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活中的管理学
5483600000008

第8章 管理的方法论(1)

管理是严肃的爱

在一些企业,只要谈到管理,首先想到和强调的就是要“严”,似乎缺了“严格”、“约束”、“限制”就不是管理,好像管理就是把人管得严严实实,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但是,这样管理的效果会好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管理学家讲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体现的是要严而有序,严而有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不是没有根据的“瞎严”,也不是管理人员的主观随意性的“乱严”。其艺术体现在管中有情,情理交融。严格管理不是冷酷无情,不是把员工当做生产工具和机器,一味地依靠制度来控制员工,而是要从关心和爱护员工出发,通过尊重员工的人格,理解员工的感情,维护员工的利益,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来激发员工遵章守纪、服从严格管理的热情。就如同法约尔所说:“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都是尺度问题”,因此在严格管理上,一定要掌握好“度”,而不是越严越好,也不是越详尽越好。

在蒙牛,牛根生以“管理是严肃的爱”来阐述他的管理观点,可谓一语中的。作为一家飞速发展的大公司,纪律对于蒙牛来说尤为重要。海尔CEO张瑞敏说过,“规定不高或者管理不严,很容易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要想参加国际竞争,就一定要加强管理,尽可能多地整合企业拥有的资源,强化竞争力。如果你好我好,看上去似乎不错,但是企业倒闭了,对职工的‘关照’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在蒙牛,OEC考核榜是覆盖面最广的一项制度,没有人能够绕过。每一个部门外都有一张OEC考核榜,这张展示牌只有1米大小,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综合控制。这种管理方法类似于军事化管理。

管理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军队,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强。把蒙牛管的像军队那样,恐怕多数人受不了,但一定要学习军队的硬朗作风,任务的贯彻与执行不打任何折扣。国内外那么多的企业都在模仿美国的西点军校,蒙牛也学,希望不只是学皮毛,而是真正学到真谛。

如何使这个OEC制度落到实处呢?蒙牛采取了罚款的方法。这个方法看似没有什么创意,却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从最底层的员工到中层领导、高级主管甚至牛根生本人,都得服从这个规定。迟到、开会响手机、在食堂剩饭等都会受到处罚,罚款金额根据职位高低从10元到50元不等。

刚开始,蒙牛一些员工对这种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风格很不适应,甚至极为不满。但是在牛根生的坚持下,经过了一段时间,员工就真的“播种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习惯形成之后,人们逐渐体会到了OEC的好处。

牛根生深知,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但与此同时辅之以人为本管理也是必要的。这也就体现了“严肃的爱”的一个方面。

国内一位备受尊崇的企业家谈到自己最深刻的一段成长经历时说道,“文革”后他作为知青回城,在一家运输公司当司机,他的上司是一位退伍军人。当时大家很怕这位退伍军人,因为他太难伺候了。比如,每次他布置完任务后都会问你:记住了吗?当你使劲点头,以为万事大吉走到门口的时候,他会突然把你叫住,让你回来一字不漏地复述,如有一字不对,便把你骂个狗血喷头,最后一句总是“连听都没听清,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对?”

后来大家都学会了小心翼翼地倾听上司的每一句话,不敢有半点马虎,结果任务总能比较准确地完成。

对员工而言,有时,严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作为员工,要认识到“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者,如果能够站在“爱”与“严肃”的角度去管和理解管,对企业、对个人发展,都将是事半功倍。

西洛斯·梅考克是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的老板。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如果有人违反了公司的制度,他一定毫不犹豫地按章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讲人情,相反,他非常体贴员工的疾苦,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

有一次,一位跟梅考克干了10年的老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制度,酗酒闹事,迟到早退,还因此跟工头大吵了一场。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不管是谁违反了这一条,都会被开除。当工厂的工头把这位老员工闹事的材料报上来后,梅考克迟疑了一下,但仍提笔写下了“立即开除”四个字。

梅考克毕竟与这位老员工有过患难之交,他本想下班后到这位老员工家去了解一下情况。不料这位老员工接到公司开除的决定后,立刻火冒三丈。他找到梅考克,气呼呼地说:“当年公司债务累累时,我与你患难与共。3个月不拿工资也毫无怨言,而今犯这点错误就把我开除,真是一点情分也不讲。”

