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53

第53章 随它去吧

缘份天定,管理者要随缘惜缘。

万事万物都有定时,都有各自的缘分。缘分来了,皆大欢喜,缘分尽了,当好聚好散,强留无益。

中秋的禅院里一片荒芜,稀稀疏疏的杂草点缀着虚无。

小和尚看了忍不住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里实在是太难看了。”

老和尚认为小和尚讲得很有道理,就去集市买了一袋子草籽回来,交给小和尚说:“你自己选个好地方撒种去吧。”

小和尚乐滋滋地拔掉杂草,小心地把草籽撒在选中的地上,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蜂飞蝶舞……

不一会儿,起风了。

“不好啦,师父!草籽都被风吹走了!”

“慌什么,随它去吧。被风吹走的都是瘪的空的,没关系。”

不一会儿,来麻雀了。

“不好啦,师父!麻雀把咱们的草籽都吃了!”

“慌什么,随它去吧。反正草籽多,鸟是吃不干净的,肯定还能剩下好多的,没关系。”

不一会儿,下大雨了。

“这下子完蛋了,师父!大雨把咱们的草籽都冲走了!”

“慌什么,随它去吧。雨冲到哪儿草籽就在哪儿发芽的,没关系。”

小和尚都快把鼻子气歪了,怎么碰上这么个“随它去吧”的“没关系”师父呢!

第二年春天,禅院里居然到处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比小和尚原先设想的最好的情况还要好上十倍。小和尚惊奇不已。

老和尚摸着小和尚的脑袋说:“我早说了随它去吧没关系的。你看是不是这样子啊,好徒弟?”

小和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人生在世,万事随缘

缘份,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摸不着,看不见,猜不透。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识,事与事之间的相聚相散,无不是因那一份缘。同窗共读、同舟共渡、同枕共眠的无不是因为缘。

其实缘份与快乐和幸福一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无法去解释,也解释不清,也无需解释。因为无法解释,我们在做人做事情时,就一切随缘好了。

后唐的保福禅师一日对众弟子们说:“我近来气力不济,想来大限已至。”一位弟子问道:“大限若真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下好?”保福禅师亲切安详地望着弟子说:“你说,怎样才好呢?”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由它去好了!”

禅师哈哈大笑,欣然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言罢,保福禅师便示寂化去。

管理者也应该有保福禅师一样坦荡的胸怀,缘来时坦然地接受,缘去时也从不强留,就能在顺其自然的心境里寻到难得的淡然和静谧。

生命如潮涨潮落,时光的流水终要带来些什么也会带走些什么,带来的欣然接受,带走的不做无谓的挽留。人生在世,万事随缘;缘来,不狂喜;缘去,不悲泣。

管理者怀揣一份轻松和坦然,工作上便会少一些烦恼和忧愁,该珍惜的就珍惜,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将一切都看淡了,那么人世间也就没有什么耿耿于怀的事了。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诸多的缘,各种缘分都是上苍的恩典,是天道与人道的结合,同时也是自我平常心的随缘接纳。万事随缘,是一种睿哲的人生,亦是美丽、充实、自由的人生。

当然,万事随缘并不是看破红尘后的一切无所谓,更不是在无所追求中的游戏人生,而是在培养一种宽容博大的淡泊情怀,拥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即便管理者的人生不能纯美如月,也依然会有一个月亮般美丽的精神家园。

命运会垂青于经得起考验的人,风口浪尖的锻炼才能真正使人成长起来。面对艰难困苦,管理者要抱着“尽人事以成天意”的心态,“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去坦然面对并努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