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11

第11章 龙潭论道

大道至简,管理者要善于将管理简单化。

德山禅师20岁出家,爱具足戒。他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向僧人们宣讲《金刚经》,因此被称为“周金刚”。他强调只有积累知识,才能游刃自如,主张渐进,对于南宗的顿悟之说,德山心不服口也不服,于是携带《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与南宗的人理论。

到了龙潭,德山禅师仇视“南方魔子”的心情又上来了,他走进崇信的法堂,便高声喊道:“久闻龙潭大名,一旦来到此地,潭又不见,龙不又现。”

端坐在法堂禅座上的崇信只是欠了一下身子,冷冷地说了一句:“可你已亲自到了龙潭。”德山竟然被这一句简单的回答给定住在那里。

既然已经到了龙潭,身在龙潭之中,即熟视无睹,还找个什么呢?这样,德山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于是,他便住了下来,开始参习。

有一天晚上,德山向龙潭禅师请教,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枝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蜡烛吹灭,外在的灯光熄了。德山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膜拜。

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对众僧说:“你们中间有个汉子,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日后也将到孤峰顶上替我立道行法去!”

德山自知得到师傅的心印,对于南禅从忌恨到心服,他把带来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面,举着火炬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玄。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德山这段话的意思是:把所有的玄理都弄通了,也只不过像一根毫发放置在太虚世界那样渺小;把所有的微妙都穷尽了,也只是像一滴水汇入浩瀚的大川那样微不足道。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光靠研习经典是无济于事的。

管理越简单越好

龙潭禅师如果要说服心高气傲的德山,恐怕舌战三天三夜也不一定有结果。他就利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燃灯、吹灯的刹那交替)使德山宣鉴在明暗的变换中,见到了自性。蜡烛虽熄灭了,德山的心性之灯却通明地照耀起来。

管理者看完这则禅故事后,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龙潭禅师那样化繁为简,将管理简单化的能力呢?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意思就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

这些话反映了老子学说的精髓和本质,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把道用在管理学上,就是简单化管理。

如果管理者喜欢繁文缛节、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敷衍推诿,忙于审核签字、听取汇报、接待来访,根本就无暇顾及思考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

IBM是一家有40多万员工,年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但它的管理理念居然惊人的简单,只有十三个字:“第一,尊重个人。第二,为顾客服务。第三,追求卓越。”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中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达到省时、省钱的目的。

世界最佳经理人杰克·韦尔奇追求的就是“速度、简单和自信”。他对管理简单化的追求,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办事要敏捷;二是说明简捷很有必要;三是变革走向管理简单化。

化繁为简有利于让员工达成共识、团结一心,形成最大的合力。复杂的东西都是缺乏速度的,不能迅速达到目标也就没有了效率。没有合力、没有速度、没有效率,企业就不能更好地变革,也就不能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更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厨师之祖师爷、辅弼商朝五代帝王的伊尹有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者应该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