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38

第38章 我是禅师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总裁严介和曾经说,一个企业只要有灿烂丰厚、内涵隽永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支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成就百年基业。

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喜欢跟一些现代禅宗大师交往,向他们学习讨教。而高僧大师们带给他的人生启示,比他挣的亿万家产还宝贵得多。

这是他给下属员工讲的一段亲身故事。

我第一次见净海大师的时候正年少气盛,非常骄傲。所以我问大师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非常尖锐的。

“大师,禅宗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生有灭,那么,禅宗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会消失。”大师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口气肯定地答复我,实在令我大吃一惊。

“既然这样子你为什么还要这么积极地向世人阐释这些禅理呢?”

“因为我是禅师,我的责任就是把我所印证的禅理告诉世人。”大师如是回答。

过了一会儿,大师又反问我说:“人最终会不会死呢?”

“当然会啊。”

“那你会不会因为自己最终要死掉,就什么事情也不做呢?”

“当然不会!”

“这就对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到自己的天职,都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就算是明天地球要毁灭了,我今天还是要向你阐释这些禅理。”

大师怕我还没彻底领悟,又苦口婆心开导我说:“禅的智慧就好比这蜡烛的光,禅宗就好比这些个蜡烛。蜡烛有烧尽的时候,但它所散发出来的光却会代代传递下去。这样看来,禅宗消不消失,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面对着古佛青灯,还有循循善诱的净海大师,我感受到了人生第一次心灵的震撼。

最后,这位企业家说,虽然慈祥的净海大师早就往生极乐世界,但我有责任把大师传递给我的薪火继续传承下去,照亮更多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

百年基业,香火永续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首流传了大半个中国的民谣。

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洪洞县城北二华里处有一座广济寺院,殿堂巍巍,僧众济济,香客攘攘,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代所植槐树,把汾河滩上的老鹳都吸引过来,在树杈中筑巢。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战乱和灾害,加之黄河8次决口,中原等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但山西却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口稠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面对中原等地荒凉局面,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措施。经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历时50年先后7次“分丁徒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的移民屯田政策,从山西的太原、平阳、洪洞、蒲洲、绛县等处移民数十万到中原、华北、华东等地,波及大半个中国。所以,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广济寺前的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外迁的集中地。大槐树和老鹳窝深深地印在了移民们的心里。600多年来,移民子孙繁衍遍布全国各地。

汉代的大槐树早已不复存在,原址建起了碑亭,亭中竖立石碑一座,正面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

据说:大槐树作古后,明朝末年在古槐的东侧根部衍生出了第二代槐树,日军侵华时,把其树皮剥掉,使它慢慢死去,现只留下躯干三大枝,仍傲然挺立于此。后来,在第二代槐树的根部又衍生出了第三代槐树。古槐的繁衍,世世传承,代代生息,香火永续。

所有的企业都试图建立一家“百年老店”,这也是管理者最大的荣誉。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总裁严介和曾经说,一个企业只要有灿烂丰厚、内涵隽永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支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成就百年基业。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以,卓越企业--从百年基业的GE、IBM、福特,到迎头挑战成功的丰田、诺基亚、三星,到迅速崛起的微软、戴尔、英特尔等国际一流的企业;从正阔步迈向国际化的华为、海尔、联想,到重塑自身价值的中国移动、白沙、红塔,到冉冉升起迈入成功行列的新奥、迈普、万科等中国行业领先者企业,无不共识--企业文化塑造是成就企业生命之树持久常青之源。

一个企业,所处的业态和环境也许某一天会改变,但企业文化却能永远灿烂,照亮企业的前途。我们期翼并相信,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能成就出百年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