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5458200000004

第4章 主要作品(2)

卡里阿佐十三岁时离家出走,他非常喜欢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不留恋他父亲家的富裕生活。不久,他就成了一个“有德行、有身份、有教养的、才干过人的流浪汉”,成了撒哈剌捕鱼场上的一个捕鱼能手。他在捕鱼场上过了三个夏天,赚了钱,回到家里。

阿凡戴诺去拜访他,二人成了朋友。阿凡戴诺决定和他一起到撒哈剌去过一个夏天。他们对双方的父亲说是一起到萨拉曼加去念书,还请了一个家庭教师陪着。途中,他们把家庭教师打发回来,说明他们认为武器比文墨更合适,并决定不去萨拉曼加,而去法兰德斯。

路上,听人说塞维尔客店里有一个洗盆子姑娘,长得很美,连市长的儿子都看中了她。人们说“她心肠像打火石一样硬,她像老鹰一样野,像荆棘一样的碰不得,可是她有一张叫人看了真舒服的脸。她一边脸蛋像太阳,一边脸蛋像月亮;一边是玫瑰花做的,另一边是康乃馨做的,当中呢,是百合花和李馨合起来的”。阿凡戴诺急切地要看看她,卡里阿佐关心的是捕鱼场,但也想去看看。他们装作是等候东家的仆人,住到店里。

姑娘叫考丝丹莎。晚上,市长的儿子来为她演奏小夜曲,但她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他演奏小夜曲的时候,她还在女主人床后面睡大觉呢。有人说,“我认识的姑娘当中要数她最规矩”,没有听到过不利于她的一句坏话。阿凡戴诺爱上了她。听老板说需要一个马夫,他就马上应下来,还记账、分燕麦。他分得快、记得清,很得老板的赏识。卡里阿佐见阿凡戴诺在这儿上工了,自己就给老板运水。卡里阿佐运水时闯了祸,被抓起来,坐了牢。阿凡戴诺急忙拿出钱来,让老板去运动官府,卡里阿佐才被放出来。

阿凡戴诺对考丝丹莎爱得越来越深,他对卡里阿佐说,“她的稳重,也和她的美貌一样,使我不禁爱上她。”还说,“爱情已经使你所谓的这个低微的洗盆子姑娘在我眼睛里显得多么高贵,多么显赫,所以我明明看到了她那低微的身份,却等于没有看见,明明知道,却等于不知道。”他说,他对她的爱不是普普通通的爱,而是一种纯真的热情,除了“想使她爱我,使她用我的正当的爱情应得的爱来报答我以外,我什么也不想。”

阿凡戴诺在客店里住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第一次跟考丝丹莎谈话,并给她一封信,信中说:“如果你同意我用不辱没你的美德的方式娶你,随你要怎么考验就怎么考验我。让你相信我的忠实和真诚。”她看完后,当着他的面撕碎了,但没有发怒。

晚上,市长来客店访问,认为考丝丹莎长得确实漂亮,应是“女公爵”,不应是洗盆子姑娘。客店老板对市长说了实话,说这姑娘既不是他的亲属,也不是他的底下人,她是一个贵夫人的私生女。夫人临走时给她一根金链条,她从金链条上拿下六个环,说将来到这儿认领这孩子的人,会把这六个环带来的。她还拿出一张羊皮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把那些字曲曲折折地剪散了。她拿走一半,留下一半,一半字是另一半字的答案,拼在一起那些字才有意义。老板说,现在过了十五年一个月零四天了,还不见来接。他决定收她作干女儿,把所有的财产都给她。还说,“她有许多美德和优美的品质,对圣母非常虔诚,会念书写字织花边,歌唱得好,礼节方面谁也及不上她。”市长把“羊皮纸”带走了。

