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25

第25章 小沙弥与云水僧

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管理者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有时候只需一个眼神,员工就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

无相禅师是唐代新罗国(今韩国)圣德王金兴光之第三子,于公元728年来唐,安史之乱时随唐玄宗入蜀,奉玄宗之命规划、督建了大慈寺,建成96院、1万余尊佛像,使大慈寺成为当时蜀中最大的佛寺。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

云水僧心里是这么想的: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他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怎么回答。

沟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如果在一个团队中,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像上面小沙弥与云水僧那样误会重重的话,这个团队离散伙就不远了。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日子过得非常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天的塔。由于人们齐心协力,高高的塔顶不久就冲入云霄。上帝得知此事,又惊又怒,认为人们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变成好多种,各种语言里面又有各种方言。这么一来,造塔的人言语不通,塔再也无法建造了。

由此预想,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帝都害怕的。可信的是,误会却经常在人与人之间产生。

误会的产生是有各种原因的,有的是因为耳闻目睹的是假象,有的是因为当事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有的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原因虽然不同,但误会的后果却是一样的,会给人带来痛苦、烦恼、难堪,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人心涣散,会极大地降低管理效率。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善于与员工、与客户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管理者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有时候只需一个眼神,员工就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这样就会大大提高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宏伟蓝图。

要做到沟通顺畅、愉快,管理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多正己,少怨人。“己身不正,虽令不从”,连命令都不听,还谈什么沟通呢?

二是多自省。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多想想对方的心理感受。

三是心态要平等。“领导偏心,部属寒心”,如果管理者对下属有亲有疏,厚此薄彼,就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因素。获宠者心花怒放、恃宠傲物,其他人则情绪抵触、工作消极。

四是同甘共苦。与员工吃一锅饭、喝一壶水,与员工打成一片,自然容易沟通。

五是多信任,少猜疑。“疑行无成,疑事无功”。信任是用人的基本前提,也是沟通的良好平台,如果管理者与员工互相猜忌,彼此防备,沟通从何处进行呢?

六是多关心员工。管理者如果能时时关心和体察员工的困难,就能俘获人心,员工就惟你马首是瞻,沟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