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18

第18章 半拉子和尚

曾国藩他曾经用八个字非常精辟地总结其人才经验:广揽、慎用、严绳、勤教。

佛经的“律部”说:出家的可以舍戒还俗,还俗不是罪恶,人们都不得轻视还俗之人。出家与还俗,每人有自决的权利。而且还俗后还可以再度出家。

老和尚最近比较烦,让他烦的是一个小和尚。

这个小和尚真是可恶,当初来剃度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表示皈依我佛,但才念了不到一个月的经就受不了寺院的寂寞,还俗去了。

两个月后,他又说忍受不了红尘的喧哗浮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要求重入佛祖门下。老和尚一时间心软,就答应了。

三个月后,他又嚷嚷说佛门冷清留不住人,又一次开溜。

如此闹腾,到今天他上山来“皈依三宝”已经是第六次了。

突然间老和尚恍然大悟,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老和尚把那个家伙叫来,对他说:“这样好了,你干脆不用信佛,脱掉袈裟;也别到红尘厮混,做个俗人。不如就在半山腰的凉亭那里开个茶馆,也省得两边跑这么麻烦。”

那个家伙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还真的在凉亭那儿开了个茶馆,讨了个老婆,开开心心地过活起来。

老和尚实在是高明,像这种半拉子的还俗和尚也只能安排他做半拉子的事情。

知人善任,适才适用

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有好事者给三国人物列了一个最适合岗位清单,荒诞中颇有些真见解。

曹操:化妆师,善于割须弃袍。

陈琳:医生,专门骂人来治头风。

刘备:老本行,编织草席草鞋。

张松:主持人,伶牙俐齿、记性好。

诸葛亮:点子公司,鹅毛扇一摇主意就有了。

庞统:小品演员,这年头丑星走红。

关羽:黑社会老大,义薄云天嘛。

张飞:保安,不仅因为武功高强,而且睡觉不闭眼睛。

赵云:特别助理,文武双全又赤胆忠心。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选人用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每个人的特点不同、特色有别、特长各异,关键在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楚汉相争,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有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内助,韩信的善战;卖草鞋的刘备能在三国鼎立中独占一席,是因为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我可以失去全部资产,只要人才还在,4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谁拥有人才,没有可以变成有。反之,有也会变成无。知人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识人。

《资诒通鉴》把人分成4种:第一种是圣人,品德才能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第二种是君子,品德好,且也有才能,相比之下,德大于才;第三种是愚人,无德又无才;第四种是小人,有一定才能甚至有较高才能,但品德很差,才大于德。圣人很少,君子可用,愚人、小人皆不可用。非常时期,宁用愚人,不用小人。

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人与岗位相匹配,岗位匹配可使企业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业绩、开发员工的潜能,使整个企业充满活力。

知人善任是管理者的职责,知人,就是知人之长、知人之短;善任,就是用其长、避其短。知人不善任,是资源浪费,势必人才流失;知人乱任,乱点鸳鸯谱,更是后患无穷。

晚清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曾国藩,他能建功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人才的重视,他曾经用八个字非常精辟地总结其经验:广揽、慎用、严绳、勤教。

这八个字对于今天的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

“广揽”就是广泛招集人才,而且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慎用”就是任用要慎重,用其长,避其短;“严绳”就是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人才;“勤教”就是培训,通过培训使其丰富知识,提高技能。

管理者怎样选好人才、储备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企业变成一个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优秀团队,这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