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公务礼仪
5441500000032

第32章 外宾接待(2)

陪同人员,也是外事接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实陪同和翻译往往是一人两职,或者两人一职。不论翻译,还是陪同,在可能的情况下,都最好选择专业人士去担任。当然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并非每个陪同都是专业人士。但是,越是重要的外事接待,越是要选择专门人士作为陪同。

外事交往中的陪同人员,在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间需要陪同外方友人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注意以下四点:

其一,要表现得热情友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人对外方朋友是否友好,所属单位对外国客人欢迎不欢迎,陪同人员个人是否有教养,与其待人接物是否热情、友善都是密切相关的。陪同外方人时,若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忸怩作态、行为拘谨,必然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与此同时,我们在提倡热情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以前所讲过的问题--热情有度,不要让自己的热情限制了对方的人身自由,影响了对方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其二,要注意少说多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有特定的位置的。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我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在外事交往中,当我们陪同客人的时候,除非我们是主人,我们就一定要注意切勿喧宾夺主。该说的话你要说。例如,日程安排你要介绍,旅游景点你要推荐。但是,他人的私人交往你就不要过问了。为人处世之道之一,讲究的是“言多语失”。话多了,往往还会喧宾夺主。所以,在外事陪同中一定要注意少说多听。

其三,要掌握适当的技巧。在陪同外宾时,要掌握技巧,就是要求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事情可以干,什么事情不可以干,陪同人员一定要一清二楚。已经掌握陪同技巧的人都知道,为了做好陪同工作,应该为外方人员提供一个详尽的日程安排。早上几点就餐,在什么地方就餐,几点钟乘车外出,在某个旅游景点停留多长时间,集合地点在哪里,联络人的通讯方式是什么,等等,都要事先给被陪同者一个尽可能具体的日程安排。其中的时间越具体越好,地点越清楚越好,联络人越明确越好,这就是所谓的技巧。接待技巧越熟悉,工作就会做得越细致,接待工作就会尽善尽美。

其四,要谨记保守秘密。需要注意的是,在外事接待中,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是必要的,而严守秘密更为重要。陪同人员必须严守国家秘密、严守企业秘密、严守商业秘密。不要因为我们陪同人员自己的言多语失,致使我们的国家秘密、企业秘密、商业秘密泄漏。那样将会害人害己。

接着,我要讲解一下交通工具的安排。在接待工作中,我们还会为外宾安排一些交通工具以便其出行。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本着双方情愿、提前商定的原则,来具体确定交通工具的选择或使用。此外,在接送的时候还要提前约定,不能匆匆忙忙﹑临阵磨枪。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之后,还要注意交通工具的具体使用。

首先,要方便使用。一般情况下,接待来宾时,包括接待外宾时,使用得最多的就是飞机和车辆,尤其是小车、旅行车。按照习惯来讲,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的话,飞机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如果是相距500千米左右的话,火车相对比较方便,又安全,又能够得到时间上的确保。如果路程在二三百千米之内的话,旅行车与小车则是最方便的。不论何种交通工具,其方便快捷都是最重要的。

再者,应舒适安全。有的交通工具虽然速度很快,但是并不安全。有的交通工具很方便,但是却很不舒适。舒适和安全的问题,是在外事接待中安排交通工具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要讲究安排充分。有的时候,外方人员会使用自备的交通工具,那么他的车应该停放在什么地方,也是需要考虑到的。

最后,我还要讲解一下食宿与礼品问题。接待外宾与接待内宾一样,此二者均不可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接待客人,不管是接待国人,还是接待外方人士,食宿的问题显然是接待方必须认真予以考虑的。如果食宿的安排不能够满足客人的需要,那么就可能会间接地影响到双方的交往。所以在具体从事接待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安排好外方友人的食宿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此方面,有以下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安全第一。不论是吃,还是住,都不能危害到对方的生命安全。比如,安排的酒店,不是国家指定的涉外酒店,不是星级宾馆,都不合适。或许那里的防火、防震、防雷击以及逃生设施都不齐全。万一出现了突发的危险事件,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吃饭也是这样,或许你吃的是美味佳肴,但是还是有可能吃出问题。有专家推测,所谓的SARS,就是跟世人乱食野味有关系的。

第二,重视档次。在接待工作中,吃和住的具体档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强调,在国际交往中,请客吃饭要吃特色、吃文化、吃环境。在接待的具体安排中,食宿的档次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说到底,这就是之前所强调的接待规格的具体化。

第三,照顾偏好。安排外宾的食宿时,一定要尊重、照顾对方的具体习惯与偏好。比如,有人喜欢住日式酒店,有人喜欢住汽车旅馆,有人喜欢住公寓,有人则喜欢住豪华酒店等等。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提前与对方进行沟通。吃也是一样,有人喜欢吃咸,有人喜欢吃甜;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牛肉等等。因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照顾对方食宿的偏好与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事活动当中,我们都会与外宾互相赠送礼品。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送给别人的礼品或者接受别人的礼品,往往都要首先强调它的纪念性与宣传性。换而言之,在公务交往中包括对外交往中所使用的礼品,不应以其价值取胜。具体而言,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两个问题。

第一,不要乱收乱送。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矩的,特别是在国际交往中。有些东西,你若不了解就乱送或乱收,难免会遇到麻烦。中国人喜欢讲点文化氛围,爱给别人送篆刻的图章,比如,把名字刻在图章上赠送给他人。拿一块名贵的石料,刻上名字去送人是很有档次的。中国传统的篆刻作品讲究残缺美,但是日本人是讲究圆满的,如果送给日本人这种所谓“不完美”的图章,他就会非常的不舒服。因此,礼品不能乱送,也不能乱收。尤其要注意:在国际交往中,不能主动向外方友人索要礼品。这既是一个礼义廉耻的问题,也是一个人自尊自爱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国际交往中,收受礼品还需要我们了解国际惯例。事先一定要明白什么东西能送,什么东西不能送。适合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是什么呢?是有民族特色的、有地方特色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比如,书画、篆刻、风筝、筷子、中国结、景泰蓝等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

与外宾打交道时,什么东西不能送呢?我们以前讲过“涉外交往的五不送”,即:不送现金、有价证券,不送药品、营养品,不送有碍对方习俗的物品,不送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不送有碍社会公德、有伤风化的物品。这“五不送”是一个惯例,千万不要违反。

第二,认真加以包装。送给外方友人的礼品,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加以认真地包装。外包装是什么色彩,包装纸是什么图案,包装袋该系什么样的结,等等,都有一定的讲究。在这方面,最好要事先向专业人士请教,千万不能乱来。比如,我们所喜欢的蝴蝶结,在有些国家就是不吉利的。因为蝴蝶寿命短,送给对方的礼品是要发展友谊的,所以扎上蝴蝶结就不恰当了。这样的细节问题太多了。当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最好就此向专业人士咨询。对送给外宾的礼品郑重其事地包装,可以表示我们的一片心意。同时还要注意:外方友人送给我们带有包装的礼品,一定要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打开来看一看。如果你当场根本不看,就会有怠慢对方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