听完老员工的叙说,梅考克平静地说:“你是老员工了,公司的制度你不是不知道,应该带头遵守……再说,这不是你我两个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一点例外。”

梅考克又仔细地询问了老员工闹事的原因。通过交谈了解到,这位老员工的妻子最近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孩子跌断了一条腿,住进了医院;还有一个孩子因吃不到妈妈的奶水而饿得直哭。老员工是在极度的痛苦中借酒浇愁,结果误了上班。

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梅考克为之震惊,他接着安慰老员工说:“现在你什么都不用想,快点回家去,料理你夫人的后事和照顾好孩子。你不是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吗?所以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沓钞票塞到老员工手里。

老员工被老板的慷慨解囊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梅考克嘱咐老员工:“回去安心照顾家吧,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

听了老板的话,老员工转悲为喜说:“你是想撤销开除我的命令吗?”

“你希望我这样做吗?”梅考克亲切地问。“不,我不希望你为我破坏公司的规矩。”

“对,这才是我的好朋友,你放心地回去吧,我会做适当安排的。”

梅考克在继续执行将他开除的命令,以维持公司纪律的同时,将这位工人安排到自己的一家牧场当了管家。梅考克这样做,不仅解决了这个工人的忧难,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他这样做,赢得了公司其他员工的心。大家认为梅考克这样一个关心员工的人,是值得他们为之拼命的。从此,员工们同梅考克一道,为国际农机商用公司的强盛同舟共济,创造了公司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管理者是员工的师傅、教练,如果员工出问题了,肯定是管理者出问题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员工,对于管理者的严肃的爱,大都能够意识到“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磨练”,所谓“磨练越大,福气越大”。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每一个员工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员工不负责任,就是对员工的家庭不负责任,因此作为管理者,如果不会对员工进行合理的管理,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如果对员工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是纵容,那就是在犯罪!

2.管理不是对个人的,而是对集体的,是维护集体的利益。管理是一个“局”,个别人非得超越管理搞特殊化,那就是自己“出局”,怨不得别人。

3.规范的管理,是一个集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规范的管理,是多数人利益受到保障的根本;规范的管理,是一个公平环境创设的根本,也是企业对大多数遵循企业发展的人的爱。

4.管理就有规矩,管理就有制度,管理就有约束,管理就有人不快乐。实际上,管理也是爱,这爱是深沉的,这爱是严肃的。正是有了这样严肃的爱,企业里的人才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企业。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有人说管理是科学,有人说管理是艺术。

这些争论看似简单,但却说出了很多人心声。说管理是科学,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科学来指导实践。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对人的。

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管理更是一个找人和用人的活动。

尽管在历史上,有很多理论阐述的就是所谓管理科学化。但是,人不能仅仅称为管理的被动,更应该称为管理的主动,掌握主动权。

管理的科学依赖的是精确的分析和计算,管理的艺术需要的是技巧和对生命,对生活的尊重。

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表述,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管理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并不一定可争论的清楚和明白。

黄铁鹰说,人们关注这个争论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管理是科学的话,企业就应该多招MBA并让他们担当重任,因为他们是专门学管理的;当企业面临重大决策和难题时,也必须听取咨询公司的意见,因为咨询公司是号称给企业治病的医生。

相反,如果管理是艺术的话,企业就应遵循“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用人原则;当企业有病了,也别相信所谓的外脑——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能治你的病,因为任何艺术的成功,都是靠从业者本人的天分和努力,同高师的关系不大。

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直到现在来说,大部分的世界上的企业管理者大部分都不是学管理出身的,特别是,那些如雷贯耳的优秀管理者,韦尔奇、比尔·盖茨、新乡重夫没有一个有管理学位。

反过来说,那些从事科学职业的人,比如:医生、工程师、药剂师等,不受专业教育则不能吃饭。管理岗位则是大不相同了,即便是受过专业的训练,学富五车,也很可能找不到工作,称为管理者就更难了。难道说,管理就是科学的,那么有了管理知识岂不是先天的就应该称为管理者么。

