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10

第10章 禅师的生活

“顺境靠胆量,逆境拚成本”也正是成功商人的经验之谈。

禅师们是思考人生大哲学的,精神世界极为丰富,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却是十分简朴的。

扁担和尚一生只拾橡栗为食。

永嘉禅师不吃锄头种的菜,因为他怕锄头杀生。

慧林禅师一双鞋子穿了整整二十年,遇到平软的地就脱下鞋子赤脚行走。

通慧禅师终年一衣一服,衣服补了再补,不管冬天和夏天都是穿同样的一套衣服。

法师终生印经造像、放生布施,而从不做大斋会,因为不忍心洗菜、起火、煮水时浪费物质,又伤害小虫的生命。

慧开法师不管接受大小的施舍,马上分散救济贫苦的人;行因法师在庐山的佛手岩修行时,天天跟鸟兽为伴,那些动物都很温驯地亲近他,没有一点惧怕。后来他很潇洒地站着死去。

大梅和尚参访马祖禅师,明心见性以后,隐居在深山中涵养,有人要请他出来当官,大梅和尚很幽默地回答说: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富上法师,坐在道路旁边读经,身边放着一顶大斗笠来化缘。因为马路偏僻,来往的人很少,所以他没什么收获。有人问他说:“大师,您为什么不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化缘呢?”他回答说:“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了。”

企业家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

如果人在生活上追求奢侈,必然会有过多的个人欲望。个人欲望过多,就贪图荣华富贵,走上邪路,很快招来灾祸。

当官的人如果欲望过多,迟早会收受贿赂、会贪赃枉法,平民百姓个人欲望过多,也必定会在偷、骗、抢中徘徊,因此说,奢侈是最大的恶德。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教育儿子司马康说,古今以俭朴立业闻名,以奢侈而自遭败落的事例多得很,你不但自身要俭朴,而且还要以此训教你的子子孙孙,使他们也懂得我家先辈传统的俭朴家风。

俭朴是一种美德,也是致富的手段。真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大富翁们,可能在投资、捐赠等方面出手阔绰,但在己身的支出上却又异常俭省。

李嘉诚的钱在华人中是最多的,而他对钱的“吝啬”程度也是罕见的。对于每一分钱的去向,他都要亲自过问。据说哪怕是一分钱掉在地上,他也会弯腰把它捡起来。

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决定了人们不能过度的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不仅会污染和破坏当世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会耗尽地球资源,破坏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基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翻开历史的画卷,关于“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典故比比皆是。

斯诺在延安时,看到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着土坑,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做的背心,林伯渠耳朵上用绳子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他称之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淮海大战中,国民党大将黄维被俘后死不认输,当他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勤就是勤劳、勤奋,俭就是简单、简朴,而奢则是奢侈浪费。虽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勤劳俭朴着称于世,但因奢侈浪费而痛失事业、生命甚至江山的也大有人在。

古今中外最富的人是谁?不是比尔·盖茨,而是乾隆手下的兼任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步军统领、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太子太保的和珅,其家产十倍于国库。

和珅后来在狱中天天以泪洗面,痛悔莫及,并写下了《悔诗》:“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恩。”最终50岁的他,只能以自杀了结余生,落了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

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斤斤计较”是其典型的表象。如果每位员工树立了强烈的商人意识,自觉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商人,对企业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甚至对于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十分敏感,都十分计较,那么,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交易成本才能不断地降低,企业也才能真正地成为市场的赢家。所谓“顺境靠胆量,逆境拚成本”也正是成功商人的经验之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人,能否事业成功,取决的条件很多,包括取决于是否做到了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