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69

第69章 遇佛杀佛

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胆识应该是管理者的灵魂,是构成行动的生命,没有了胆识,一切宏伟蓝图也就无法付诸于实际。

隐峰和尚是马祖老禅师的得意弟子,关于他的灵异传说很多。他有一次赶路时,正好遇到两个军队在厮杀,过是肯定过不去了。只见隐峰将锡杖向天上一扔,跟着就飞起来了。双方几十万人马激战正酣,看见有和尚在上空中飞,就全部停下来了,看隐峰和尚在空中飞行。

当年隐峰学禅的时候,隐峰的老师马祖为了测试爱徒修行的深浅,老禅师决定找个机会试试他。

一日,老禅师看到隐峰推着板车,要从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经过,就故意跑过去躺在路中间假装睡大觉,伸腿挡住去路。

“师父,你老人家快起来,要不然车压到你的腿了。”

马祖爱理不理地答道:“已经伸出去的脚不能收回来。”

隐峰一听,立即接口道:“已经前进的车不能再后退。”

于是隐峰推车从老禅师的腿上碾了过去。

马祖大叫一声,腿上已经鲜血淋漓。气愤的马祖一瘸一拐的找来一把斧头,来到法堂,敲钟召集所有僧众,大喝道:“哪个小子刚才碾伤了老僧双脚?你给我出来!”

僧人们个个都吓傻了,今天看来要血溅佛堂了。

阿弥陀佛!

只有隐峰和尚毫无惧色,大踏步走上前去,把头放在马祖抡起的斧头下面。

马祖哈哈大笑,把斧头扔在地上,高兴地说:“孺子可教!”

马祖横插一腿挡路,实际上是在问隐峰如何克服学禅路上的各种障碍。隐峰推车碾过,是表示自己要绝不后退,遇佛杀佛,遇祖杀祖。马祖又手执利斧进一步考验他,隐峰又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坦然面对。看到爱徒如此精进,难怪老和尚哈哈大笑!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佛祖是佛教里面的偶像,其地位应该犹如西方人的上帝与阿拉伯人的真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禅师们一心向佛的同时,又奉行“遇魔杀魔,遇佛杀佛”的参禅原则。

不管是佛还是祖,只要阻挡了自己精进的脚步,都应该毫不胆怯、毫不留情地杀掉。

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上,也应该学习隐峰和尚:坚持自己正确的认识,不迷信任何权威。

一位哲学教授问一学生:“你信上帝吗?”学生回答:“相信。”教授马上逼问:“你见过上帝吗?听过他的声音吗?难道你摸过上帝?”

学生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问周围的同学说:“我们谁听过教授的脑子,谁摸过、尝过,或闻过老师的脑子?”同学们都摇头。学生说:“那么看来教师是没有脑子的哟!”周围同学哄然大笑。

中国的孩子所接受的大多是“听话”与“虚心”的教育,所以,很多孩子就习惯于“听老师”与“书上说”,因此形成对老师、对权威甚至对权力的迷信。教育中的这一弊病,直接导致了很多孩子缺乏属于个人的独立思想,创新思维的匮乏,最终导致了日后的平庸。

只有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变成为我们思维的常态,才可能有更多的机遇与发展。

小泽征尔是世界着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指挥家大赛中,他发现了乐谱有问题,但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面对一大批音乐界的大师,小泽征尔斩钉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由挑战权威还可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胆识。

胆识是胆量与见识的合称,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的胆量与见识应该好比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应该平衡发展,不可偏废。

胆量大于见识,会因为轻举妄动而导致失败;胆量小于见识,会因为保守而贻误战机。以故事中的例子来说,隐峰既有胆量:敢于驱车压断马祖的腿;又具见识:知道马祖考验他的良苦用心。

管理者在经营中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而能否选择正确的时机与发展方向,则是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

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胆识应该是管理者的灵魂,是构成行动的生命,没有了胆识,一切宏伟蓝图也就无法付诸于实际。

有了胆识,管理者就可以冷静而机智地分析问题,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视野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在短时间里作出果断的选择。

有了胆识,管理者就有了主心骨,不会人云亦云、不会手足无措,而是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向自己开刀,敢于创造新的奇迹--这正是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