第二天,卡里阿佐的父亲唐·第阿果和阿凡戴诺的父亲唐·璜都来了。

女佣人对唐·第阿果说,“考丝丹莎比刺猬还要碰不得,是圣玛丽亚的信徒,整天价作针线活儿和祷告,她真是个地道的圣人。”原来唐·璜是市长的表兄,他是陪唐·第阿果来领这个姑娘的。唐·第阿果就是那个用暴力强奸了守寡的贵夫人后使她怀孕的人。贵夫人去世时,托底下人把真凭实据交给唐·第阿果,还为女儿准备了三千金克朗的嫁妆。市长拿出了羊皮纸,一对是:“这是真凭实据”,六个环也对。市长叫考丝丹莎认了父亲。市长把他们请到他家去。最后的安排皆大欢喜:阿凡戴诺和考丝丹莎结婚,卡里阿佐和市长的女儿结婚,市长的儿子和唐·璜的女儿结婚。

考丝丹莎和忠实的“马夫”一起过着幸福的日子。

作者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方法,歌颂了考丝丹莎的“美德”,赞美了贵族青年阿凡戴诺冲破等级观念,以“美德”为基础,同考丝丹莎真诚相爱的高尚情操。

考丝丹莎,美丽、纯洁而又稳重。在她“低微”的外表下,隐藏着“珍贵的品质”。

然而,她出身并不低微,她是大贵族唐·第阿果的私生女。那么,她的崇高品质是不是由于她出身高贵的缘故呢?塞万提斯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人文主义者,他并没有把考丝丹莎的个性、美德看作是高贵出身的产物,因为她父亲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大流氓,像这样的父亲难道能够给她带来什么高贵的品质和道德遗产吗?

塞万提斯认为,考丝丹莎的美德是她自己“修得”的,是现实环境造成的。

考丝丹莎从小生活在客店里。客店老板一是为了多赚几个钱,因为人们为了看一看考丝丹莎,就是没事可做,也都愿在店里多住几天。二是希望将来她的父母来领她时,得到一大笔抚养费,所以对她处处保护和关心。她在客店里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既不是店里的“底下人”,又不是店主人的亲戚,既是洗盆子姑娘,又不真洗盆子,只是管管盆子而已。这样,以其特殊的地位,完全有能力保持她的纯洁清白。同时,她自身严肃、谨慎,像“地道的圣人”一样立身行事。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清白,不让别人有和她接近的机会。对别人的赞美,她无动于衷,对别人的引诱,她置之不理。乌烟瘴气的生活环境使她“修得”了洁身自傲的个性,荒淫无耻的人世间,使她养成了冷若冰霜的性格。

她的美貌以及“无可指责”的品行,几乎使阿凡戴诺爱得发了疯。他从出身“低微”的洗盆子姑娘身上,看到了高贵的品行。为了得到她的爱,他不顾贵族出身,隐姓埋名,给客店老板记账、喂马,充当仆人。真诚的爱情使他抛开了世俗的偏见,冲破了封建等级的籓篱。

《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写了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儿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的故事。

在义斯德勒马都拉的一个镇子里,有位出身高贵的绅士,是一个浪子,叫费列波·德·卡里萨斯。他在西印度群岛攒了十五万克朗,到了老年,又回到塞维尔。他看中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莉奥诺拉,于是向她的父母求婚,订婚时给了她两万杜卡。但他忌妒心很重。他准备送给未婚妻许多衣服,可是他一件也不准裁缝给她量,而是找了一个高矮和身段同莉奥诺拉差不多的人替她。他把临街的窗子都用半截隔板遮起来,房子的平顶周围都砌了高墙,人在里面除了天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即使看天,也得把头完全抬起来,才看得见。老费列波还装了一个像修道院里的那种可以转动的箱子,办伙食的人把外面的东西送到里面去,不得进二门。他又配了一把万灵钥匙,用来开这所房子里所有的锁,老费列波甚至不准他屋子里有任何一种雄的动物,屋子里一切都是雌的,他白天担着心思,夜里不睡觉;他自己就是他这所房子的警察和哨兵,没有一个男子跨进院子过;他跟他的朋友们站在街上谈买卖,用来装饰他屋子的画,画的都是女人,花或者风景。?

