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活中的管理学
5483600000012

第12章 以"一颗感恩"之心善待员工(1)

不要拿姚明比身高

我们大家都知道姚明,姚明是国际巨星,姚明的身高大约有2.29米。相比普通中国人来说,姚明的身高可以说是遥不可及。说句玩笑话,就是花一辈子的时间也不可能追上姚明的身高。

谁要试图和姚明比比究竟谁高,简直是一个实在难以完成的任务。

一个人在设定目标和标准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设定的目标比较高,超出了实际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那么,想达成目标和目的就很难了。

有一次,朋友在旅游的时候,进入旅游区,旅游区有一个规定,根据规定,凡是身高在1.2米以上都需要购买全票,而在此标准下则需要购买半票。恰巧,需要买票的小家伙身高1.3米,需要购买全票。

在买票之后,朋友说:"半票,其实就是儿童票。真不知道,一个身高有残疾的成年人,是不是也购买半票?"说起来,也真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啊。

标准对指导行为选择,从而规范行为,并且可以作为评判基础,便于进行管理和维护公平,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契约制为基础的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各个企业之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行为标准和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奖惩标准。而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之中,就会涉及标准量化的问题。任何量化,必须首先确定何为起点,何为终点,这样才可能对过程中的各参数变量进行量化。这就如同物理中,对距离的定义一样,首先要确立参照系,才可能进行距离的确定。

参照系的选择,对最终的标准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也将最终影响到考核的结果。

例如,如果一个人和姚明比身高,那么考核结果一定是负数;但是如果和潘长江相比,考核结果又肯定是正数。

在标准制定后,符合标准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标准的就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思维。但有时由于标准设定参照系有问题,标准本身也存在问题。

有一家公司,因为新任总监的问题,一位高管和六位大区销售经理辞职。经过咨询顾问调研之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新任营销总监制定的新考核标准。

信任的总监是公司从行业内领先的对手公司那里重金礼聘来的,在业内很有名气,曾经创造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但是,新任总监一上任就下达了年销售额的新标准。并根据自己的判断,重新制定了各大区的考核标准。

但是,在经过新的量化考核后,接近一半的大区经理由于没有完成指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而其中六位大区经理由于不接受处罚,毅然辞职。

说句公道话,总监根据自己的判断制定新的标准也没有什么错的,希望提高提高销售额也不能说错。

主要的问题在于他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新任总监的标准是以曾任职的行业领先企业销售额为参照系德,根据这个来确定新的销售额度,那么很容易的就压垮了这些大区经理。

两个公司的环境等等都是不同的,其竞争力、资源支持等条件都不相同,如果两者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么现任公司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挖他过来了。也正是由于他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这才导致员工不能适应公司的环境,最后,导致大量员工辞职。

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如果只是按照学历来进行参照系选择,那么学历低能力的人就很容易比低学历高能力的人高。这样就不利于真正人才的脱颖而出。

相反的,如果能够按照能力来选拔人才,那么就能够把真正企业需要的人才选拔出来,让有能力的人居于企业的高位。虽然,高学历的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是相对来说,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划算的事情。

有一位企业老总朋友,总是抱怨下属不上进,在他眼中,还没有哪位下属能令他满意的。这位老总总是以自己为参照系,拿员工同自己相比较。

顾问就对他说:"在你的公司里,又有几个人能完全超越你呢?如果都像你一样,那么他们就不会仅仅是打工者了,他们自己就是老板了。"

其实,这位老总希望下属都比自己强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他仅仅以自己为标准来考核下属,就很难发现下属的优点。

这就如同一名运动员,110米栏已经跑13.7秒了,成绩虽然不错,但是,相比起来刘翔差的就远了。当然,如果都跑的和刘翔一样,那么刘翔也就很难称为冠军了。对于下属的要求要适当。不然的话,下属在管理者眼中永远都是无能之辈。

如此一来,管理者总会看这下属无能,让他欣赏下属就难上加难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选错了参照系,可能会时刻活在失落之中,坏心情多了,怨气多了,牢骚也就多了。

