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得了气管炎怎么办
5450300000032

第32章 疾病预防(3)

4.避免有害粉尘和气体的刺激:空气中有些粉尘和气体能引起支气管炎发作,如棉花纤维、发霉的谷物粉尘、含有螨虫排泄物的房尘,或氯、氮、硫的氧化物等,可使支气管充血、水肿、痉挛、增加感染机会,引起咳嗽、哮喘和吐痰等症状。因此,要尽量避免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如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宜戴口罩,扫地宜用潮湿拖把等。过敏体质的人更应注意远离过敏原,并且要多吃高质量的豆浆改善过敏体质。下面的方法对消除过敏有很好的效果:豆浆200ml,加入味精1g,盐少许,每日1次,经常食用。

5.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鼻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6.毛刷刷臂:从手臂内侧一直到大拇指不靠近示指的指甲角(少商穴),用动物毛制做的毛刷从上到下轻轻刷动,不可从下到上逆行,刷动次数可多可少,以皮肤发红为宜,每日就寝前进行较好。这样,可以强壮呼吸器官,预防发作或减轻症状。

7.食药预防:(1)常服紫河车(人胎盘,新鲜者效果更佳)炖瘦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地预防发作;(2)经常将生姜和胡桃肉一起嚼服;(3)中药仙灵脾(淫羊藿)10g,瘦肉100~150g炖服,经常食用;(4)常服四仁粥:白果仁、甜杏仁、胡桃仁、花生仁各等份,共研末和匀,每日清晨取20g,鸡蛋1个,煮1小碗服下。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须知

(1)要注意供应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身体比较虚弱,所以宜采用高蛋白饮食;平时可多选用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营养价值高的优质蛋白质,以补充消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冬季可适当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热性肉类,以起到温补效果,但症属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应慎食。还可选用具有健脾、补肾、益肺、理气、止咳、祛痰功效的食物,如梨、橘子、大枣、百合、莲子、白木耳、核桃、蜂蜜及猪、羊、牛肺等,这些食物既能强身又有助于症状的缓解。禁烟戒酒,少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虾、蟹等。

2.居住环境

冬天,居室内定期通气换气,温度、湿度适宜,是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措施。居室内的门窗应定时打开,使空气流通,不仅可使不良的气味得到排除,而且可以使室内的细菌减少。当然每次通风时间不宜太长,以30分钟为宜,以免造成室温骤降。居室内应严禁吸烟,尽量避免油烟、柴烟、煤烟的污染。

3.增强抵抗力

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的体育锻炼,最好从夏天开始,当然从秋天或入冬后开始也行。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特别是已并发肺气肿或肺心病的人,活动量稍多就会感到气短不适,当然要限制过重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但夏秋早晨、冬天中午饭前散散步,做做增强肺功能(即增强膈肌活动)的呼吸操,如屏气和拢嘴唇呼气等,都有利于增强全身抵抗力。还可坚持用冷水洗脸,冲洗鼻腔,以锻炼耐寒能力。

4.贴脐预防

每年北方在白露节后,南方在寒露节后,即用肉桂30g,公丁15g,吴茱萸15g,共研成粉末,加冰片1g搅匀,装入有色瓶内密封待用。用时挑出适量药粉,填入脐中,以填满为度,外用普遍胶布或伤湿止痛膏贴封,每隔2~3曰换药1次,以10次为1疗程,疗程期间休息5~7天。连续贴脐4~6个疗程、直到次年春暖花开。急性发作时,可配合其他药物,贴脐照常进行,这个方法是古来就有,民间也流传的。所用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设计的,有温阳化气、扶正固本的作用。经临床试用,有提高病人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减少气管炎急性发作,减轻缓解期的症状等作用。

5.积极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外邪侵害机体,呼吸道首当其冲,支气管炎常因感冒而诱发,两者好似“孪生兄弟”。故寒冬来临之际,预防感冒对避免慢性支气管炎复发非常重要。

得了慢性支气管炎怎么办

凡得了慢性支气管炎一定要尽早用综合措施加以积极治疗,一是要防治结合,二是医院的各种治疗与家庭康复治疗相结合。预防有两种含义,一是无病早防;二是患病后采用各种手段,防止它向阻塞性肺气肿方向发展或尽量减缓向阻塞性肺气肿方向发展的速度。康复就是利用体疗、食疗、气功等各种方法,巩固已取得的疗效,并且防止本病反复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功能,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一般资料介绍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彻底治愈,一般的病程可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但如能早期治疗,消除或尽量减少外界的各种理化因素及微生物的侵袭,则可减缓阻塞性肺气肿乃至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病的速度,这样的预后效果较好。如果不早期积极治疗,一旦发生严重的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则预后欠佳。

本病的治疗应强调防治并重,内因和外因治疗相结合的原则。预防包括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烟雾,粉尘和减少大气污染。内因治疗包括加强体育锻炼、主动和被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外因治疗主要为急性发作期时,咳嗽较剧烈,痰量增多或伴有发热时,给予适当休息和抗生素治疗。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还应给予平喘药物。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治疗包括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刺激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或中药辨证施治。