在塞维尔,有一班专门寻欢作乐、游手好闲的人,开始注意这所房子,知道里面关着老费列波美貌的妻子。其中有一个叫洛依萨的青年和几个朋友商量,决心试一试,是不是可以用暴力或者策略来攻破这座防守严密的堡垒。

洛依萨经过精心策划,用他的琴声、歌声,终于使他跨进了院子,并博得了女主人的欢欣。为了在客厅里纵情唱歌、奏乐、跳舞,洛依萨给莉奥诺拉搞来一种油膏,让她涂在老费列波的身上,使他鼾睡不醒。

老头儿醒来后,发觉妻子正睡在一个年轻人的怀里。他吓呆了,满腔怒火,痛苦得连气都透不过来。他把莉奥诺拉的父母叫来,告诉他们,他所看到的一切。他说,他不采取普通的报复手段,因为,“我的报复将落在我的头上”。还对妻子说:“给引上邪路的姑娘啊,我并不怪你。”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留给莉奥诺拉的遗产倍上加倍。还建议她,等他归天以后,嫁给那个年轻小伙子。“我活着的时候,总是想使她高兴,我死了以后,也还是想使她幸福,想要她跟她一定很爱的那个人结合。”

费列波死后,莉奥诺拉进了修道院,洛依萨很失望,到西印度群岛去了。

作者写老费列波,娶了个小媳妇,因此,产生了很重的忌妒心。他惟恐年轻的妻子干出致他于死命的“坏事”来,就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把妻子锁在房里,不让她和外界接触,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她永远忠诚。然而,青春是锁不住的,不合理的婚姻是没有好结果的。作者在故事结尾时说:“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如果听凭人的意志自由发展,那就不能相信锁、转动的箱子和围墙;如果让一个年轻人去听你的装得一本正经的保姆的建议,那就更不能相信年轻人的天真和单纯。”费列波也自我谴责地说:“在所有人当中,我是最该受责备的一个,我早应该想到,一个十五岁的姑娘,跟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儿在一起过活,是多么的不相配。我就像条蚕,是作茧自缚。”

然而,在当时西班牙上层社会十分崇尚荣誉的情况下,这个忌妒心很重的绅士,竟表现出了如此仁慈、宽厚,作出了如此自我牺牲,这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但在塞万提斯的短篇故事中,类似的情节还不少。他自然也不相信封建贵族是善良、仁慈、宽宏大量的,但他好心地希望他们会这样做。这是作者自己的乌托邦,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梦。同时,在一些故事中,虽然作者反对等级观念,但那些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男女青年又都属于同一等级,而最终还是在贵族圈子里许可的范围内缔结姻缘。表现了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些短篇小说也是独具特色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鲜明、生动的个性。作者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来。例如,《吉卜赛小姑娘》中的普莱秀萨,她一开始就对安德鲁有了好感,但因门第悬殊,怕受骗上当;而封建的伦理道德,又不顾她个人的意志;她希望安德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又怕因此而失去了他。?就在普莱秀萨这种复杂的矛盾中,作者出色地刻画出她善良、理智和敏捷的性格。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也是很好的。作者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例如,作者在《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

中,对老费列波娶了个小媳妇,终日提心吊胆,怕戴绿帽子的忌妒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

《训诫小说集》,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短篇小说,给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这种体裁,作出了优秀的范例。

《堂吉诃德》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共分两部。第一部,1605年出版,第二部,1615年出版。它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塞万提斯故意模仿骑士小说的写法,写了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乔三次游侠的经历。

