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活中的管理学
5483600000010

第10章 管理的方法论(3)

3.我们平时应多与人沟通,从别人眼中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即使有什么误解,也能得到及时的消除。尤其是在别人提意见或批评时,我们更应认真对待,并以谦逊的态度请教对方应如何改进,而不要用“嘻”、“哈”的办法“一笑而过”,不予理睬。这样,多多沟通,加深了解,也就成了彼此增进友谊的起点。

如果下属是"狼",管理者必须是"虎"

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是一个支配与被支配,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领导者扮演的角色时组织的纲领制定者,下属则是执行者。打个比喻来说,领导者是舵手,下属是船员。下属在领导者指引的航线上运行。组织规模越大,领导者的导引越重要,组织越小,下属的积极性就越重要,执行能力关系到了组织的持续性发展。

领导者要时时刻刻保证自己具备掌控能力,如果说下属是狼的话,那么,领导者就必须是虎。

狼性凶残,富于执行力,但是,也野心勃勃,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的话,则可能成为祸患。

领导者则需扮演虎的角色,虎是百兽之王,震慑住狼群,让狼群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欧洲著名足球俱乐部皇马,被称为"银河战舰",队中曾经明星云集:齐达内、菲戈、罗纳尔多、卡洛斯、劳尔、欧文、贝克汉姆,所谓"七星闪耀"。这些大腕,全部都是世界足坛的风云人物,几位球员曾多次获得过"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称号,也都是各自国家队的核心,诸如"外星人"、"艺术大师"、"任意球大师"等称谓也都闪耀足球江湖。但就是这样一支球星云集的球队,却接连在冠军杯和联赛中比赛失利,也直接导致了当时的主教练卡马乔的"辞职"。

卡马乔的辞职,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球队的战绩不理想,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球员与主教练之间产生了矛盾,有的球员利用自己在队中的影响力,联合其他球员抵制主教练,甚至消极对待比赛。卡马乔辞职的时候,媒体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无法掌控球队以及这些大牌球星。球队希望招揽和培养一批有实力的球员,但这些实力也成就了球员的影响力,球员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主教练的掌控范围,所以球队的失败以及主教练的辞职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团队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团队的努力结果,也需要领导的指导,如果,领导不能掌握和驾驭,那么团队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团队成员的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团队的管理者要能够控制和驾驭这些成员,使其按照团队目标实现的原则进行行为选择。

现在国内流行一种“狼的文化”,但是,不知有没有想过,如何来驾驭这群狼。

下属们都成了狼,那么自然很容易达成一些目标了。可是,面对群狼,谁又能驾驭得了呢?谁又能高居于生物链的上层,驾驭的了和管理得了群狼呢?

"把下属培养成一群狼"。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拥有很强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但是,不能不知道,既然是有能力的"狼",那管理者就需要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他才能够实现其对下属的领导,否则整个队伍就将失控。

曾经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很注重培养接班人,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最后却成了吃人的"狼"。原来,他有一个下属,非常有能力,于是这个老总就重点培养他。不仅为他提供很多的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带他结识了很多行业内的上层人物。在企业里,也树立他在其他下属中间的威信,对于这个下属的建议,这个老总总是十分重视,有时候为了顾及这个下属的颜面,老总甚至完全听从他的建议。很快地,这个下属就获得了很多人的拥护,用一句老话讲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位老总,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接班人,自己可以退居二线了。

这位老总做了一些准备,把这位下属提拔到常务副总的位置上,企业的一些运营管理事务都交由其处理。老总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把老总的位置交给他。但过渡期还没完,老总与这位下属就开始争权斗争。最终,这位下属离开了企业,而且不仅是他走了,他还带走了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骨干,更带走了大量的企业客户。这位老总因此大病一场。

老总之所以由最初的重点培养,到后来的把对手扫地出门,就是由于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掌控这匹"狼"。当老总把公司运营的事情交给这位下属处理后,他往往独断专行,有些重大的事情居然事先都不和老总商量一下,他提拔自己的人,以前和老总一起打江山的人都被撤职或者降职,在一些重点经营战略上,经常与老总的思路出现很大分歧。由于其他一批中高层管理者已经是对方的人,老总的政令甚至要通过这位下属才能实施。老总已经感觉到,自己辛苦创立的企业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最让老总心里不安的是,最近有人向自己汇报,这位下属正牺牲企业的利益而获取个人收益。经调查后,一切都属实,老总没有办法,只有夺回企业的控制权。

看了,这个故事,很多人也许想,把下属都培养成狼,岂不是很危险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把下属培养出来并不是一见错误的事情,错在,管理者不能让狼群放任。

而是应该让狼群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下属是"狼",那么管理者就必须是"虎"。无论下属有多强,作为领导者都要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足,就很容易被下属凌驾于自身之上。

这样就很容易丧失自己的威信,使企业陷入困境,为人所控制。

其次,要你都能够控制住他。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的骨头。屠户路上遇到两只狼,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追赶,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把骨头投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止追赶,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仍然跟从。骨头已经投完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处境困窘,害怕前后两个方向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个大麦场,场主人堆积柴草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劈了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其中打洞,它想要钻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对待狼一样的下属,不需要像故事中屠夫一样,但是,却一定要有自己的办法和手段,始终让狼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至于为害,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自己的目标,不至于乱了阵脚。

