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5463200000020

第20章 随笔的文体特征及其他

一一“当代名家随笔丛书”编者的话

近些年来,随笔大有兴盛起来之势。发表随笔的刊物除广州花城出版社的《随笔》及新近创办的各家散文杂志之外,各种报纸的副刊、星期刊、周末版、月末版均辟专栏发表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随笔;与此同时,各家出版社接连推出好些套随笔丛书,竞相展示随笔创作新收获与新风貌。随笔创作正在悄悄地“火”起来。

写、读随笔的人多起来,人们自然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随笔是什么?作为一种文体,它有什么特征?近年来随笔悄悄“火”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去年编了一辑“当代名家随笔丛书”,今年又续编第二辑,对这些问题不能不有所思考,也有些粗浅的看法,兹略陈述于下,供读者参考。

随笔是散文之一种,是种既古老又新鲜的文体。说它古老,是因为它自古有之,有时还相当兴盛过;说它新鲜,是近年来不少作家又对它感兴趣,赋予这种文体以新的生命。一般说来,随笔应该说是散文中发议论较多,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写得比较随意,语言又比较讲究的那一种,它的题材不限,写法也因人而异,近似于杂感或杂文,但又不同于杂感或杂文;它同小品更相近,难以区分。至于说到它的文体特征,老作家汪曾祺曾经这么说:“随笔大都有点感触,有点议论,夹叙夹议。但是有些事是不好议论的,有的议论也只能用曲笔。随笔的特点恐怕还在一个随字,随意、随便。想到就写,意尽就收,轻轻松松,坦坦荡荡。”(见《(塔上随笔)序》)这段话,大体把随笔的文体特征道出来了。如果要说得细些,是否可以这么说,具有理趣和情趣,写得随意,是随笔这种文体的三大特征。所谓理趣,指的是好的随笔大都对生活每每有自己独到的发现,蕴含着一种能给人以某种启迪的哲理,闪烁智慧和思想的火花。这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思想或哲理,在艺术鉴赏中即形成一种理趣;具有理趣是随笔这种文体的重要特征。当然,随笔中所蕴含的思想或哲理,往往不是直接由作者道出,而是像汪曾祺所说的那样用曲笔,进行夹叙夹议;或由作者在夹叙夹议中点出,或由读者在阅读中悟出。这正是它不同于纯用议论进行推理的论文或杂文之处。正因为它多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议论,多用曲笔,用形象或意象去点化某种思想或哲理,因此,它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理趣。至于情趣,我们认为,这指的是一种饱含感情的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境界。古今佳作,都是以情纬文,随笔也不例外。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所强调的“为情而造文”的主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些看法,都是强调情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的。当然,他们所说的情,是一种发自作家内心的真情,这种真情汩汩流淌,创造出一种饱含感情的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境界,就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情趣。而且有这种情趣,正是文学作品打动人的原因之一。当然,随笔中所具有的情趣同诗歌或行情散文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形成的情趣不尽相同,随笔中的情趣与理趣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它所蕴含或抒发的感情常常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与理似难以分割开来。这是我们读随笔时的一种感受。至于说到随笔的另一特征“随”字,汪曾祺所说的“想到就写,意尽就收,轻轻松松,坦坦荡荡”十六字箴言已经道明其含义;当然,说到这二特征,也会想起苏东坡所说的行文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一形象概括的名言,这一名言不仅道出了一般散文的行文特点,更是道出了作为散文之一种的随笔的文体特征。当然,随笔看来行文如行云流水,其特点在一个“随”字,究其实,其语言还是比较讲究的。没有很好的语言功底的人是写不成好的随笔的。随笔的“随”字,另一方面指的是随笔的语言风格比起别的文体来更加多样,或高雅,或俚俗;或温柔敦厚,或金刚怒目;或风趣调侃,或严谨古朴;或平实,或诡奇,各种语言风格均可以写成令人击节称赞的佳篇。我们所说的随笔作为散文之一种的文体特征,只是我们阅读随笔时的一些感受,姑妄言之,仅供参考。

至于说到近年来随笔“火”起来的原因,我们想不外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反映了作者和读者审美多样化的需求。无论是作家喜欢写随笔,还是读者喜欢读随笔,皆出于此因。因为随笔写起来比较随意,篇幅比较短小,又常常有思想火花的闪烁,于是不少作家,评论家和学者把它作为写大作品或大部分论著之余的一种过渡和补充;当然,也有一些作家是以写随笔为专业的。不管是哪一种,都反映了他们审美的多样化。读者们之所以喜欢读随笔,更可以作如是观。读者们既可以读称之为时代丰碑的长篇巨著,也可以欣赏明亮璀璨如粒粒珍珠的随笔,而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纷至迭出的时代,读者们喜欢读随笔,自然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既表现了他们审美多样化的需求,也是时代变化之使然。其次,作家軎欢写随笔,尤其是读者喜欢读随笔,还表现了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写、读随笔都需要有思想,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也需要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因此,随笔这种文体的兴起,是否可以从中看出我们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果如是,当是件幸事。当然,近年来随笔之兴起,甚至“火”起来,同全国各报的副刊或月末版、周末版、星期刊对随笔之需求也有关,这自是不待言的了。

为了展示近年来随笔创作的业绩和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比较好的随笔读本,1993年我们编辑出版了“当代名家随笔丛书”第一辑,收人汪曾祺的《塔上随笔》、林斤澜的《随缘随笔》、李国文的《骂人的艺术》、蓝翎的《静观默想》、邵燕祥的《自己的酒杯》、王蒙的《逍遥集》、张洁的《阑珊集》、何西来的《横坑思缕》、刘心武的《富心有术》等九位名家的九本专集;1994年,我们循着原有的宗旨,续编本丛书第二辑,收人张承志的《大地散步》、流沙河的《南窗笑笑录》、忆明珠的《落日楼头独语》、叶楠的《苍老的蓝》、唐达成的《淡痕集》、艾煊的《金陵,秣陵》、陈丹晨的《枯荷听雨》、从维熙的《面对秋阳》、陈村的《百年留守》、袁鹰的《一方净土》、韶华的《谈天说地》等十一位名家的十一本专集。两辑共二十本专集出版发行一年多以来,蒙受广大读者厚爱,我们深受鼓舞。作为一桩文学事业,抱着固有的宗旨和循着一二两辑的编辑体例,我们在群众出版社的领导和文艺编辑室的编辑,尤其是本丛书的责任编辑张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续编本丛书第三辑,共收入全国各地十位名家的十本专集,献给读者,以便给本丛书的编辑工作画上句号,也为读者提供一套包容三十本专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九十年代随笔创作业绩的随笔读本。限于水平,琉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方家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199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