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29

第29章 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的防治(1)

什么是屈光不正?如何矫正?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及老视。其症状是: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物体;远视眼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散光是因角膜(覆盖眼球的一层透明膜)不规则弯曲而引起的影象变形。老视眼是指在一手臂长的距离内有阅读和视觉困难,老视眼与其他几种屈光不正的区别是,它与年龄有关,几乎是人人会发生的。屈光不正无法预防,但可通过验光作出诊断,并可选择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加以矫正。

屈光不正手术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手术的适应症:受术者年龄应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因为18岁以下眼睛尚处在发育阶段,屈光度还会发生变化;60岁以上可以在作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用人工晶体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度数稳定在2年以上,尽量排除进行性近视。矫正视力0.8以上;无其他眼病及眼科手术史,身心健康;无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患者自愿接受并能配合治疗。

(2)手术检查:术前还应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厚度检查、主观验光等周密的检查,戴角膜接触镜者需脱镜2周以上再进行检查。如已决定行屈光性角膜手术,医生应明确告诉受术者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也应考了后再做决定。

什么是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指双眼屈光度数不等。一般两眼度数相差超过250度,称为屈光参差。由于人眼调节活动是双眼同时性的,屈光参差者度数较高眼常处于视觉模糊状态,容易引起弱视,屈光参差的远视者其度数较高眼成为弱视屈光参差多数是先天性的,并且常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发育不对称。

屈光参差应如何矫正和预防?

一般来说,人的两眼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完全一致者很少见。屈光参差有多种类型。可表现为两眼屈光性质的不同,或两眼屈光性质相同而屈光度的不同。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者的划分是以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提出的统一试行诊断标准,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1.50D,柱镜≥1D者为病理性屈光参差。

人的眼睛发育的趋势,一般具有远视的度数会不断减轻,近视的度数会不断发展的规律性。如果两眼在远视的消减程度或近视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引起屈光参差。先天因素者,出生时就有明显的两眼眼轴发育不平衡,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对称;另外,眼外伤、眼的手术也可造成屈光参差。

在预防上医生提醒:在使用电脑时,除要适当休息和活动外,要加强对眼睛的保护,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平时可多饮些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什么是近视?

当眼的调节作用完全处在松弛状态时,来自无限远或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经过屈光间质的折射作用聚焦于视网膜前面(在正视眼、焦点是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然后以分散的方式通过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朦胧圈,从而导致不清晰的物像,称为近视。近视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眼轴)过长,平行光线只能聚焦于视网膜前面。屈光性近视是屈光中间质的屈光力超过正常,因此平行光线仍只能聚焦于视网膜前面。

近视的表现有哪些?

(1)视力减退。近视眼主要是远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不清,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者常因屈光问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浮动。

(2)视力疲劳。近视眼患者调节力很好,但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过度使用辐揍力,这样破坏了调节与辐揍之间的平衡协调,导致肌性视疲劳症状。其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视物有双影虚边等自觉症状。

(3)外斜视。中度以上近视患者在近距离作业时很少或不使用调节,相应地减弱辐揍作用,可诱发眼位向外偏斜,形成外斜视或外隐斜。

(4)眼底改变。轻度近视患者眼底一般无改变。中度以上近视患者视神经乳头较大、色淡,其边缘有新月形或半月形弧形斑。高度近视患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呈豹纹状,视神经乳头周围的脉络膜被牵拉,暴露巩膜,形成大片脉络膜萎缩斑,严重者可形成巩膜后葡萄肿,视网膜相继萎缩变性,视网膜周边部可出现囊样变性,从而发生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5)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由于眼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近视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眼可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而以环境因素的作用为主。

(2)发育因素: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各屈光成分协调生长,逐步达到正视,若视网膜过度发育将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3)外因:青少年学生与近距离工作者中近视眼较多。研究表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可能的机制包括睫状肌功能减退、眼外肌压迫眼内压相对升高等。从广义上说,大气污染、微量元素的缺乏、营养失调等均影响近视眼的发生,但属于次要因素。

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哪些?

(1)配戴眼镜。目前矫正近视眼的方法主要是配戴眼镜,用适当的凹透镜使平行光线分散进入眼内,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上。在配镜之前,要弄清真性近视的度数,尤其对于青少年患者,不要被视力的假象所迷惑,把假性近视当作真性近视用镜片来矫正。配镜的原则是选用使患者获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过度矫正会引起调节过强而产生视疲劳。戴近视眼镜除矫正远视力外,还可保持正常的阅读距离,可防止过度集合,同时可减缓近视眼的发展速度。

(2)配戴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相比,接触镜对成像的放大率影响较小,视野较大,而且不影响外观,故特别适用于高度近视和屈光参差较大者及特殊职业者。接触镜是存在于角膜与结膜间的异物,长时间必然要产生程度不同的病态反应。为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在配戴之前由专业眼科医生做详细的眼科检查: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试、干眼测试、曲率半径、角膜结膜状况和眼底情况等。在配戴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则配戴和注意用眼卫生,并定期做专业眼科检查。

(3)屈光性手术。由于角膜屈光力占全眼球屈光力的2/3,所以通过改变角膜屈光力可以很好地改善视力。随着科技的进步,相继出现了一系列角膜屈光性手术,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E)、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K)。

(4)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眼屈光手术有LlASIK、PRK、RK等。

(5)针灸治疗:(1)体针:针刺翳明、四白、球后、睛明、鱼腰、光明等穴位。每次针2~3穴,1次每天,交替轮换,10次为1疗程。(2)用王不留行贴压眼、肝、肾、目1、目2等耳穴。(3)梅花针叩打眼眶周围及背部俞穴。

哪些孩子易患近视眼?

