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19

第19章 以身教众

企业文化建设在于每时每人,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润物细无声。

一般人以为有了财富,人生就有了价值;有了名位,人生就有意义。其实人生的真谛并不在此,有了信念的人生才是最重要、最圆满。

宋朝汾阳无德禅师说过:“今之重学,古之重德;德学相扶,堪为轨则。”人在世间,人人都应该负起化导社会的责任,而具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以身教影响大众,无德禅师就经常教化大众。

有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虔诚地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甲想了一会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接着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最后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

管理者就是布道者

无德禅师指出了快乐人生的三个要素:理想、信念和责任。理想与信念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所重叠,在此,就管理者与信念的话题来随便聊聊。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的,所有成功人士的起点,都是从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迹的种子。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即使拿走我现在的一切,只要留给我信念,我就能在十年之内又夺回它。”有信念就有创造奇迹的机会,它可以使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变成现实。

所谓信念,就是人们对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是对某种事物产生某种情感,并为其实现而产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的一种心态。

有一位叫亚瑟尔的纽约警察,在一次追捕行动中,他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英俊的小伙子就变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虽然如此,亚瑟尔不顾劝阻,继续参与抓捕歹徒的行动。由于亚瑟尔的锲而不舍,歹徒在九年后终于被抓获。于是,亚瑟尔再次成了英雄,媒体称赞他是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但是半年后,亚瑟尔却自杀了。他在遗书里说“这些年来,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凶手被抓了,我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当人坚信某一件事情时,就无疑给自己潜意识下了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力量。一切的决定、思考、感受、行动都受控于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我们人生所必须具有的信念。

而经营企业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有害的,所有卓越的企业都是把企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用企业文化的形式整合起来,通常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贯彻到团队每个成员的心灵。

举一个公认的例子。中国红军,成员来自各个阶层,背景、经历、素质、能力等千差万别,并且革命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极为恶劣,然而正是这样一群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众志成城,前仆后继,历二十八载寒暑春秋,成功地完成了中国革命。凝聚力、战斗力正是源自共同的目标,“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义勇军进行曲》对此概括以一词:万众一心。

上下同欲者胜。这也是企业都认同的道理。喊得虽响,做的却不到位。到一个企业里,找一位员工,问以其企业的目标,得到的答案最多是企业一年的业绩目标,而问到企业的中期目标、远期愿景,就茫然不知了。如果问一位企业高层,可能就对之如流。这就是“上下不同欲”。极端的,如果连高层也不知本企业的中期目标和远期愿景,则几可称之为“上下无欲”了。同欲者胜,不同欲者败,而况于无欲?

企业文化建设在于每时每人,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润物细无声,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当他们的行为开始改变时,也就是公司文化变化的时候。

因此从总经理开始,高层管理团队首先就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要义和精髓,并在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上行下效,从而一级一级地影响、改变员工的思维和行为。

仅此还不够,管理者不仅要“身教”,还必须会“言传”。从总经理到最基层的管理人员,人人都要不断地“布道”,特别是对企业文化的基石--共同的价值观,每位管理人员都要把握其具体内涵,结合公司实际、部门情况和岗位特点对下级或全体员工进行讲解。通过宣讲,对受训者而言是一种学习,对讲师自己也是一个提高,要给别人倒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学相长,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为别人讲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领悟、思考、整理和提升的过程。

到最后,要变成企业人人都会讲企业文化,人人都在依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行事。文化是大家的文化,需要通过研讨、培训和做事,将共同的价值观融到每一位员工的血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