慢性支气管炎能用药物预防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吸烟、感染因素、理化因素、过敏因素、气候及气温变化、内在因素等引起的。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类或哪一种药物能用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对于未患有此病的朋友,尽量避免接触上述致病因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加强营养和身体锻炼,就可以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对于已患有此病的朋友,可以用一些增强肌体抗病能力的方法来预防急性发作。包括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呼吸道刺激因素,养生食疗,根治潜在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掌握好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就可以阻断或延缓此病的发展,避免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转归与预后如何

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主要是由实转虚的变化。从脏腑病的转归来说,主要是肺、脾、肾之间的相互转移。外感咳嗽多属暴病,属实,其病在肺。但若调治失宜,则可由外感咳嗽转为内伤咳嗽进而累及肺脏。一般而言,病肺为轻,病脾较重,病肾尤重。由肺一脾一肾的过程即是病情由轻转重的过程。故病在肺脾治疗尚易,病及于肾则治疗棘手。为了控制病变的发展演变,宜采取“发则治肺,平时治肾”的原则。

值得指出的是,此病的转归问题上,除了注意肺与脾肾的关系外,还应该注意肺与心的关系。肺主气,心主血,气血相关,肺病日久,必及于心。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肺、脾、心、肾亏虚,气滞、痰凝、血淤、水停,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总之,大部分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预后较好,少部分反复发作者可转化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后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对慢性支气管炎为何不可掉以轻心

咳嗽,为呼吸系统疾病共有症状之一,是一种本能保护性的反射动作,以强力的呼气来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刺激及分泌液。

但俗话说“久咳不止必成痨”,这说明咳嗽会导致很严重的疾病,何况几乎没有人一生中没有患过咳嗽。老年人的慢性咳嗽病,即慢性支气管炎,在全世界各地是常见多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者非感染如吸烟、大气污染、职业、家庭遗传因素、特异性体质和免疫因素,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等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中以阻塞性肺气肿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常与慢性支气管炎同时存在,是一种严重影响劳动力与健康的最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对慢性支气管炎,不能掉以轻心。

慢性支气管炎尤其要预防感冒,在使用镇咳剂、镇静剂时,也要非常慎重,以免加重病情。

1.如果患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困难日益严重,且咳嗽的性质也有了改变,这可能是肺癌前期征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出现发热或咯血。

3.年纪稍大者持续地干咳。

4.呼吸急促,痰量多。

出现上述症状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慢性支气管炎能不能治愈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病变主要累及大中支气管,以支气管的黏膜上皮组织转化(化生),杯状细胞显著增加,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分泌亢进为特点,继而支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软骨变薄,管腔狭窄,病变向下蔓延,引起广泛的细支气管受累。临床有咳嗽、咳痰等黏液分泌增多的表现,部分病人伴有喘息、气促等。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病。随着病情进展,症状迁延,部分病人逐渐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和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比较长,不易完全康复,但要认真治疗,积极预防,控制复发,避免加重呼吸系统损害的因素,增强抵抗力,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避免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长期、反复而逐渐加重,且以咳嗽为突出表现,伴有咳痰或喘息及反复感染,从而加重上述症状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本病病理学特点是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转化,杯状细胞增加,黏膜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分泌亢进,支气管壁纤维增生,软骨变薄,管壁狭窄,一旦发展到后期阶段,从而决定了本病已属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极难彻底治愈。但若早期发现,积极祛除病因并治疗,还有逆转的可能。因此,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容易过冬?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多因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愈转变而成。主要临床症状有长期咳嗽、咯痰,有时伴有喘息。凡是一年当中有三个月咳嗽,这种情况连续两年以上,而且这种咳嗽不是由于心肺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就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咳嗽,咯痰,痰多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感染后症状加剧,痰量增多,多为黄色脓痰,终年都有咳嗽、咯痰,伴有哮喘发作,气急不能平卧等。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其内在因素与脏腑有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其中与脾、肺、肾关系密切。因为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容易出汗,常易感冒而诱发支气管炎。脾阳虚衰,水湿不运,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湿上泛而为病。肾阳亏虚,肾元不固,纳气无权,而为咳喘。且“痰之原,本于肾;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成,贮于肺”。肺脾肾三脏中,尤以肾为重要。且肾为先天之本,寓真阴真阳,全身之阳赖肾阳供给,全身之阴靠肾阴滋养。若肾之阴阳失调,可加速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在冬季发病,主要因为老慢支患者卫外不固,抵抗力低下,在寒冷季节,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如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及流感病毒等。其次,天气寒冷,气温骤变,气压改变,湿度改变,均能降低支气管自净—排出功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再者,对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冷空气可作为过敏原,直接刺激支气管,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因此,民间有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易过冬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