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活中的管理学
5483600000028

第28章 好的管理要靠人去执行(3)

最近,老王经常上床后难以入睡,好不容易入睡后还经常醒来,有时,凌晨三点醒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只有坐在窗边等着太阳升起。由于睡眠不足,白天工作的时候经常头昏脑胀、心烦气躁。

老王一日和朋友抱怨此事,说起自己每日清晨坐在窗边看日出,朋友大笑着说了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想睡觉当然要先躺下了。"

进入睡眠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而躺下无疑是此时最放松的状态。

如果因为睡不着觉而坐着的话,那么该行为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心理暗示--我睡不着觉。在此心理暗示下,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清醒,当然也就无法入睡了。

要想睡觉就要行动,不能只是坐着想--我想睡觉。坐在那儿想我要睡觉,是不可能睡着觉的。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确实需要自己处于放松状态,而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可见,躺着确实有利于自己放松。

如果定义一下"睡觉"和"躺下"的话。睡觉就是想要的结果,可以把它定义为"目标";躺下则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可以把它定义为"行为"。

目标实现和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目标指导行为选择,而正确的行为选择又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这种合适行为的选择。

任何行为都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而这种暗示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

当人们进行深呼吸的时候,事实上是在对自己说"我要冷静"。这就是前面讲到的,任何行为都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既然行为传递了信息,管理者当然希望传递的信息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正确的信息,对管理目标才是有益的。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

如果你的下属由于无心而犯了一个小错误,你会怎么做?假设你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改正错误,继续努力,我会一直支持你!"下属通过这个行为会得到什么信息呢?他会获得上司包容和鼓励的信息。

管理者也因为这样一个行为和信息传递,和下属站在了同一个阵营之中。消除了彼此之间对立的情绪,双方也才能够就如何改正错误进行交流,管理者希望下属不再犯同样错误的目标才能实现。

但有的管理者在发现下属犯错之后,往往会把下属骂得狗血淋头,训斥他们:"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只会给我添乱,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下属?!"管理者嘴皮子是痛快了,可员工心里却不高兴了。

因为他接收到的信息是:这个上司只会骂人,不尊重下属。于是,双方也就较上劲儿了,不过力气不是用在如何改正错误上,而是看到底谁怕谁上。这样的行为选择,无疑对管理目标的实现没有任何益处。

管理者的工作往往以结果为导向,因此恨不得能够让自己拥有说书的嘴、唱戏的腿。说书的嘴,上下嘴唇一碰:"500年后!"500年时间就过去了。而唱戏的腿,扬鞭赶马一抬腿,千百里的路程就走完了,到了他想到的地方。但工作中却不能这样,必须要有做的过程,不能是"我想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的素质就会提高。因此,必须要开始做,做了也许不成功,但不做就绝对不会成功。

朋友,如果你正在失眠,请试着先躺下吧。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管理者一定要谨慎地通过目标指导选择行为,注意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管理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管理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工作效率、工作效益、组织发展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会有各种各样的管理行为,而不同行为的选择,最终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细节是魔鬼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有一次,和驴友们一起去爬密云的的一座山,大家去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的。我也一样,心想终于可以好好玩玩了。

没想到,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鞋里钻进一粒沙子,很磨脚。这时候,也没有太在意,想想等上了山之后,再从鞋里取出,再加上也不是十分碍事。

而且我看离山顶也不是很远了,于是就继续向上爬。谁知道,没走多远,由于沙子不断摩擦,我的脚很快就起了水泡。水泡磨破以后,我根本就不能再继续走路,最后还是朋友把我背上山顶的。

只是因为一粒小小的沙子。就改变了我领先的局面,可以说,真是因为沙子而前功尽弃,朋友劝解我:世事大体如此,真正决定事情结果的,往往就是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细节,所谓魔鬼就在细节里嘛。飞机失事,很少因为遇到风雨雷电,不是输油管堵塞就是起落架无法正常工作;因病逝世的人,五脏六腑全部出毛病的也不多,不是肝坏了就是心脏有毛病,一个器官功能衰弱往往就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很多企业喜欢招有经验的人,或者说,愿意给有经验的人更多的薪资和待遇。并不是说这批人更会去做细节,而是在于这批人更懂得分辨哪些事需要把细节做到最好,哪些事只需要“适可而止”。

做好一件事的细节是可能的,做好每件事的细节,那是天方夜谭。

小问题之所以成为小问题,就在于它所造成的影响较小。由于小问题的能量比较小,处理起来所需投入的时间、资源和精力也相对较小。而大问题由于破坏性强,解决起来所需投入的也相对较多。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是放任小问题的恶化而只去抓所谓的大问题,作为管理者所要处理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大问题,这是因为小问题在不断发展成为大问题。如同鞋子里的沙子一样,本来沙子是个小问题,只是由于没有及时处理,沙子磨破了我的脚,于是小问题成为了大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管理者一直从事着消防员的工作,而且是一个不合格的消防员的原因。因为他认为明火才是危险的,于是只去扑灭明火而忽略了对暗火的防备工作。而事实上,暗火是明火的根源,不扑灭火源,暗火早晚会变成明火。

张经理是区域经理,手下有十几个业务员。作为区域经理,头等大事就是提高产品在区域的销售业绩,张经理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头等大事上。有一个周姓的业务员,平时销售业绩一直都不错,但总是有点小毛病,喜欢占点小便宜。张经理由于看他能够超额完成销售任务,也就没有对他的小毛病加以指责。有一次,周找到张经理要求加薪。根据公司规定,张经理没有这个权限,也就无法答应。没想到周在两天后就提出辞职,最终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里,而且还带走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其实,就是因为周爱占小便宜,竞争对手每次通过约他出来吃饭与他建立了联系,并最终成功挖走周和他身后的客户资源。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不应当有小问题的概念。

