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七彩的天空
5450700000009

第9章 悬念飞行

一九九一年八月八日上午。大西北,国家空空武器试验靶场。

一辆靶场最好的轿车向起飞线驶去,车内是飞行试验团李政委和副团长丁建思。下了车,李政委笑嘻嘻地说:

“老丁,上前线呵。”

“呵,上前线,”丁建思也笑着回答。

他们再也找不到别的话要说,李政委心里沉甸甸的。

丁建思利索地跨上了他的坐骑--架高空超音速歼击机,滑跑、起飞,直刺苍穹。

这是次单批单架次,只发射一枚空空导弹的试验飞行,是全基地数千双眼睛都紧盯着的飞行,也是颇有几分悲壮的飞行。基地在家的首长都聚集到了指挥大厅。巳经做好了应付最坏结局的准备,专门组建的各种抢险救护队早巳临阵以待……本来只是次例行的导弹批检任务,飞上去,按批检大纲要求’把导弹打出去,把数据拿回来就完了可打着打着,气氛就渐渐紧张了。

第一、第二发都正常,第三发出现飞机发动机喘振,转速下降并自动断了加力。接着两发连续两次空中停车。这种飞机只有一台发动机,停车就失去了全部动力,可能造成的后果不言自明。

六月二十五日发射的第四发导弹,丁建思碰上了自飞行以来最重大的险情一空中停车。虽然他从资料得知,该机种在定型这种导弹时,曾有25%的空中停车概率:虽然上次发动机的不正常巳预示停车随时可能发生:虽然他在地面对空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情,包括空中停车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当空中停车突然发生时,还是给他留下了一次永生难忘的记忆。

在导弹离梁的瞬间,一股粗黑的浓烟“呼”地迎面扑来,一下子他什么也看不清了。随即发动机部位传来“嘭、嘭、嘭”三声爆响。飞机从烟雾中钻出来,他看到转速、温度、速度表急剧下降。发动机声音消失得无影无踪。

“空中停车! ”

他感到心猛地一沉,头一下大了。身下是茫茫的灰黄的大戈壁滩,头顶是如洗的万里蓝天。可他却觉得若大的天地之间,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空白,只剩下个满天满地大大的“静”字!

大脑迅速从空白中挣脱并随即进入对空中停车特情的处置程序:他迅速向斜前方推杆,使飞机由上升转弯改为下降转弯并顺势操纵飞机转向机场方向,同时报告地面指挥员……在平稳的下滑中,他再次推收油门,转速表巳不发生任何变化,他随即把油门收至停车位置……一万米、九千米……飞机在急速下滑,却把机场上人们的心一个劲地往上提。

如果开车不成功,只有两条路:一是跳伞,他不准备这么干:二是迫降,该机种俯冲角大、速度大,成功率很小,到时只能碰运气了……八千米……飞机还在急速下滑。险情把每一秒钟都拉得长长的,使人们看到了各种可能、危险、希望乃至于最坏的景象……丁建思沉着、冷静。他把油门放到慢车位置,打开空中点火电门。

点火灯亮了,他心中的希望也亮了。他听到机身下发动机传来清脆悦耳的响声。这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动听的音乐……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他慢慢地移动油门杆,像小心翼翼地往刚升起火的炉膛里投放木柴……只隔两天,丁建思把这空中惊险的一幕又重演了一回。

风险太大了。

团、基地党委和上级党委决定停下来,弄清情况再打。报到北京去,不行,必须打!

丁建思和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一样,不可能知道北京决心的缘由。但他们知道,军令如山。谁让你是军人呢?

对真正的军人来说,巨大的压力,压出来绝不是怯懦和抱怨,而是巨大的能量和奇巧的智慧。

全基地方方面面都动起来了,为他献计献策;飞行团党委提出了“全团总动员,创造最好条件,送丁副团长上前线!”的口号:机务人员准备好了最好的飞机,原先每个起落只由机械师签字,现在改为机务副团长、大队长中队长和各专业师四级都签字;压力最大的还是丁建思,这次任务是他独自承担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最后还得他上去,把活儿干好干完。

是不是操纵有问题呢?他反复问自己。换个人试试?这念头一冒,就被掐死了。这任务巳成了烧红的砖,怎能再往别人手里递呢?让别人另起炉灶从头再来一次,也费时费力。他一咬牙,干吧!

