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24

第24章 丹霞戏尼

只要能搞好管理,提高组织效益,管理的方法啊、制度啊这些通通可以改变。而不必拘泥于什么公平性、时效性等管理原则。

丹霞禅师年轻时饱读五经四书,他在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遇到一个禅者点化他“选官何如选佛”,意思是做官怎么能比得上做佛呢?丹霞当下便决定抛弃仕途,学佛修道,并终于成了一代大师。

一次一个女尼来向丹霞禅师问道,她问:“如何才是道的真谛?”丹霞禅师一语不发,用手在女尼屁股上轻轻掐了一下。

女尼脸腾地红了,又惊又怒的骂:“原来你心里还有那个!”“不是我有,是你有!”丹霞冷冷地回答:“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一个小和尚碰巧看到这一幕,就到处嚷嚷说:“我们师父原来是个色鬼,居然当众调戏前来求道的小尼姑!”

小和尚这么说也算实事求是,可有老和尚立刻训斥道:“马贵四条腿,人贱一张嘴。你这个小和尚懂什么,一边站着去!”

上晚课的时候,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丹霞禅师。丹霞禅师听罢倒头就拜那个小和尚,连喊:“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哎哟我不是佛祖啊,”小和尚以为丹霞疯了,连忙大叫,“你认错人了!”

“我没认错人啊,我拜的就是佛祖。是佛祖肉眼凡胎,不仅认错别人,也认错自己了。”

小和尚猛然醒悟了:禅师是苦口婆心启发自己开悟啊!以后再也不能用肉眼去看事情了。

禅宗在内部师承辈份上是非常讲究的。只有有丹霞禅师这份大智大勇,才会妙用以上拜下的绝招度人开悟,真不愧是一代神僧!

只有合适的管理,没有最好的管理

丹霞禅师为了让女尼和小和尚开悟,居然去掐尼姑的屁股,然后跪拜小和尚,说他就是佛祖。正是因为采用了这一系列及其怪异的方法,小和尚才猛然惊醒。

这个禅故事给管理者的启示就是,只要能搞好管理,提高组织效益,管理的方法啊、制度啊这些通通可以改变。而不必拘泥于什么公平性、时效性等管理原则。

阿姆斯北集团不仅撤销了上下班计时用的打卡钟,并且在公司餐厅没有专人管理钱物,工厂不设专门的品质监管人员,主管与员工拿同样的生产奖金,“出门在外时,生活方式要像在家一样”是不成文的报销规定。

这种随意性很强的管理风格,在我们绝大多数管理者的眼中,简直是荒唐透顶,不可思议的。但阿姆斯北从几个人的作坊发展到国际性的知名制造商,就是他们深谙“法无定法”之道,他们认为,如果信任员工,就不必将收银机上锁,不需要打卡钟和大批管理员;如果不信任他们,干脆把他们开除。

同样一个制度,在今天是好的,在明天可能就是错的;对张三来说是好的,对李四来说就是错的。成都武侯祠有句名对联:“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者要深思”。

三国时,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治蜀,刑罚严峻,老百姓时有怨言。这与刘备“仁爱”争天下迥然不同。下属也有不同意见,问及诸葛亮,诸葛亮说:刘璋统治西川时,法律松弛,老百姓对法制掉以轻心。现在我来治蜀,必须改变这一局面。

刘璋原来只想在乱世中自保,故而得过且过。但诸葛亮是要一统天下,若无严明的法律,就不能保证作为大后方的四川对前线的支持。诸葛亮是很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什么样的事的。这也是成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周文王和周武王治世的不同方法。

管理的目的就是对人性特质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性的积极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极作用。人性有积极的一面,如忠诚、勇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叛逆、惰性。管理就是要启发人性的积极方面的特质,消除人性的消极方面的特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员工对企业忠诚,快乐、高效地工作。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最合适的管理,管理本身在同一个企业中很难有经久不衰的模式,只有那些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找到合适的管理模式的企业才会从优秀到卓越。合适的管理完全是基于企业现处的规模、行业和市场环境而采取的适时的经营方式,既是高效的又是低成本的。

管理之道非常复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可是简单点来看,实际上就是基于一定规则的控制与被控制的游戏。但这个游戏不是单向进行的,管理者和员工的控制与被控制都是互动的双向的,所以,员工的学历、年龄、忠诚度、性别比例等情况发生了变化,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也必须及时、合适地作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