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46

第46章 普化涅槃

如果管理者“很乐意裁员”,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企业的领导;反之,如果他“不敢裁员”,他也就不够格做一个企业领导。

临济义玄禅师从小出家,壮游四方,参黄檗希运禅师面得法,后住河北临济院。他法席鼎盛,门徒济济,声振海内,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最着名的临济宗开山鼻祖。

普化禅师虽拜在临济禅师座下,做人行事有点疯疯癫癫。

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信徒用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不肯接受。

有人把此事报告临济禅师,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非常欢喜地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声叫着说道:“临济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第二天,普化准时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人山人海,都想来看此怪事,普化对大家说:“今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不好死,明天去南门死。”

如此经过三天之后,由南门而西门,由西门而北门,再也无人相信普化禅师的话,大家说:“我们都被普化骗了,一个好端端的人,哪有说死就死的?再也不要上他的当了。”

到了第四天,普化扛了棺材至北门,一看,只有几个看热闹的人,就非常欢喜地说道:“你们非常有耐心,东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

说罢,普化进入棺材,自己盖好,竟涅NB467而去。

这个普化,颇有些游戏人生的味道,但游戏归游戏,他那颗放得开的心胸和举动始终让人尊敬--没有人能在死亡面前表现得像他那么轻松和自在。

裁员四步曲

这个神奇的禅故事,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裁员过程标准版本。

普化求衣是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寓意是企业经营已经不善,裁员在所难免;临济禅师毫不犹豫地送棺材给普化,其实就是领导层对裁员的最终决策;普化四处叫喊表演死亡,是公司就裁员所作的宣传,开始观看的人多是员工对事件的关注很高;后来的人慢慢减少意味着舆论的淡化,大家已经认可这个事实。

最后普化表演死亡,则有好几个意思:一是裁员决定不是说着玩的,最终还是要执行的;二是最后看热闹的那些人就是最终被裁掉的人,普化几次选择死亡地点,犹如对裁员名单的反复筛选、酌定;三是普化自求棺材,可以理解成部门经理的引咎辞职。

企业裁员总有它的理由,要么管理不善,经营艰难;要么机构臃肿,资源配置过剩;要么战略结构调整,重新优化员工队伍。但不论如何,裁员是每个管理者最不愿意做的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裁员,是指企业单方面与员工解除合同,以裁掉不适合或富余的员工,终止雇佣关系。裁员是一种刚性的人才退出方式,因为员工的退出不是自愿的,这就是裁员工作让管理者棘手的原因。

但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调整的重要方式,能优化员工队伍、降低企业成本以及提高组织活力,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通用电器有一句关于管理者与裁员之间关系的名言:如果管理者“很乐意裁员”,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企业的领导;反之,如果他“不敢裁员”,他也就不够格做一个企业领导。裁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事情,但如果没有高超的裁员艺术,那么裁掉的不只是员工,有可能是公司的声誉和团队的士气。

裁员是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所以,管理者不要只重视前面的四项,即选、育、用、留,而忽略最后一项职能--裁。

管理者一旦作出裁员决策,就应当及时公开地将实情告诉员工,做到信息透明度公开、公正、公平,使被裁员工容易接受。

其次是重善后工作,如果将员工一裁了之就万事大吉,不仅会给员工带来伤害,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善后工作包括经济上补偿、推荐就业、免费培训等。

最后要关注“幸存者”,裁员会让留任员工对企业产生不信任和对工作的安全感产生怀疑,留任员工毕竟是大多数,因此,裁员后的管理一定要及时跟上。

据说,一家美国公司大幅裁员,就把全体员工拉到球场看了一场球赛,看完后当场宣布裁员名单。被裁的员工唱着歌就回家了。

我们的管理者能不能做到呢?如果被裁掉的员工还是很热爱你那个公司,就说明你是个优秀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