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梅里美
5458500000003

第3章 主要作品介绍(1)

《查理第九时代轶事》

《查理第九时代轶事》(1829)是梅里美唯一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一八二九年一月号的《法兰西评论》先发表了小说第十七章《个别的觐见》,三月初全书出版单行本,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小说形象地揭露了法国历史上有名的“圣巴托罗缪节”之夜血腥屠杀新教徒胡格诺的暴行。

巴黎。一五七二年。金狮客店挤满了被称为“赖特尔”的德国骑兵,他们是胡格诺教派的雇佣兵。客店老板是天主教徒,眼里挂着泪花凝神注视着混乱场面--“赖特尔”正在杀他栏里的鸡鸭,有的打开他的酒窖洗劫一空,有的在炉火上旋转着烤肉的铁钎

人们心里明白,新旧两个教派尽管已经讲和了,但和平的信誓只是口头上的,并非出于真心,两派的敌视情绪并未消除。一切都说明战争只是暂时停止,一切都暗示给人们和平是难以持久的。但人们管不了这许多,仍继续吃喝作乐。

这时,有个身材高大,穿着相当文雅的青年,骑着纯赭色的骏马,来到金狮客店门前,勒马下鞍。

客店老板马上从屋里出来,恭恭敬敬用手抓住马缰绳,并且凑到旅客耳朵边,说了一些有关新教徒和赖特尔的坏话。青年神态认真地对老板说,要是他知道跟一个新教徒说话,很可能会吃一顿马鞭的话,态度还是谨慎点儿为好。“怎么!你是个胡格诺!新教徒!”店老板惊叫起来,张皇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青年旅客走进店来,抬起饰有黑黄羽毛的大帽子的边缘,向围坐在一张被烟熏得黑黝黝的橡木桌旁的人敬礼。这儿一共有四个人。赖特尔们的队长,高大肥胖,年约五十,长着一只鹰嘴鼻,面色红润,从左耳到浓黑胡子里有一道宽大的伤疤。队长左边坐着一个小伙子,长得不错,气色很好,是队长的掌旗官。另外两个是年纪只有二十几岁的漂亮女人。

队长连忙向陌生的青年人还礼。陌生人说道:“我是新教派的绅士,我多么欢喜在这儿遇到我的几位教友,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就在一起吃晚饭吧。”他的潇洒的风度和文雅的谈吐,赢得大家的好感,于是“很荣幸地”

邀他入座。他们互相作了自我介绍。队长的姓名是迭特里茨·洪斯丹,陌生人叫柏尔那尔·德·麦尔基。队长一听,高兴地叫喊着;他说认识麦尔基的父亲,是在战场上结识的,而且像是“结交了一个知心朋友”。队长和麦尔基互相举杯祝酒,尽欢而散。

欢宴后的第二天早晨,麦尔基醒来,天已大亮。他到巴黎,准备拜见一个伟大的人物:新教首领,海军上将柯里尼。他身边带着父亲的介绍信,如能得到这个“集英雄与圣者于一身”的伟人的青睐,他麦尔基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但这时麦尔基正在犹豫,他是否应该先去见在国王轻骑兵营当营长的哥哥乔治。乔治在内战时期改变信仰而成为天主教徒,这使他和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从此父亲拒不认他,母亲和弟弟的态度稍微缓和些。

柏尔那尔·德·麦尔基为了充实空洞洞的钱包,到住在圣米雪尔桥边的一个制造金银器皿的商人家催讨一笔欠款。他刚到桥头,遇到几个打扮得相当文雅的青年人,高兴地臂挽着臂,哄笑着向前走去;其中只有一个人低头走路,好像无心参加同伙的作乐行为。“乔治!真见鬼啦,你为什么变得这么不高兴?半天不开口,都快成了苦行僧!”