不久以前,有位绅士住在拉·曼却的一个村里。这位绅士有五十来岁,体格很强健。他身材瘦削,面貌清癯。据说他的名字叫阿伦索·吉桑讷。

这位绅士,一年到头闲的时候居多,闲来无事就埋头看骑士小说,看得爱不释手,津津有味,他好奇心切,而且入了迷,竟变卖了好几亩耕地去买书看,把能弄到手的骑士小说全搬回家。他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每夜从黄昏读到黎明,每天从黎明读到黄昏。这样少睡觉,多读书,他脑汁枯竭,失去了理性。他满脑子里尽是书上读到的什么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挑战呀、创伤呀、调情呀、恋爱呀、痛苦呀等等荒诞无稽的事。他深信他所读的那些荒唐的故事都是千真万确的,是世界上最真实的历史。

他终于完全失去了理性。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到各处去猎奇冒险。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他一一照办,要消灭一切暴行,承当种种艰险。将来功成业就,他就可以名传千古。他打着如意算盘,自得其乐,急于要把心愿付诸实行。

他头一件事,就是擦洗曾祖传下来的一套盔甲。这套盔甲已经生锈发霉,他用心擦洗干净。可是发现一个大缺陷,那盔并不是完全的,缺少罩在脸上的“面甲”。他巧出心裁,用硬纸板做了个面甲,装在顶盔上,然后试试是否结实,一剑砍下,把一星期的成绩都断送了。后来,他用几条铁皮衬着重新做了一个,这回不肯再试验,就当它是坚固的、带面甲的头盔。

他接着想到自己的马。这匹马是皮包瘦骨、毛病百出的,可他却认为是宝马良驹,心想:它主人是大名鼎鼎的骑士,它本身又是一匹骏马,没有出色的名字说不过去。于是用了四天工夫给马起名字。他拟了好些名字,又撇开不要,又添拟,又取消,又重拟。最后决定给它取名为“洛西南特”。觉得这个名字既高贵、响亮,而且又表明它从前是一匹平常马,从此以后已不是凡马了。

他也要给自己取一个中意的名字,想了八天,决定自称堂吉诃德。为替本乡增光,决定把自己家乡的地名附加在姓上,自称堂吉诃德·台·拉·曼却。

觉得美中不足,他还缺少个意中人。游侠骑士如果没有意中人,好比树没有叶子和果子,躯壳没有灵魂。据说他曾经爱上附近村子里的一个农村姑娘,名叫亚尔东沙·罗伦佐。不过那姑娘对这事一无所知。他认为,她可以算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一个公主、贵夫人的名字达辛尼亚·台尔·托波索。他觉得这名字悦耳、别致,而且很有意思。

他做好种种准备,急不可待,就要去实行自己的计划。觉得迟迟不行动,对不起世人。在炎热的七月的一个早晨,东方还没有放白的时候,他就顶盔挂甲,挎上盾牌,拿起长枪,骑上“洛西南特”,从院子的后门溜了出来。

这位冒险家,在炎热的太阳底下一边走,一边摹仿书上写的自言自语,巴不得碰到个人,彼此较量一下。他几乎跑了一天,没碰到什么可记载的事。

到傍晚,人马精疲力尽,饿得要死,想找个堡垒或牧人的茅屋去借宿。他见前面有个客店。这个客店在他眼里马上成为一座堡垒。凡是书上写的吊桥、濠沟等等,这里应有尽有。离客店还差几步路,他停下来,勒住马缰,等待个侏儒吹起号角,传报有骑士来临。可是人家连理也不理。幸好这时有个牧猪奴要召回麦地里的一群猪,吹起了号角,他这才志得意满地跑上去。店里两个妓女侍候他,他以为是美貌的小姐或贵妇人。吃饭时,他不让割掉系住头盔的带子,拿了东西却吃不到嘴,一个姑娘把东西送到他嘴里;喝洒怎么办呢?这还多亏店主,他拿来一根芦苇,把一头插在他嘴里,从另一头灌酒进去。堂吉诃德觉得的确是在一个城堡里,人家在款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