(1)睡眠时间少的孩子。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快速期,特别是7~9岁和12~14岁时,如果睡眠时间少,会引起部分儿童发生近视眼。

(2)出生时体重低的孩子。凡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小儿,在青春期前容易发生近视眼。这主要是由于低体重儿童的先天发育不足,后天遇到不良因素导致眼轴发育过长所致。

(3)早产儿。早产2周或2周以上的小儿,在儿童期常发生近视眼。

(4)父母亲为近视眼者。近视的遗传程度随父母眼睛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

(5)用眼过度的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眼与电视机的距离小于3米,长时间看书距离少于30厘米时,多数儿童会出现视力疲劳,其中一部分会发生近视。

近视常会引起哪些眼病?

近视常会引起许多眼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1)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眼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有的已经穿孔形成干性裂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70%是近视眼。

(2)白内障。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性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

(3)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瘢痕,致黄斑变性,从而导致永久性损害视力。

(4)玻璃体液化变性。玻璃体是无色透明胶冻状。当近视眼眼球增大,玻璃体却不会再增加,所以玻璃体不能充填眼内全部空间,出现液化,活动度增加,混浊,引起眼前黑影飘动。

(5)青光眼。近视眼房角处小梁网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者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6)斜视、弱视。近视眼可引起外斜或外隐斜,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300度者,易引起度数深的眼外斜和弱视。

戴近视眼镜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些屈光不正患者不配眼镜,只是由于对戴眼镜存在顾虑而不敢戴眼镜,担心戴眼镜会使近视加深,担心戴上眼镜摘不下了,还有人说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形。这些顾虑是不必要的。

配戴合适的眼镜,虽然不能彻底将屈光不正治愈,但也不会损坏眼睛。戴上合适的眼镜,矫正了眼睛的不足,提高了视力,对眼睛有益,对工作和学习有益,不会促使屈光不正发展。至于有些患者戴眼镜以后确实屈光不正的程度有所发展,少数人可能是因为所配的眼镜不合适,大多数与近视患者能否合理地使用眼睛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戴上合适的眼镜以后,仍然不注意爱护眼睛或不懂得如何科学地使用眼睛,其近视仍然可能继续发展,但并不是由于戴眼镜的关系。

因此,戴眼镜以后仍需注意合理地使用眼睛,尽量防止近视发展。戴上眼镜多数摘不掉,因为戴上眼镜弥补了眼睛屈光方面的缺陷,使眼睛趋于正常功能,合适的眼镜不会损害眼睛。

怎样预防近视?

近视与遗传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与后天的生活、阅读环境和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所以应采取预防措施改善上述情况,以期减少其发生与发展。

(1)减少视力负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姿势端正,眼与读物距离保持25~30厘米。不在乘车、走路或卧床情况下看书。用眼1小时后休息10分钟左右并远眺,使眼调节得以放松。

(2)改善视觉环境。教室明亮,照明应无眩光或闪烁,黑板无反光,桌椅高度合适,使眼与读物保持适当距离,勿在强光或暗光下阅读或写字。

(3)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度近视眼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眼的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概率更大。

(4)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应及时矫治。

(5)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眼和全身都能正常发育。如果发现孩子看远物不清楚,或喜欢眯着眼看,那就表示孩子可能有近视了,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只是调节痉挛(假性近视),就应该改变阅读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可以避免发展为真性近视。如果检查确定为真性近视,那就应该配戴合适的眼镜。

中医治疗近视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杞菊地黄汤

【成分】枸杞子12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泽泻9克,丹皮9克,菊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系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而成。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肝肾之名方,现又加枸杞、菊花养肝滋肾之品,以增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

【主治】近视眼。症见能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伴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脉细。

疗方二

定志汤

【成分】茯神12克,菖蒲9克,远志6克,人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远志、菖蒲宁心安神定志;人参益脾生津,大补元气;茯神健脾补中,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

【主治】真性或假性近视。症见看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面色白光白,心悸神倦,舌淡,脉弱。

疗方三

驻景丸加减方

【成分】枸杞子15克,楮实子15克,菟丝子15克,熟地15克,党参15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枸杞子、楮实子、菟丝子补肝益肾明目;熟地、当归、补骨脂、淫羊藿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本方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之效。

【主治】高度近视。症见病程较长,常有眼底、玻璃体及晶状体退行性改变;或伴有神疲,腰膝无力,不耐久视,眩晕耳鸣,舌淡红,苔白,脉细或沉细无力。

【加减】若纳呆,腹胀,苔厚,或服药后便溏者,去熟地、当归,加枳实12克,神曲10克,炒谷芽15克;若有视疲劳、眼酸胀者,加柴胡10克,白芍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眼前偶有闪光感者,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眼前黑影飘舞增多者,加陈皮8克,法半夏10克,昆布15克,海藻12克,珍珠层粉3克(冲服)。若服上方后口干,或素有阴虚者,去补骨脂、淫羊藿、党参,黄芪减量,酌加女贞子12克、桑椹12克,阿胶(烊化)10克,沙苑子12克。

什么是假性近视?

近视是由于先天的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过度调节,形成调节痉挛,临床上产生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从症状上看有相似的地方,都是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但假性近视属于功能性改变。因此,只要设法放松调节痉挛,假性近视也就不存在了。

怎样治疗假性近视?

(1)坚持做眼保健操,每日3~4次。或用耳针、穴位按摩等方法治疗。

(2)散瞳疗法。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如1%后马托品或1%阿托品点眼,每日1次。

(3)戴凸透镜法。先让患者戴一个度数较高的凸透镜,注视5米远的视力表,使睫状肌放松,然后调整凸透镜的度数,使视力基本正常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