停车的原因是明显的,导弹废气进入发动机造成过富油停车。解决的方案只有及时脱离,使发动机避开烟雾。

他和大家去数据处理站,找来高速电影胶片分析。从导弹点火离梁到飞机进烟总时间只有零点六秒,可供飞行员判断操纵飞机脱离动作只有零点三三至零点四秒,人的反应无论如何灵敏也达不到。即使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动作,飞机也反应不过来。

显然,只有另找出路了。一个多月里,丁建思寡言少语,吃饭走路,甚至蹲厕所,脑子里都在琢磨……压力最大的还有一个人,那是他的妻子石银燕。第一次停车,她挺住了。第二次,她哭了。航天飞机不是都爆炸了吗?卫星发射不是也出了意外吗?空中停车,万一开不起来呢?万一呢……这眼泪大家是理解的,这毕竟是一颗深爱着丈夫的妻子的心在流泪呵。尽管细心的基地政委和团政委登门看望过她,宽慰过她,一天傍晚,她还是独自骑着自行车去外场看望了丈夫。平时,丈夫从不让她到团里去,怕影响不好。看着丈夫黑瘦了许多,眼也熬红了,她的眼泪又下来了。丁建思说:

“没事,你放心,我能行……”

当她独自骑车返回时,心里平静多了。沉静的丈夫给了妻子沉静。她是信任丈夫的,只要一有飞行,再大的事也不能分丈夫的心。他是一级飞行员,立过三次功。飞了近两千小时,从没个闪失。

戈壁的夜很静,星星很亮。石银燕觉得自己心情也像这戈壁的夜一样宁静下来了,宁静中充满了力量,她感到自己面临着一场重大考验,这考验一点儿也不亚于丈夫的。她还觉得飞行员的妻子应该和飞行员一样勇敢,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他们。而这勇敢,正是对丈夫的最好的体贴、理解和宽慰。她觉得在这关键的时刻,自己的那份勇敢,简直就是送给丈夫的一份最好的礼物……飞机在万米高空改平,进入靶区。

这是任何一个技术再好的飞行员都不敢撒野的地方。有些飞行员喜欢在空中多露几手,做几个科目外的动作,空中违点纪也不在乎。反正我在天上,你在地下看不见。一到这里,从不敢乱来。地面上几十台光测、雷测、遥测设备和机载设备,会把你空中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得清清楚楚。别忘了,指挥大厅的彩色屏幕上,正转播你的实况录相呢。

指挥员引导着丁建思接近目标。

“哇哇,”耳机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是导弹截获目标的信号。

允许发射的绿色信号灯亮了。

“一分钟准备! ”

精心准备的操纵方案就要由他实施了。还会不会停车呢?他和基地、全团上上下下一起熬了一个月零八天恰巧今天又是八月八号这是不是个好兆头呢?大不了再来一次空中停车吧。对付它,他巳有足够的经验与智慧了。

他把目标紧紧地套在瞄准光环里,充满了信心。

“发射! ”耳机里指挥员的口令清晰、洪亮。

丁建思把发射扳机抠到底,随即操纵飞机向悬挂导弹反方向压了个精确的小坡度。他动作柔和准确。当坡度形成时,他觉得机翼下的导弹“呼”地蹿了出去。在这瞬间,他顺势操纵飞机向斜上方做拉杆脱离动作。他看到一股粗壮的浓烟恰好被他压在机身下面……这个被他归结为“一扣、二压、三脱离”的发射动作,被他做得像打太极拳一样,似断不断,连绵不绝,一气呵成!

成功了,以后的几发,次次成功。

在这批导弹通过批检形成战斗力的同时,也诞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被推广了的发射经验。

四一年后的一天,还在这个靶场,两个兄弟部队的飞行员们,按丁建思的发射方法,十发十中,无一停车。这是该型空空导弹装备部队后的第一次实弹使用。临场参观的总部首长和空、海军首长笑了,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这笑就是对丁建思那天空中没停车意义的最好的注解了。

唯独丁建思没笑,他心里并不轻松。他知道这种导弹威力大,射程远,但它也存在容易使飞机发动机进烟的弱点,克服了它,就不会空中停车了,就不会对飞行员的操纵提出高难度的要求了他知道我们还落后,改变落后的办法,只能是不甘落后而奋勇拼搏对担负试验任务的飞行员来说,除了把技术练精,发挥出现有装备最佳水平外,剩下的就得靠智慧、勇敢和不怕死去一搏了他只能这样,当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军人都只能这样。因为这是处于落后而又不甘落后者的必然选择。

丁建思觉得首长和在场人们笑的深处,更多的是对这种精神的认同和赞美。

199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