“乔治”这名字使柏尔那尔听了浑身发抖。不一会儿,他听到一种熟悉而忧悒的说话声,谈起父亲再也不要见改变信仰的儿子,等等。这时,乔治无意中转过头,突然看到了弟弟柏尔那尔。他发出一阵惊叫,张开双臂,奔向弟弟,哥儿俩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互相询问一些情况之后,柏尔那尔被介绍给乔治的朋友们。

经过罗浮宫时,麦尔基看到许多打扮华贵的人从宫里出来。乔治把弟弟介绍给那些大人物,顷刻之间,他便认识了那个时代的无数名流。在名流中当然少不了宫廷贵夫人。麦尔基发现大家都向一个身材很美的夫人行礼。他问那是谁?人家告诉他,那是蒂娅娜·德·土尔芝伯爵夫人,是宫廷中著名美人之一;因为争宠,年轻风流哥儿们,已为她进行过二十次决斗了;现在被一个专横跋扈的花花公子柯曼治紧紧追逐不放。他扬言,有谁胆敢爱上土尔芝夫人,他一定要杀死谁!

柏尔那尔被几个青年人请去参加他们的酒宴;之后,乔治领着他回到城里自己的家中。哥俩在休息时很自然地谈到信仰问题。弟弟问哥哥难道真是心口如一地背弃了他们一家人的信仰?乔治一口肯定家人的信仰从来就不是他的信仰!他认为那些用鼻音说教的牧师都是虚伪的!他说他是改变了信仰,但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智,很难说对两派的异教邪说相信到什么程度。

乔治对弟弟说:“我当初是新教徒,我可并不相信布道;我现在是天主教徒,我可也不大相信弥撒!呃!妈的!我们内战中的残忍行为还不够把最顽强的信仰连根拔掉吗?”柏尔那尔有些迷惑不解。乔治继续他的理论。他认为两个宗教差不多。但他觉得和天主教徒似乎更能相处,不像跟新教徒那样,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主张。接着他对柏尔那尔说,谁都说那个圣母像美丽,其实那是意大利一个娼妇的肖像;可善男信女们相信这个冒充的圣母像,在她面前画着十字,在神甫的小屋里忏悔,每礼拜都去作弥撒。真是好玩极了!因为作弥撒时可以看到不少漂亮女人。柏尔那尔·麦尔基听后忍不住笑起来。

突然,乔治一脸正经地问弟弟,到巴黎,进宫廷,究竟想干什么?麦尔基说,希望把他推荐给海军上将柯里尼,并想参加他就要在西班牙发动的战役,最好能在上将的直接指挥下打第一仗。乔治表示能够理解弟弟的志向,并且告诉他要见机行事。

经过一番考虑,柏尔那尔·麦尔基决定单独去沙蒂温官邸拜望海军上将柯里尼。麦尔基来到官邸大院,那里挤满了人,费了很大劲才走到一间宽大的前厅。他被一个穿黑衣的承宣官领到柯里尼所在的回廊里。

那里大约有四十多人,--若干大人物、绅士、牧师等,恭敬地围侍着海军上将。他穿着朴素的黑色服装,身材魁梧,背有些驼,光秃的额头上有许多皱纹,一部白色长髯,飘垂胸前。这个伟人是英雄与圣者的化身,在他同教人的眼里,声望远比一位国王要高。麦尔基见此情景,由于过分敬仰而产生的激动,使他趋向前时,身不由己地屈膝到地。柯里尼接过青年递过的信札。他一望封口的徽志,便知是老战友麦尔基男爵写来的。当他知道眼前的小伙子就是老麦尔基的儿子时,高兴地向周围的人们说,希望大家十分友好地对待这个青年,他跑了八百多公里路来找我们,想做我们的人。这位新教的“党魁”话音刚落,麦尔基就受到二十个人的热诚拥抱,并表示愿为他效劳。柯里尼又对麦尔基说了一些语重心长的话,相信他不会同自己的“祖先的血统背道而驰”;最后希望麦尔基常去看他,并把他“当个朋友看待”。

麦尔基后来和乔治谈到柯里尼时说,他为人“和善得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新教首领的教诲。

马德里皇宫。国王查理第九慢腾腾地穿过一条回廊,那里站着所有应该陪王驾狩猎的人。他心不在焉地听臣仆们对他说的话,时常粗暴地回答他们所谈之事。当他走过麦尔基兄弟面前,乔治屈膝致礼,并向他介绍新掌旗官--柏尔那尔·麦尔基。麦尔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国王高兴地说,他已听他的“父亲”(查理第九对柯里尼的亲切称呼)谈到站在他面前的这个远道来巴黎的青年。当麦尔基告诉国王他是新教徒时,国王并未有什么特殊表示。