医生、工程师、药剂师们所从事的专业是科学,管理就应该是不同于科学的东西。

合格的医生可以在全世界医院执业,可以给不同人种看病;合格的工程师可以在不同工程和不同公司任职。

管理者却不是这样,即便是昨天成功的管理者,也不能保证今天也成功,更不能保证自己永远成功。

即便是在这个公司里是合格的管理者,但是,在另一个公司里面并不一定就会是合格的管理者。

管理是一个只是和技术不能被重复认证的和活动,甚至不能在同一个人身上重复验证。

管理活动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不能完全用科学来衡量。事业的成功依赖的很多因素,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都处在一个不可比较的状态。

一个知识和技术不能被重复验证,甚至都不能在同一个人身上重复验证的专业,这样的专业当然不是科学,因为,科学必须是能够重复验证的东西。

管理不仅不属于自然科学,就是同会计和律师这样的社会科学专业也有本质的不同。会计和律师的专业教育对他们的职业也是必须的,管理则不是。

人类管理实践证明:没有一条固定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通道能使人成为管理者。管理是真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专业,从农民到科学家都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相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MBA却未必能成为管理者。

管理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管理的对象是人,人不像机器一样一成不变,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对于一个人之所以称为与众不同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地方。

没有对人的区分和区别,试图用统一的理论来研究世界上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人。那么就是一种最含糊的科学。管理最终是管人。没有人就谈不上什么管理。

世界上不仅没有同样的人,也因此而没有同样的企业。管理永远是具体的。

正因为如此,德鲁克才说:“管理是实践的艺术。”

什么是实践的艺术?就是做永远在知的前面——不管理企业,永远不知道企业管理是什么;做永远比知更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纠偏的尝试,管理一个具体企业的知识和技巧才能趋于成熟和完美。

管理者如果不清楚企业管理的本质是艺术,注意力必然就分散。这就是很多学院派和相信管理是科学的管理者必然要走的弯路。因为他们认为,管理既然是科学,就要找专门学管理的MBA和请管理咨询公司引进和制定“最先进和最好”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方法,这样他们的公司就可以管好了。可惜,结果一定是花了大钱,走个弯路,最终才明白:管理是别人教不了,课堂学不会,必须靠管理者在实践中自己悟的东西,企业管理的病只能自己治。

今年明茨伯格来京讲演,当着上百个听众,有一番精彩的问答:

问::“你认为管理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或者既要天生还要后天训练?”

答:“当然是既要天生,还要后天的训练。因为管理既有科学,也有艺术成分。”

问: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告诉MBA的学生,你们之中必然有一部分成不了管理者!这对教MBA的老师岂不是一件很沮丧的事?”

答:“对,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不再教MBA课程了。”

问:“你的《管理非MBA》的书上有很多统计资料,证明美国那些常青藤大学的MBA的毕业生很多并没有从事管理职业,大部分去了投资银行、会计师行、咨询公司了。据我观察,中国大学的MBA第一职业选择也是这个倾向。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MBA教育与其说是培养管理者,还不如说是培养管理服务者——为管理者提供服务的人。那我们还不如把MBA(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改成MBS(Masterof Business Service)岂不更贴切?!”

答:“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我要想一想。”

当离开时,明茨伯格说:“如果改成MBS,读这个学科的人就会少。”

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学科比MBA更有商业味道了。任何东西只要变成商品,功能怎么可能没有夸大的成分?老师也是人嘛!

管理是艺术的,管理离不开对现实的把握。艺术家的成就取决于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灵感。管理者的成就同样取决于自己的对现实的把握和判断。适应了自己现状的管理这就是好的管理者,适应了社会现实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

判断好的管理者,唯一的标准就在于他是不是真正的发现组织的特点,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

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来源于企业本身,来源于最基层的工作者,是真正了解和理解企业的那群人。而不是,杜撰了一大堆理论,推算了一大堆数据的所谓咨询顾问。

试问,一个在市场上较量过的人,一个没有真正和基层的群众息息相关的人又怎么能够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来。

管理永远是变化的,跟随着时代,跟随着形势变化。

孙子说: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而这些讲的不都是讲的要因地制宜处理么,不正是管理就是艺术的明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