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31

第31章 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的防治(3)

配老视镜应注意哪些事项?

(1)当配即配,不要拖延。老视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老视度数与年龄相关。例如,45岁时老视是+1.50D(即150度),到了50岁,不管你戴不戴镜,老视都会增加到+2.00D(即200度)。已经出现了老视,强撑着不戴老视镜,那么睫状肌精疲力竭也调节不了,一定会加重阅读困难,产生头昏、眼胀等许多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这是很不明智的。所以,老视眼镜当配即配,不要延误。年龄增长后,原先配的老视镜度数不够了,也要及时更换。

(2)配老视镜也要先验光。有些老年朋友两只眼睛老视程度不一致,或者原先还有远视、近视、散光,那么不经验光就买一副老视镜来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复视、眼胀,使视力下降。即使两眼视力比较一致,也要经过准确验光,根据眼睛自身剩余调节力合理确定度数。这样就贮备了一定的调节力,使近距离用眼时更加轻松。更何况我们每个人两眼的瞳孔距离不尽相同,阅读时瞳距又比看远时小,这也得经过验光才能准确测定。

(3)配老视镜要考虑使用需要和习惯。老视镜又称为“尺光镜”,就是说戴上老视镜后,近点可以前移到一般的阅读距离30厘米左右。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台比较低,或者从事机器维修工作,那么近点就应在30厘米以上;相反,如果你的工作距离较近,在30厘米以内。因此,配老视镜时要向验光师讲清你的需要,对镜片度数作适当调整。有的中老年人看远看近都需要眼镜的帮助,那就要配两副眼镜了。要是嫌两副眼镜太麻烦,也可以选用从上到下屈光度渐增的多焦渐变镜片,一副眼镜上方适用于看远,下方适用于看近,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

老年人戴上眼镜后要注意哪些?

(1)忌读字体过小、潦草或模糊不清的读物。

(2)照明强度要适宜,光线过强或过弱,有害眼睛的视觉,以晴天的自然光和柔和的灯光为宜。

(3)饭后或劳累时不要读书看报。

(4)及时更换度数合适的眼镜。

(5)应常做眼保健操,消除眼部疲劳。

老视眼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1)冷水洗眼。清晨起床后,用冷水洗脸、洗眼。首先将双眼泡于冷水中1~2分钟,然后擦脸部及眼肌,再用双手轻轻搓揉20~40次。

(2)经常眨眼。平时一有空就一开一闭的眨眼来振奋、维护眼肌。同时用双手轻度搓揉眼,增进眼球的滋润,同时尽力挺起肩,两眼紧闭会儿再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3)热水敷眼。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摄氏40~50度的温热水洗脸。洗脸时先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取出来不要拧得太干,趁热敷在额头和双眼部位,头上仰,两眼暂时轻闭,热敷1~2分钟,待温度降低后再洗脸。

(4)中药泡服。中药枸杞子、草决明,每次各用12克,以刚开的沸水泡好,当茶饮。可滋补肝肾、清肝明目。注意服用期间不宜进食辣椒及酒类。

治疗老视的方法有哪些?

(1)老视可通过凸球镜片加以矫正。

(2)配老视镜:配镜度数应为原有的屈光不正度数加老视度数。配镜还应根据职业和个人习惯而适当灵活掌握,对配戴度数略作增减,以患者既能看清近物又感到舒适为度。

什么叫斜视?斜视分几种类型

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转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为神经传导或眼外肌本身功能障碍致一条或数条眼外肌麻痹而发生双眼视轴分离者,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个或多个方向运动障碍。确定了斜视患者为共转性或非共转性斜视后,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转性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则按麻痹神经或功能障碍眼外肌命名,如动眼神经麻痹、上斜肌麻痹等。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众多,且双眼视物时的协调运动有多条眼肌参与,使斜视发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要了解斜视就必须首先明确双眼眼肌协同运动和双眼单视的形成机制。

造成斜视的原因有哪些?

