汤

【成分】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菊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熟地滋阴补肾,益髓填精;山萸肉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睥幽肾而益精;泽泻泻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泻肝火,以制山萸肉之温;茯苓渗脾湿,以助山药益脾;以上六味,三补三泻,相辅相成,以补为主。现又加枸杞、菊花以增强滋阴补肾,益肝明目之功效。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属肝肾阴虚者。症见白内障初发,晶体混浊,视物模糊,眼内于涩,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疗方五

祛障明目汤

【成分】熟地15克,炒山药15克,夏枯草15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菊花12克,女贞子12克,车前子12克,白芍10克,制桃仁10克,枸杞子10克,潼蒺藜10克,川芎9克,陈皮6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方中熟地、白芍、当归、女贞子、枸杞子、潼蒺藜滋补肝肾,育阴养血;党参、茯苓、山药、陈皮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桃仁、红花、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消滞;菊花、夏枯草、车前子平肝明目,升清降浊。全方共奏有补肝肾,健脾胃,活血明目之功效。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属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者。症见老年体弱,晶状体混浊,视物昏花。

什么是外伤性白内障?其症状有哪些?

外伤性白内障是指眼部受到钝挫伤、穿通伤及放射线、电击等损伤所引起的白内障。临床上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外,常伴有眼部或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属于中医惊震内障范畴。多因钝器击伤眼部,气血失和,脉络郁遏,目中清纯之气失运,晶珠失养,渐成内障;或因锐器刺伤,晶珠破裂,膏脂外溢,迅速凝结而成内障。由于晶状体混浊呈局限性或弥散性,有时可见到前囊膜破口以及散入前房的皮质,亦可因皮质膨胀或刺激引起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西医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措施有哪些?

(1)局限性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可以观察或试用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如外点白内停、法可灵等。

(2)晶状体皮质部分突入前房,可应用皮质类固醇、吲哚美辛(消炎痛)及降眼压药物等治疗。

(3)晶状体皮质突入前房,经治疗使外伤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退后,手术摘除白内障。治疗后如炎症不减轻,眼压不能控制或皮质与角膜接触者,应及时将白内障摘除。

(4)晶状体已完全混浊,光感、光定位与色觉正常者,应做白内障摘除术。

(5)外伤性白内障多为单眼,在白内障摘出的同时,应尽可能做人工晶状体植入。

中医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除风益损汤

【成分】生地29克,夜明砂15克(包),黄芩9克,当归9克,赤芍9克,白芍9克,藁本6克,前胡6克,防风6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当归、赤白芍、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行气散瘀;藁本、前胡、防风祛风散邪,通络止痛;黄芩清热解毒;夜明砂活血消瘀,祛障明目。诸药合用,共奏除风益损,行血散瘀之功。

【主治】外伤性白内障。症见伤眼胀痛,视力下降,晶体混浊,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数。

疗方二

石决明散

【成分】石决明30克,草决明3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青葙子15克,麦冬15克,山栀子15克,木贼15克,生三七10克,荆芥6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石决明、草决明平肝清热,明目退翳;青葙子清肝火、退翳障;木贼、荆芥疏散风热,退翳止泪;山栀子、赤芍清肝泻火,凉血消滞;丹参、生三七、红花活血化瘀;麦冬滋阴清热,以防郁热伤阴。本方具有平肝清热,活血除障之效。

【主治】外伤性白内障。症见物伤真睛,头目疼痛,眼睑肿胀,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晶体混浊或伴前房出血,舌红苔薄,脉弦。

疗方三

退热散

【成分】金银花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板蓝根10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生地、丹皮、赤芍、当归凉血散瘀,泻血分之火。本方具有泻火解毒,凉血散瘀之效。

【主治】外伤性白内障。症见头目剧痛,羞明流泪,视力骤降,眼睑红肿,角膜破损,睫状充血,前房积脓,晶体混浊或破碎,伴有舌红苔黄,脉弦数。

什么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其症状有哪些?

并发于糖尿病患者的晶状体混浊称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由于血糖升高,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亦随之增高,致使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葡萄糖被转化成山梨醇而在晶状体内堆积,使晶状体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形成纤维肿胀和变性,最后产生混浊。临床上可分为2类,一类发生于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称为成年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其症状、体征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相似;一类发生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称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为10%左右,其特点是发病迅速,发展快,晶状体可在数日至数月内完全混浊。中医认为:本病因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素体阴虚以致燥热偏胜,阴精亏耗,肾阴不足,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目,晶珠失养而混浊。

西医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措施有哪些?

(1)药物治疗:发病早期积极治疗糖尿病,混浊可能部分消退,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可滴用治疗白内障眼液等。

(2)手术治疗: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时,可在控制血糖情况下施行白内障摘除术。如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益气滋阴祛障汤

【成分】黄芪50克,知母30克,花粉3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生石决明30克,丹皮20克,枸杞子20克,淡竹叶15克,五味子12克,白蒺藜12克,蝉蜕10克,广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兼服杞菊地黄丸。

【功效】方中知母、花粉、玄参滋阴生津,清降虚热;黄芪、木香补气行气,使津液敷布周身;五味子、枸杞益肾填精;丹皮、生地凉血滋阴;淡竹叶清热除烦;石决明、蝉蜕、白蒺藜平肝明目。全方共奏气阴双补,祛障明日之效。

【主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症见晶状体混浊,视物昏花,伴口渴多饮,善食易饥,小便频数,心烦盗汗,脉弦细。

疗方二

二冬汤合生脉散

【成分】花粉12克,人参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天冬、麦冬、花粉、知母、黄芩润肺清胃;人参、五味子配麦冬益气养阴。本方具有润肺清胃,益气养阴之效。

【主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症见晶状体轻、中度混浊,视力下降,心烦口渴,尿频,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洪无力。

疗方三

知柏地黄汤

【成分】熟地20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黄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系知柏地黄丸去泽泻、加枸杞、桑椹而成。知柏地黄丸为治阴虚火旺之良方,现又加枸杞、桑椹以增其滋补阴血,益肾明目之功。

【主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症见晶状体混浊早期,视力减退,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什么是后发性白内障?如何治疗?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晶状体后囊膜出现厚薄不均的机化组织和Elschnig珠样小体,常伴有虹膜后粘连。影响视力的程度与后囊膜混浊程度和厚度有关。其治疗措施是:当后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时,可用YAG激光将瞳孔区的后囊膜切开。术后用糖皮质激素点眼。

什么是先天性白内障?如何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可以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本病可能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在怀孕头3个月时全身性病毒感染疾病(如风疹等)或营养失调所致。该病出生时即已存在白内障,多数不发展,混浊区与透明区分界清晰。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有2类:(1)晶状体弥漫性混浊(全白内障)和点状白内障,即表现为小的灰色或天蓝色混浊,散布于整个晶状体而不累及胎儿核。(2)晶状体中央混浊:a前极白内障:混浊在前囊中央;b后极白内障:混浊在后囊中央;c绕核性白内障:混浊围绕胚胎核,并在核的赤道缘有一种线状骑跨性混浊。其治疗措施是: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如前极或点状白内障,无需手术治疗,可定期随访。明显影响视力者,只要眼球无其他严重的发育异常,瞳孔对光反应佳,基本能注视光源,均宜及早施行手术。出生后3个月即可手术。白内障术后需要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以防治弱视,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