国王离去后,回廊变成了贵夫人和骑士的天下。这里美女如云。土尔芝伯爵夫人是宫廷里最为人称道的美人。她在这篇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她穿一身轻便雅丽的女骑士服,没有罩假面具。她那洁净的皮肤白得耀眼,和乌黑的头发互相掩映,黑白显得格外分明。两道弯眉的眉头尖几乎相连,给她艳丽的脸庞平添了一副硬心肠或者毋宁说是骄傲的神气。她那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流露出一种瞧不起人的冷漠表情;但从一席生动的谈话里,人们又会看到她的双瞳放大和扩张,目光突地变得火一般热,纵使一个十足自负的道学先生,也不容易抵挡住那种眼神的魅力!

“呃,土尔芝伯爵夫人!她今天多漂亮啊!”廷臣们啧啧称道。每个人都挤过去看个清楚。麦尔基恰恰站在她经过的地方,一看到她那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貌,自己吓得一动不动,直到伯爵夫人宽大的丝袖碰到他的短袄时,他才想起要对宫廷第一美人让路。

土尔芝伯爵夫人注意到这个新来青年的特殊表情。她由于心头作喜,才肯抬起自己美丽的眼皮盯了麦尔基眼睛一会儿,麦尔基即刻低垂目光,两颊羞得通红。伯爵夫人微笑着,并在路过的时候,故意让自己的一只手套落到我们男主角面前。麦尔基却一动不动,魂灵儿早出了窍,连想都不曾想到应该把手套拾起来。此时,麦尔基背后有个金栗色头发的年轻男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柯曼治),粗暴地推开他,上前抓起手套,恭敬地吻了一下,递给土尔芝夫人。她并未表示感谢,掉转身向着麦尔基,极端蔑视地打量了他几眼。

正巧,她发现乔治营长就在她左右。“营长,”她高声说,“告诉我,这个大傻瓜是从哪儿来的?从他的谦恭态度来看,他一定是个胡格诺吧。”众人一阵哄笑,使这不幸的人感到异常狼狈。乔治赶紧出来“救驾”。他对夫人低声说:“他是我弟弟,刚到巴黎三天。他,还得由您来加以熏陶”土尔芝伯爵夫人跟营长到远处的一扇窗口,但走路时,还回头望了麦尔基一眼。

麦尔基刚才由于美丽的伯爵夫人的出现,弄得眼花缭乱,心里渴望再看看她,却无论如何也抬不起眼皮来。此刻他觉得有人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原来是德·霍特罗伊男爵,他是乔治的友人,是来开导麦尔基这个大傻瓜的。当他告诉麦尔基有人侮辱了他,麦尔基还迷惑不解;男爵让他对粗暴无礼的人一定要进行报复,他还不知说的是谁。男爵说,就是那个追求土尔芝伯爵夫人的柯曼治;又说,夫人掉在地上的手套,是等麦尔基拣起来送给她,可是那个人却抢了这种荣誉;再有,那个人还在背后讥笑人,所有这一切不进行报复就不是绅士,不是上等人,不是一个真正的骑士!于是,麦尔基在男爵的“关怀”下,准备和柯曼治决斗。

但现在首先都要陪国王查理去打猎。土尔芝伯爵夫人、柯曼治、麦尔基,都参加了,不过他们各怀心腹事。两个骑士尾随伯爵夫人左右。他们各有一匹好马,跑到离人群相当远的地方,夫人终于对柯曼治下了最后通牒。她说:

“我,我累了,我就呆在这儿。德·麦尔基先生陪着我。喂,你走吧。”柯曼治还想赖着不走。夫人面有不悦之色,说:“难道还要我对你说第二遍吗?”