10%是由于眼球本身的原因,如眼球肌肉的异常、容纳眼球的骨和软组织的异常以及单侧眼的白内障或视网膜视神经的病变所导致的视力减退等原因。其余的大部分是支配眼球运动的高级中枢的病变。调节性内斜视认为是由远视眼的过度调节所引起的强集合力所致,大部分是中枢性的原因。许多病因不明,一部分是由于生理的、心理的、遗传性的原因。

孩子出现斜眼怎么办?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斜眼特别紧张、着急;也有的父母掉以轻心,觉得孩子斜眼没什么关系,等长大了再做手术把眼摆正就行了。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全面的。过于忧虑的父母应该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斜眼的研究更加深入,认识更加全面,各种检测手段也日趋完善,目前就连新生儿、婴幼儿都能进行外眼、内眼检查,并且能够得知视力情况,更何况儿童了,检查、治疗就更不成问题了。况且各种检查、治疗都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另一方面斜眼的孩子大多视力不正常,通过散瞳验光配戴眼镜后有的视力可以提高,有的视力当时提高不多但经过一定的治疗,视力可逐步提高甚至达到正常眼。如果不治,孩子的视力会越来越差,弱视程度越来越深。由于儿童的视觉发育很快,在发育过程中又有一个关键期,若斜视的恶果出现在该时期,即使以后加强治疗,也是无济于事的,严重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造成孩子斜眼的因素有哪些?

(1)父母大量饮酒,尤期妊娠期母亲饮酒,产生酒精中毒,使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这样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小眼球、斜眼、眼球震颤、眼睑狭小等难看且不可医治的外观。所以每位母亲为了小宝宝的健康,在妊娠期一定不要吸烟、饮酒,还要防止生病,尽量少用或不用药。

(2)儿童高热、惊吓、强震都可造成斜眼。这是由于在孩子7岁以前,大脑皮质的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支配眼睛运动的神经以及能使双眼单视发生融合的能力还不稳定,一旦高热或受到细菌、毒素侵犯,受到震动、外伤,都会导致它们发生改变而引起斜眼。还有因儿童玩刀、剪、筷子、铅笔等尖锐的东西误伤眼睛,造成眼外伤、白内障,使视力受到障碍,眼睛也会变斜。

怎样治疗斜视?

治疗上外斜视比内斜视,持续性斜视比间歇性斜视更需及时治疗。治疗方法根据斜视种类、性质、年龄、全身状态的不同,大体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手术措施是减弱较强肌肉的作用,增强较弱肌肉的作用,例如内斜视手术减弱内直肌,加强外直肌。手术1次治愈率为50%~70%,有时需2~3次手术,如此大部分都能治愈。非手术方法中,遮盖法常用。对弱视和异常对应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简单而有效,需在医生指导下认真确定地施行。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远视眼的调节与集合的失衡造成的,纠正屈光不正不需手术即可治愈。对于年长儿童和成年人,可行视功能训练,能消除抑制。治疗异常对应和弱视,需要专门的训练师、各种专门器械,也可采用家庭训练法。

什么是双眼视觉?

两眼同时看物体,叫做双眼视觉,是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它与单眼视觉的不同特征是:(1)可弥补视野中盲点处的缺陷,又可扩大单眼视觉的视野;(2)形成空间感觉(立体知觉);(3)增加对物体距离和大小判别的准确性。双眼视功能包括同时知觉、融合力和立体感三部分。

(1)同时知觉:指两眼对不同物象有同时接受的能力,但不必两者完全重合。

(2)融合力:指大脑综合两个不同的物象,使之在主观感觉上联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

(3)立体知觉:为高级融合力,是以上述两种知觉为基础的空间知觉。在同视机下用双眼同视时,如发现立体感,则说明具有立体知觉。

什么叫复视?

复视是将单一目标看作两个影像的病理现象。斜视患者由于眼位偏斜导致双眼视轴分离,双眼黄斑中心凹不能同时接受同一目标,斜视眼失去正常视网膜对应点而出现复视。但并不是所有的斜视患者都会出现复视。根据斜视是否伴有复视可分为两类:不伴有复视的斜视主要见于共转性斜视;伴有复视的斜视主要见于麻痹性斜视。

什么是视觉抑制?

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物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现象。为消除“复视”的干扰,大脑自动关闭一眼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为抑制。多发生于斜视患者或双眼屈光参差较大的患者,长时间的视觉抑制必然使患者被抑制眼视功能减弱形成弱视。

什么是异常视网膜对应?

这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物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该点点对应关系称为异常视网膜对应。

什么是共同性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是指眼肌本身及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眼位向鼻侧偏斜,是斜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如得不到及时矫治可导致患眼弱视、同视异常、异常视网膜对应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双眼单视功能。共转性内斜视大体分为交替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等。

治疗共同性内斜视的措施有哪些?

