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47

第47章 磨砖成镜

鲜艳的军服是威武,本质则是死亡的标签,仅仅追求表面的形式,通常会带来失败的恶果。

道一禅师俗姓是马,故称之为马祖。据载,马祖相貌奇特,行走像牛,看人虎视眈眈,伸舌可达鼻尖。为了悟道,他很是勤奋,整天呆呆地在那里坐禅。

怀让知道这位年轻的僧人是个大乘法器,但看见马祖如此修行是不明根本,便见机施教,问马祖:“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马祖说:“我想成佛。”

怀让马上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身边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你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我磨砖做镜子啊。”

马祖:“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让:“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听了这番话,马祖也觉得自己有点荒唐,于是又问:“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开导马祖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怀让大师看见马祖有迷恋于表面的苗头,担心他误入歧途,马上现身说法,使其悬崖勒马,由此成就了一代宗师。

“表面文章”是管理的大忌

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曾这样告诫过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西服最早进入中国时,裁缝师傅拿洋人的旧西服为模子,连袖子上的补丁也缝制得像模像样。世界上最可笑最可恨的事情就是这种表面上学到了家,实际上是狗屁不通的人或者事。

模仿佛的坐姿是不能成佛的。同样,模仿比尔·盖茨的神态也不能变得与他一样有钱,模仿张瑞敏的语气也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

在十九世纪末,大英帝国为了掠夺南部非洲的资源,曾和当地的布尔人打了一仗。布尔人是巧妙利用自然保护色的能手,他们人人身穿绿色的衣服,手拿绿色的武器,静静地潜伏在绿色的丛林中,英国人无法发现他们。可是身穿鲜红色军服的英军则十分显眼,成了布尔人的活靶子,处处挨打,损失惨重。此后,英军的军服才改成了暗绿色,并逐渐推广于整个欧洲。

鲜艳的军服是威武,本质则是死亡的标签,仅仅追求表面的形式,通常会带来失败的恶果。

在现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太多的管理者是热衷于追求形似的表面文章,而忽略了神似的苦练内功。一些肤浅的企业,为了追求现代化管理,匆匆搭几个C什么O的架子,把人事部改名叫人力资源部,把计划部改名为战略研究部,如此等等,做足了表面文章。但他们的管理水平果真是现代企业管理了吗?

最为可怕的是,因为人的思维定势,人们对司空见惯的表面文章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可,并习惯成自然。如同刘伯温笔下卖柑橘的小贩,虽然其柑橘“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卖了多年却相安无事,反而怪刘伯温少见多怪。

无论是学工学农学文章,还是学禅学道学手艺,学习目标明确之后,学习方法则是不拘一格、法无定法。如果只学其表面之皮毛,那么就是邯郸学步,学得连路都不会走了。管理者应该有艺术家的那种追求,追求的是“我是谁”而非“我像谁”。

“得意忘形”按语义来说是贬义词,但它实际是佛教之禅语,其意就是只要能体会个中真味,外在的形式可以抛弃、忘记。

日本的一休禅师饮酒吃肉近女色,还写过爱情小说,甚至曾自杀过几次。但不得不服的是,他又的的确确是一代高僧,一个日本宗教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一休之所以能达到佛的境界,也许正在于他敢于冲破宗教形式的藩篱。

菜根谭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作为管理者,你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道貌岸然呢?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