中国有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讲,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故事中扁鹊称其长兄是兄弟中医术最高的,原因就在于其长兄是治病于病发之前。"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我们应当在小问题还没有"升级"为大问题前就将其消灭掉,以避免付出更大的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但总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我们担心"停"下来后,会失去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优势,于是就希望等自己具有了绝对的优势以后,再来处理问题。

正是这些小问题引发了许多大问题,直到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够认真分析问题,即便是花一些时间去处理小问题,相对于将来花更大的精力去处理也是划算的。

2.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管理者往往认为抓大放小是一种相对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但可能由于忽视了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状态,而使得小问题升级为大事件,最终导致管理工作的失败。

由铺石路想到执行力差

在管理理论中,很多人都谈到了执行力,说起来好像谁都明白,真认真考察的话,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究竟执行力是什么。

执行力就是一个人执行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应该怎样看待执行力呢?似乎执行力离我们很近,但是,又好像十分的遥远。执行力就像武侠小说中侠客手中的长剑可以挥洒自如,又想魔术师手里的魔棒可以点石成金。离我们很近,又离得很远。

执行力通俗的讲就是执行任务的效力,是不是及时去做?是不是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一日,在某高校办事情,闲暇的时候,在林荫道里走着,低头看去,只见一块块势头错落,隐藏在草丛中,竟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

路上铺了很多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彼此之间距离也不是很标准。虽然,看起来很好看,走的时候就不是很舒服了。

石头不仅不规则,而且表面光滑,人一旦走了上去就很容易打滑。石头之间的距离也没有按照平均跨度进行拜访,只是随意的散落。

石子路只有一条,两个人迎面而过,必须在一块石头上侧身才能走过去。由于走起来不舒服,这块非常漂亮的草坪上,在踏石的两边,留下了两条非常不和谐的已经被踩得只剩下泥土的路。

学校本意是好的,但是,考虑的不是很周到,使得好事变成了坏事。

其实,在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啊。

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结果,就是希望员工按照已经规划好的路线"走路",最终获得企业所希望的结果。这条路线,就好像是草坪中间的石子路。

但是,应该用什么东西来铺路,究竟怎么铺?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的考虑,如果考虑不清楚的话,那么就会适得其反。

执行力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想执行,二是不能执行。

不能执行可以通过培训或者换人来解决问题,在这里不做讨论。

不想执行则是执行力差的症结之一。不想执行,源于员工没有动力去执行。

基层员工,他们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只做那些和自己收入息息相关的事情。

在执行体系中,人员流程是主体,而企业的战略规定的是执行的方向,运营流程就如同石子路一样是一套方法工具。

流程的好处在于,变无序为有序。但更为关键的是,这套流程是否是员工愿意操作的。很多企业只关心可操作性,但往往忽略了员工行为的意愿性。如果他们不愿意如此执行,再怎么可操作也会在员工的行为过程中走了样,结果和没有执行是一样的。

如何解决员工执行力差的问题呢?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找到员工为什么不想执行的原因。

提高执行力,不是简单增强员工服从意识那样,重要的是找到一条员工愿意走,而且这样走可以同样实现目标的路,这就如同不铺设走起来很麻烦的石子路,而是采用走起来更舒服的水泥路一样。这比单纯只是制定诸如"践踏草坪,罚款五元"的规定要更容易执行,至少学校不会为了贯彻规定,还专门建造一个草坪(在企业中,这是工作效率低的主要症结)。事情好做,真正难做的是人的工作。因此,在提升执行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使流程设计"人性化"。否则,再怎么严格的行为规范,都只是一纸空文,而且还有可能破坏到这条路上其他的"绿地"。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提高执行力,就要让员工知道那些可做,那些不能做。

2.执行力高低依赖于工作流程的设计。

严管善待,落实制度是发展企业的基础

严管善待,是建设良好的企业团队,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何为严管善待,如何正确处理严管与善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真正做到严管与善待的统一,这是每一位管理者在新形势下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严格管理是善待员工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具有严格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员工同样需要具有接受严格管理认真遵守制度的意识。“严是爱,松是害”。特别是在生产企业中,放松管理往往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带来的损失会直接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生产效益降低,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闭,并且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就业和收入;另外,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放松管理,惰性放大,生产效益降低,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闭,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员工个人。因此员工应理解管理者虽有情,制度却无情的道理。在这里要特别纠正一个观念:

并不是因为要推行严格管理就直接导致不善待员工!

善待员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推行严格管理势必要纠正过去一些自认为不会出问题的不正确的做法,避免出现员工误以为是领导跟员工过不去。

同时,管理者往往制定了这样的制度——发现问题以罚代管、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沟通,这种制度在落实中往往无法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可,容易形成对立情绪。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因为严格管理的出发点是约束员工的行为,避免事故或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而严格管理是更高层次的善待员工。

善待员工,是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更多地从人性角度出发,在制定、落实制度时要做到无情的制度、有情的操作。

(一)严格管理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善待员工是为了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将人力资源调整到最佳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所以我们在推行严格管理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纳入理性、规范的轨道,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严格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制度不实用,不健全,管理就严不起来。为此,在制定制度时,管理者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推行简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