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浮世烟雨
5488600000034

第34章

关富贵的蜣变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预料到的。紧接着,又一件完全出乎人们预料的事出现了:已干了三年常务副市长的朱晓阳辞了职,筹建了一所“白下民办大学”。权柄在握,就剩一年在新一轮换届选举中就能升任市长,放弃这种机遇,去搞什么教育,许多人惊愕之余不免感到惋惜。而田蒙却以为这很自然,三年前朱晓阳当上常务副市长,他去祝贺,就听朱晓阳说过“真想将来有一天去搞教育”这样的话,他曾想或许朱晓阳将来退休后发挥余热,去当顾问什么的,可仕途生涯如日中天时突然转向,这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朱晓阳聘请了本市名牌大学的退休校长、教务长、总务长,又把省职教中心的王翔拉了过来,搭了一个筹建班子,租借了近郊军队干休所一幢五层大楼作临时办公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聘任了公办大学的二十多位资深教授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准备先招三百名学生,并报请省教委核准,纳入了明年的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或许是因为朱晓阳担任过数年市领导,由他出面,教委、工商管理、土地、银行、规划、房地产、工程设计等诸多部门都给予支持,当然,扯皮的现象也有,但总的来说,筹建工作还比较顺利,在租借临时教学场所的同时,一座新的颇具规模的校舍已在本市南郊破土动工。“白下民办大学”旨在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这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能接受最新科技挑战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当这一切通过新闻媒体昭示世人时,人们不能不佩服朱晓阳的魄力和见识。在佩服者中间就有孟斐。他听说了朱晓阳办学的事就萌发了去拜访的想法。

这天,他约了郑清泰,冒雨来到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干休所,找到大学筹建处,出乎两人意外的是,竟在这里碰见了田蒙。原来那天田蒙从儿子嘴里得知关富贵东窗事发后,父子俩分头出发,四处筹款,居然在半天加一个晚上筹齐五十万元现钞,于次日上班时填补上挪用的股民保证金,这事让他震惊非小,儿子说他是坐在火山口,风险太大,要他立即抽身。裘慧在得知情况后也与儿子同一个想法。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以股市低靡、自己领导无方、单位效益长期上不去等理由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了辞呈,正好上面已有别的人选取代他的计划,他即使不递辞呈也难在国泰呆下去了,上级部门见了辞职书顺水推舟把他免了,拟另行调配。他想想自己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党史办,或下海经商,或搞证券,都没搞出什么名堂,且受了不少窝囊气,担了不少风险,看来自己真正擅长的还是教育。这时正好得知朱晓阳筹建民办大学的消息,他便上门毛遂自荐。朱晓阳从善如流,听他一番慷慨陈辞,也就答应了,让他暂时负责中文系文秘专业,今后或许还会有所调整,但得董事会研究之后再确定。

朱晓阳和田蒙正在商议有关事宜,孟斐、郑清泰到了,彼此都觉得有点诧异,但很快就寒暄开了。

二位是否也想来加盟?朱晓阳爽快地问。

孟斐乜斜田蒙一眼,问道,这么说,老田已经加盟?

中国的证券才处于启蒙阶段,实在不好搞,田蒙说,晓阳兄放着常务副市长不当,我还恋那个总经理做啥?我愿助他一臂之力。好在我教过书,不说驾轻就熟,总还能对付吧!有风格,有风格!孟斐赞道,倏又转向朱晓阳,哎,朱校长,你怎么想起办大学呢?

这个说来话长,朱晓阳笑道,大学我学的是教育专业,可毕业后却从未搞过教育,我总想实践一下,这教育实在比什么都重要,我以为它好比是圣火。我们不是把孔子尊称为圣人吗?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一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及于今天。为何叫他圣人?质言之,他是采集圣火的人,而后经过一代代的大儒贤哲的传递,如今,这圣火到了我们这代人手里。

我们常讲教育兴国,科技兴国,其实科技也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教育遑论科技,所以从根本上讲发展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教育事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而高科技在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不是什么幻想,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并向处于相对落后的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不能逃避,逃避是没有出路的,只能挨整,我们必须迎头赶上,而大力兴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用人类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武装我们的年青一代就成了当务之急。我虽是个凡夫俗子,但我愿意豁出去,纵使千难万难,我也要团结同人,师生齐心,把学校办好,我要用事实证明民办大学也能在教学质量、培养人才上达到公办大学的水平,甚至超过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把我们这所民办的“白下大学”办成中国的哈佛、牛津……

孟斐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笑道,啊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也有点跃跃欲试了,未知朱校长是否可以接纳?

不,不,你不必进来,但我真的要你帮忙。朱晓阳说,到一定时候,给我们造点舆论。

其实,我们今天来就有这个意思。郑清泰说。

孟斐说,几年前,在“梦都”酒家,老田出面邀集大家聚会庆祝毕业三十周年,就要我替朱副市长写本书,又要清泰拍个专题片我那是帮倒忙,孟斐你就别再损我了。田蒙说。

孟斐,我没这意思,凭心而论,朱副市长的事迹的确也不简单,我只是觉得不是时候,而今不同了,刚才听了朱副市长,啊朱校长的话,单说对教育的这般理解、这份雄心,就值得写篇报道,何况又是弃官办学哩!写,自然无妨,但还是不要写我,而是宣传民办教育这个新出现的教育体制,它出现的必然,它的优势,它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以期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吸引生源行,就从这些方面展开,孟斐说,清泰,你们电视台造舆论比报纸厉害,搞它一个专题片怎么样。

这没问题。郑清泰转向田蒙,老田,你的笔头也还是相当不错的,既然你已是这里的人,专题片的文字稿就劳驾你了。

我不是这个料啊!田蒙直摇手,孟斐,你就一肩挑吧!这篇报道我要写好,写出影响,得殚精竭虑呢!孟斐说。

老田,让你写你就写,朱晓阳说,我可以与你一起商量。

那好,我写。田蒙慨然应道。

这时,雨停了,朱晓阳推开窗户,天际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红,他们谁也不说话,沉迷地眺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