把下属培养成"狼"是指对其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忽略了对下属的思想教育,如果缺乏必要的忠诚度培养,有没有屠夫的手段,那么被咬伤一口是很正常的。用人第一是可靠,不可靠的人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可靠,得到的结果也不可靠。

管理者作为指令的发布者,下属是其指令得以执行的关键,两者配合才能达成管理的愿望。如果下属的行为不能掌控,那么管理工作就时很失败的。如果控制不住,那么,就不是自己的,因此,把下属培养成狼之前,先把自己培养成老虎吧。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互动才能带动组织正常的运转,如果搞不好这个的化,组织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各个组织来说都会是一个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2.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左右成员的行为选择,那么团队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团队成员和管理者之间是一场力量的对比,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如果管理者取得了胜利,那就"一切尽在掌握",否则就会管理失控。

3.一个人的破坏力是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的,一个人的能力越高,其目标也就越远大,胃口也就越好,如果不能控制他们,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就很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而且是可怕的敌人。

不要总用老眼光看人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如果总是停留在原地踏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那么就往往会陷入困境。

老眼光看人就决定了,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判断时不是客观的面对,而是带着主观的判断。很多人在做事情时,之所以犯了轻敌的毛病就是犯了老眼光看人的错误。

刻舟求剑的故事大家学过,不就是这样一个僵化做事的典型嘛: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世界已经变化了,失掉的剑在运动中已经变化了位置,而这个人还僵化的要在船上同样的地方寻找,不是很可笑么。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么。

我们对待下属不是很喜欢揪住下属的小辫子不放松,让下属始终处在恐慌之中,不能够关注到下属的点滴进步,在安排工作时先入为主,最后,往往处理不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资治通鉴》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到浔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正是由于孙权有极强的识人之明,这才使得吕蒙没有被埋没,最终,为吴国挖掘了一个出色的将军之才。

吴国也正是在这些将军的辅佐之下才能够兴旺发达,称为三国鼎立中的一霸。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另一方面,老眼光看人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在中国和伊朗足球比赛中,伊朗队员却轻易的败于中国这只经验不丰富的足球队。

这也要归咎于老眼光看人上了。

从1994年之后,中国队已经14年没有在90分钟内赢过伊朗队,相反却多次受到对手的羞辱。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997年十强赛两次都被对方打进四个球后,伊朗球迷从此遇上中国队就舞动四根手指。这样的难言之隐,怎么就让执教才第二场的高洪波就一洗了之?

其实很简单,伊朗败就败在一个“经验”上。

对中国球迷来说,这真是一场奇怪的比赛。怪就怪在,主队都是陌生的,首发阵容竟然有7名从来没有一场国际A级比赛经验的新人。如果你不常看中超联赛,根本就搞不清穿着中国球衣的谁是谁;而客队却都是熟悉的,1998年像马达一样把整条中国队左路防线冲得七零八落的马达维基亚,在德甲名声响亮的卡利米和哈什米安,还有那个在多哈亚运会上把球停在球门线上不射,再招呼队友上前庆祝,以示轻慢的博哈尼。有点血性的球迷,对这几张伊朗球员的脸,看过了都忘不了。

奇怪的是,如此大牌云集的伊朗队怎么就输给了一支“新兵连”?

比赛一开场,伊朗队就展开熟悉而令人生畏的攻势,根本就没有作客的意思,也丝毫没有为几天后的世界杯预选赛留点气力的想法。大概在骄傲的伊朗队员看来,吃掉中国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速战速决最省力。

这说明,伊朗虽然是把中国队当成预选赛对手朝鲜队的假想敌,却并没有真正研究目前的中国队,还是按照经验和记忆在踢球。

队长马达维基亚说:“这名球员对于中国足球有着美好的记忆”,理由是“马达维基亚在18岁时便攻破过中国队的球门”——古特比说的是1997年的亚洲十强赛,当时中国队在主场大连金州两球领先的情况下被伊朗队连入四球,马达维基亚因此一战成名。

马达维基亚更有意思,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队现在有哪些球员,他对中国足球的记忆甚至还停留在郝海东、李明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办法,谁能去指责胜利者的傲慢呢?

其实老的中国队,实力也绝不至于被伊朗队见一次灭一次,连还手机会都没有,说白了,就是被人打怕了,两军对垒,气场不在,未战先怯,还打个什么劲!

结果,伊朗队败给了一个新兵连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老眼光看人,是一种懒惰的思想,是不能正视现实的表现,不仅仅会给组织的发展带来障碍,也会让组织的发展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

老眼光看人更是一种对人的不尊重,是一种对对手的不尊重,不仅仅是忽略了对手,同时,也忽略了自己的,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很容易出现主观主义的情况,不能够根据变化的现实,找到合适的途径。

出现失败的时候就不奇怪了。也学在大声惊呼也不管用了。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不要总使用老眼光看人,对于世界的变化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2.老眼光看人的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