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80

第80章 僧人下山

终身学习的态度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在中国古代,禅宗下山的规矩是:修行的僧人想要下山,就必须得到禅师们的批准。

有一个僧人在乐普山的元安禅师那儿修行多年,自觉火候已到,该下山云游四海了,就到元安禅师那儿向他辞行。

元安禅师想考考他,就笑着对他说:“山外还有山,四处都是山,你凭什么下山呢?”

元安实际上是说你下山会遭遇重重困难,你有克服它们的信心和勇气么?

可惜僧人不能领悟师父话里的玄机,以为师父拒绝了他的请求,只好转身闷闷不乐地离去了。

他的一个师弟看他一脸苦瓜相,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把师父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师弟。

师弟听了呵呵一笑,说:“师兄,师父是在考你呢。你应该这样回答啊: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意思就是只要有决心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我前进。

僧人听了大喜,马上回去对元安禅师说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禅师听了大吃一惊,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事情的始末。禅师生气地说:“你的师弟修行比你还高,都没提出下山。你还是待在山上多学点吧。”

僧人非常惭愧,从此专心修行再也不敢提下山的事了。

虽然该僧人是个“半罐水、响叮当”的主,但他能知错就改,并由此悟到并奉行了现代人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念。

活到老学到老

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学习不仅是普通人谋生的手段,更是管理者生存的需要。

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态度,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得完的呢?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接受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就以老太婆为例来说吧,也得学会如何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甚至是电脑,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下来几十年。

更有甚者认为,只是“活到老,学到老”还远远不够,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

新的时代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学习潜力、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成为衡量企业健康状态和成长趋势的指示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吸纳和应用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已迫在眉睫,否则就必将落伍于时代,在竞争中被淘汰。

企业的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走向卓越的最大优势之一,企业的管理者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作为管理者,应该转变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