(1)对小于3岁的婴幼儿患单眼性共同性内斜视,可用1%阿托品油膏涂注视眼,每天1次,使注视眼视力模糊,强迫斜眼看东西,一直到患儿肯验光戴眼镜为止,以预防主斜眼演变成弱视。

(2)到2岁半或3岁左右,用1%阿托品扩瞳并验光,将远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做完全矫正。远视性屈光完全矫正后,调节能得到放松,并能提高视力,因此调节性内斜视的内斜位可以得矫正。

(3)戴镜3个月后检查视力,如有弱视,必须治疗弱视。弱视治疗好后再用同视机训练融合力及立体视觉功能。

(4)如戴3个月后斜视好了一部分,如原来内斜30°,戴镜后尚有15°,表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必须用手术治疗余下的15°内斜。手术前同样要训练弱视,手术后训练双眼视觉,并仍需戴镜,但度数可适当减低。

(5)如果戴镜3个月后内斜视不能矫正,表示是非调节性内斜视,必须早期手术做内斜视矫正。如有弱视,手术前同样要先治疗弱视,术后训练双眼视觉功能。

什么是共同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指双眼注视同一目标时其中一眼的视轴表现不同程度的外斜现象。共同性外斜视大多是交替性外斜视。

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措施有哪些?

(1)对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的患儿,要用同视机做融合训练;少数有弱视的患儿则先进行弱视治疗,再做融合训练,然后在融合训练的基础上做视觉训练,才能使外斜视获得功能性痊愈。

(2)有外斜视同时有近视的患儿,一定要扩瞳验光配戴充分矫正的近视眼镜,这样一部分患儿的外斜视可得到矫正。如戴近视眼镜3个月后外斜视没有得到矫正,就要手术治疗矫正外斜位,术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

(3)对继发性外斜视的患儿,要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如有弱视,术前进行弱视训练,术后再做双眼视觉功能训练。

什么是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一条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其原因可能是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者眼外肌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引起。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本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由于发育异常、产伤或婴幼儿疾病所致;后天性者多急性发病,可由于炎症,中毒、外伤、肿瘤、脑血管病或代谢性疾病所引起。先天性和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分别在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建立之前和以后发病,因此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措施有哪些?

(1)通过神经科会诊或鼻咽检查、内科会诊以寻找神经麻痹的病因,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

(2)病因一时不能明确者,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血管扩张剂及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

(3)经上述治疗半年以上未见好转时可考虑手术矫正。但若麻痹眼视力已趋减退,可酌情提前手术。

什么是隐斜?

双眼注视时不出现眼位偏斜,双眼注视状态被干预时出现偏斜,称为隐斜。如果将一眼遮住,另一眼注视,被遮的一眼即刻偏斜,除去遮盖,则被遮眼恢复正位。如果遮眼开放后眼球从内侧转动到中间是内隐斜,从外侧转动到中间是外隐斜,从上方转动到中间是上隐斜。用隐斜计检查或用梯形三棱镜结合遮盖法检查,可测出隐斜的度数。

中医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正容汤

【成分】防风10克,白附子(炒)10克,秦艽10克,白僵蚕10克,木瓜10克,松节10克,制半夏6克,羌活6克,胆南星6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胆南星、制半夏、白僵蚕、白附子化痰祛风通络;羌活、防风、生姜祛风散邪通络;木瓜、松节、秦艽祛风疏筋缓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邪,化痰通络之功效。

【主治】麻痹性斜视。症见起病骤然,眼球偏斜,视一为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或伴有体胖痰多,身倦纳呆,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滑。

疗方二

补阳还五汤

【成分】黄芪12克,当归6克,赤芍4.5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地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气行则血行;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疏通经络。全方共奏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

【主治】麻痹性斜视。症见病人患中风后,目珠偏视,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面色萎黄,舌质淡或有瘀斑,苔白,脉细。

疗方三

天麻钩藤饮

【成分】夜交藤12克,石决明12克,杜仲1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钩藤9克,茯神9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益母草9克,贝母9克,天麻6克,胆南星6克,僵蚕6克,全虫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阳、清肝热;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桑寄生、川牛膝补益肝肾,且引气血下行;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胆南星、贝母、僵蚕、天麻化痰熄风。本方具有平肝潜阳,化痰熄风之效。

【主治】麻痹性斜视。症见眼球突发性偏斜,患者素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疲软,舌红苔黄,脉弦细或弦滑。

什么是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