柯曼治不敢抗命,但内心的嫉恨已流于言表:“我懂,夫人。不过,这个乡下小白脸恐怕也不会长久陪您作乐的。回头见,德·麦尔基先生!”他狠狠地吐出最后几个字,拨转马头,加鞭跑去。

土尔芝伯爵夫人和麦尔基并辔而行。麦尔基对夫人给他的偏爱感到骄傲。但夫人关心的是麦尔基的武艺如何。她说,“在我们生存的国度里,绅士们对剑术方面的修养,比那些专业剑师还高明。”他本想对她瞒住决斗的事,可是伯爵夫人什么都知道了。她提醒麦尔基,他在和一个最可怕的人打交道。她说:“柯曼治是我们这个充斥着强盗的宫廷里最高明的剑手。”他告慰夫人,他一定尽力而为。

伯爵夫人还有一件事不放心,那就是作为异教徒,麦尔基除了生命之外,还得拿灵魂来冒险。她想顺水推舟,试试自己的力量,看看麦尔基能否像他哥哥乔治一样改变信仰。夫人的初次试探,以失败告终。但她决不死心。接着,她谈到罗马天主教徒如何相信圣者遗物能保护身体和灵魂的奇妙功能。

麦尔基似乎有点儿信,并示意也想有一件圣者的宝物。伯爵夫人即从她的胸部上拉出一个扎着一条黑带子的扁扁的金质小盒子,要他挂在自己的脖颈上,并嘱咐他一定要注意保管这神圣护符,千万不能亵渎它!土尔芝夫人是个很厉害的女子,她不肯轻易放松到手的“猎物”。她问麦尔基能不能为了她而改变信仰?又问,一个新教徒和一位不同宗教的女人谈爱情,这种心口如一的爱情能否具有改变信仰的力量?麦尔基头微低着,他内心里有些矛盾:土尔芝夫人情意深笃,可外省新教徒的意识又是那么强烈。

突然,一阵号角声传过来。伯爵夫人未等麦尔基作答,即打马奔驰而去。

他紧跟其后。不一会儿,他们就与狩猎队伍重新会合了。

人们正在追逐一只鹿。有几个骑士下了马,拿起长木竿子,逼迫那可怜的动物再往前跑。但它耗尽了气力,气喘吁吁,伸着舌头,摇晃不定地乱跳乱跑。相反,猎狗群加倍强烈地向它进攻。小鹿拼命抵抗,它背靠一棵大橡树,勇敢地用头去和猎狗搏斗。首先袭击它的狗被鹿角叉撞穿了肚皮,抛到空中。

这时,只见国王查理第九轻捷地从马背上跳下来,手里拿着猎刀,灵巧地转到橡树后面,一反掌就砍断了鹿的后腿。可怜的小鹿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顷刻间,二十条猎狗一齐冲到鹿身上,分头咬住各个部位,使它一点不能动弹。大滴大滴的泪珠从鹿眼睛里流下来。

国王兴奋地叫喊着:“请夫人们走拢来吧!”夫人们应声而来。“喂,‘巴尔巴伊奥’!”国王一面喊着,一面把刀子刺入鹿的肋间,并把刀刃在伤口里旋转一下,使伤口愈加扩大。鲜血汩汩地往外冒,溅满了国王的面孔、两手和衣服。

“巴尔巴伊奥”是天主教徒对卡尔文新教徒的蔑称;国王的行为博得了一部分人的喝采。有个年轻人却大声说了一句“国王的态度像个屠夫!”说这话的是海军上将的女婿。耳长腿快的廷臣把这种反感向君主作了报告,君主对他称之为“父亲”的人,耿耿于怀。

猎狗群贪婪地把鹿的五脏一扫而光。全宫廷的人在欣赏了这幅快乐的景象之后,重新上路回巴黎去了。路上,麦尔基对哥哥谈起由于受侮而要决斗之事;乔治劝阻无用,只好答应他第二天陪同前往克列尔克草坪。

克列尔克草坪是风流雅士们进行决斗的圣地。柯曼治被称为“雅士之王”,以剑术高超,为人残暴而著称。他在决斗中善用诈术,前后有五六个雅士已丧命在他的剑下。乔治很为弟弟担心。他以息事宁人态度对柯曼治说了一些不失尊严的和解话。傲慢好斗的柯曼治报以冷笑。这激怒了柏尔那尔·德·麦尔基。他不要哥哥再说半句废话,定和柯曼治决一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