作为管理者,选错了参照系,就会对下属做出错误的评判,对工作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最终导致结果的无法实现。因此一定要注意参照系的选择。需要记住的是:标准以下的不一定就是不可取的,因为很可能是你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标准制定的合理与否往往称为员工能否发挥自己才能的重要条件。

2.不同的参照系,也会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认知程度。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部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我们所有发展不起来的问题都是思路问题,不是缺人是缺思路;不是缺件是缺思路。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很多公司老板对待员工苛刻,不肯给员工们加工资,提高福利,认为这样的话会使得员工不努力。相反的,对待员工苛刻的公司往往向心力不足,已有风吹草动,员工就可能背弃了公司。公司的发展动力和后劲都不足,可想而知,还有什么发展的可能性呢。

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如果没有吃饱的话,他就会大哭大闹,让你不得安宁。如果,这个时候你把奶瓶给他,孩子十有八九会立刻停止哭闹,而去享受眼前的美食。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了,他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顿美味了。

长大的孩子需要的就可能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他也可能为了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而与你据理力争。人类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即发展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基本物质需求,第二个问题属于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问题。

人的问题只有两个,同样地,可以把员工管理中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问题: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类需求是员工对企业满意度的首要衡量因素,而员工的满意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选择,最终影响管理绩效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员工出来打工的目的就是为来改善生活,为了生活得更幸福。如果老板忽视了员工的内在需求,只是一味的压榨员工,以至于员工生活失去了动力,前途没有了方向。那么,他怎么会有工作热情呢?举个例子来讲,如果员工连饭都吃不饱的话,那么同员工讲什么愿景、团队,显然是徒劳的,也是不现实的。员工在无法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情况下,大多只会关心自己,而不会在意其他别的什么。

要向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员工"画饼"。

他们不仅仅知道"引之以梦",更明白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填满员工的口袋。

一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能满足别人多少,越是能让别人满足,就越能影响别人。在管理工作中,组织的平衡、稳定非常重要,很多管理者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稳定军心。

有些管理者总喜欢员工能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要员工去关注公司的未来发展,去看自己明天可以拿多少钱。然而,却不是去解决员工的待遇问题。员工的待遇问题虽然不是员工对于公司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是,这却是员工们唯一可以量化的标准。

管理者要影响和领导员工,首先就是要解决员工们的生存的问题。解决了员工们的生存问题,员工们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让自己的努力和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了。

如果这时候,员工只拿十分微薄的薪资,食不果腹自然朝三暮四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对企业的留恋了。

离职是很正常的事情。满足员工生存需求,很多时候可以成为企业留人的很好办法之一,因为它增加了员工离职的成本。

员工的基本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员工就会产生新的需求,比如工作平台、机会等。每个人都有一条向上的路,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他对成就、认同等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这个时候,管理者要重新定义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机会。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有这样一个观点:让下属跳起来摘苹果。

也就是说,我们在给下属制定目标的时候,把目标制定得比其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要高一点,需要他努力做才能够实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高目标对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显然非常有用;另外就是要让下属在组织以及工作中永远有目标,以避免让他产生没有发展空间的情绪。其实,也就是给员工一定的挑战,以满足他对工作挑战的渴望,这是让员工吃饱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解决员工发展问题,还是一个让员工"吃饭"的问题,只不过以前的胃口小些,现在的胃口大些。

如果能够让员工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那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管理者,他一定可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使之按照管理者希望的轨迹行进,因为管理者手里拿着员工的"饭碗"。各位从事管理工作的朋友们,你让你的下属吃饱了吗?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不管什么样的管理理论,什么样的先进理论,不能真正解决员工的问题,就不能算是好的管理理论。

2.满足员工的生存需求,就要把员工的个人命运和企业统一到一起。公司的业绩好了,也才能为员工们发出工资来,员工们也才能获得自己的生活费;反之,企业没有效益,自己也就揭不开锅了。

锋无力"只因"腰太软"

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的狂欢节,球迷们对于世界杯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可是,有谁在看世界杯的时候发现里面蕴藏的管理理论呢。

2006年德国世界杯开赛之前,中国队同瑞士队进行了一场热身赛。最终的结果是瑞士队大胜中国队。

本场比赛中中国队也终于收获了进球,打破了长期无法攻破欧洲球队大门的尴尬。中国队在本场比赛前的一年多时间内,与欧洲球队进行了多场交锋,均以白卷收场,由此"锋无力"问题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

前锋射门的前提需要中场球员的传球,很简单。如果中场球员没有给前锋传到合适的球时,前锋怎么才能才能进球呢?

很明显,前锋没有接到传球的话,那么,被指指责为"前锋无能",是不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呢?

前锋的工作就是射门,中场的工作就是防守断球,并且通过组织把球很好地传给前锋。就是说,中场工作的结束就是前锋工作的开始。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场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让前锋的工作如何开始?如果从量化考核的角度来考虑,教练可能要求前锋这场比赛射20次门,进2个球,那他可能完不成射门的任务,如果依据量化考核,前锋很明显没有完成他应当完成的任务,如果教练因此而将其成绩评定为差,那么前锋是不是替人受过呢?

在日常工作中,都存在工作流,每项工作的完成都是依赖于前一项工作的。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考核指标时,就必须考虑到整体因素的影响。

一日,去饭馆吃饭,隔壁间的客人不管怎样都拒绝买单,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饭菜口味的问题。

但是,不管服务员解释、打折还时送菜,客人还是不肯买单。最后,楼层经理,说给服务员一句话:"这桌单你买。"

其实,那个服务员在整个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做得已经非常好了。服务员却要替厨师受过,自己掏钱买单!据说这是他们公司的规定,客人跑单要由相应的服务员买单。错并不在他,但他却要为此而买单,这对服务员来讲公平吗?

责任并不在这道工序上,而在上一道工作程序上。

但是,管理者在制定相应考核标准的时候,却把这个问题忽略不计了。结果,有人就需要为其他人所犯的错误而买单,如服务员为厨师买单。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公平的,被处罚的人当然会有意见。

制度让他蒙受不白之冤,同时,被处罚人队管理这也会有意见,因为这项制度是管理者制定的,他会认为管理者无能,而且他还会对责任人有意见,在他眼里,此人为麻烦制造者,因而同事间的关系也就可能出现问题,矛盾不断激化。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够主导事情的发展,也没有人愿意去承担本来不是自己的职责。由于工作结果并不是员工自己所能左右的,而又可能替别人承担过错,因此将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这衍生出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

对于工作来说,任何一项工作都只是整个工作流的一个环节,为了完成工作就需要保证整个工作链能够保持相同的运动速度。这就像流水线一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速,保证整个流程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就是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对接的基础。没有工作的完全对接,量化考核根本就是空谈,决定结果的并不仅仅是员工自己,而且,还有其他工作环节的影响。

工作的延展性,也要求量化考核不能对环节工作进行单一的衡量,应当全流程地考虑问题,不然的话,将使考核失去公平性。

考核是直接影响到每个员工的薪酬和福利的,也就会间接地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目标,完成任务目标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司都有好处。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他们的责任,也不是他们就可以左右的。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程序流是不是通畅。

2.在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KPI)、360度考核、全方位考核等新名词层出不穷的时代,管理者更应该注意这种替人受过的现象。

抗议不过是一个发泄的途径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因为各种事情抱怨,最后,表示抗议。被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2005年秋,法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骚乱,从10月27日开始持续了近一个月,骚乱的范围从巴黎郊区蔓延至全国三百多个城镇,五千多辆汽车被焚毁,不仅有人受伤,更有人已经在骚乱中丧命。随后,这场骚乱不断升级,"战场"蔓延至比利时、德国和荷兰。不仅仅震惊了法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也都被震惊。

两名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的男孩不再是所有矛盾的焦点。抗议、焚烧、枪击、暴民,一个又一个的关键词在不断表明着事件的升级,而抗议者所说的那句"在场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存在",更是让人们开始反思。

两名男孩的意外虽然是一次偶然,但最后的结果似乎却是一种必然,因为这是矛盾长期累积的必然结果,抗议不过是一个发泄的途径。无数积累了各种情绪的人们一个突发事件找到了发泄的借口,进而参与了整个抗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