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举起这杯葡萄酒
5488900000026

第26章 风中梦想路(1)

人在路上,路在风中,风中远方

道路是曲折的--,一念当上“国营的官”--露头就是“下马威”--想显本事,没门--“杀”开一条“血路”--,一锤子砸响,满锤子是钢--大刀阔斧,凯歌嘹亮--人在路上,路在风中,风中远方。

道路是曲折的

当一个人正以为他走的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时候,很可能正是走在弯路上。虽然这种道路的方向确定不是自己而是环境的选择。视点在于,很多人以为弯路不好,甚或是错误,而事实上,从全面的观点看,从相对观点看,没有弯路就没有直路,二者的相对并没有绝对的弯与直。

有很多时候,觉得走的是直路,回过头来看看却是弯路;而有时候觉得是弯路,却恰恰是直路。人生的磨炼是在曲折的道路上让您经历生活的苦也经历生活的甜,经历生活的暗淡,也经历生活的亮丽。

人生的路上,不光有大路,也有小路,有山有谷有风有雨有晴天丽日也有狂风暴雨,而这一切使人生变得绚丽多姿,变得无限的精彩。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只记得狂风暴雨的艰难而忘记了风和日丽的美好,因为艰难的环境很容易使人刻骨铭心,而在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欢娱时刻,时光总是如飞般疾驰而去。如是,人们便感叹,人在路上,路在风中。

回首鲁祥云的人生经历,几乎都是顺势而为没有自己可以做主的确定性,而同时又几乎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选择中。这实在不是吊诡的说词,而是确定的事实。“文革”当中有句话说“阶级斗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既然是客观规律,就必然是永恒运转的重复行为。

然而,事实并没有准确地重复这个规律,而是走向了新的路途。在新的路标指引下,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而过去以为很好的事情,倒很快成为落伍的遗记。正是这种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存在着希望和进步的追求。

鲁祥云做过当领导的梦,然而那只是梦而已,谁承想,梦想真能成真,而成真的梦又不是真的;在一瞬间,它是成功的,而在另一瞬间,它仅仅是个梦。很多人感叹人生如梦,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一个梦想焊接起来的光环。

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变成一路向前的“动车组”。但不管你把它当成什么,你必须走好自己的路。鲁祥云就是这样在无法确定而又自己觉得很有把握的风中的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当时,他认准了个体私营经济的无法发展和进入公家获取权力的重要性,便一直等待着机遇和奇迹发生在他身上。梦想着天上掉馅饼,这样真的有一天,天上的馅饼掉了下来。

一念当上“国营的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第十三个年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原本的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格局被打破,中央允许承包国营企业,企业集团化开始出现,地区间原来的相互封锁被日渐打破,搞活流通成为人们的口头语,而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如电冰箱、自行车等的生产也走上了世界第一的高位。

这些都以澎湃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时代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刷新着中国前进的历史纪录。勇敢者们在改革的道路上,探寻着经济发展的各种可行性,义无反顾地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这一年,是建党七十周年庆典;这一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八五”纲要鼓舞着兴奋的人们,全国80%的企业完成了承包责任制;这一年,栖霞商业局在全县率先实行国营企业社会承包的尝试,在媒体上向全县公开招聘能人进国营企业当经理。

招聘的条件是,不论出身,不论行业,只要有能搞活流通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健康发展的,商业局不拘一格给予重用。在这场改革中,头一个就是县里的蔬菜公司。这个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几任经理都是戴着红帽子进去,戴着白帽子出来,是全县出了名的“老大难”。

商业局在县里媒体上打广告,许以多种优惠条件,如提干、放权、经营自主等等,招聘社会精英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但因为企业名声太差,一连不少日子也没有人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在蛇窝泊外贸站做了两年职工,等待了两年,修炼了两年,韬光养晦了两年的鲁祥云见机会来了,自己出来做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到了,毅然决然地进城揭下了“皇榜”,决心到国营企业里去闯一闯,搏一搏,得一个“功名”,成一方“英雄”,光宗耀祖。

鲁祥云这个干过个体户的小“二郎神”,吃过亏上过当静静地等待时机的“小人物”,就这样眨眼的工夫就摇身一变,跨进了国营公司当上了领导,成为栖霞商业局副食品科的副科长兼国营栖霞蔬菜公司的经理。

大红头文件的公布令,让多少人眼热,要知道这个位置是很多人一辈子奋斗都没有攀上去的。世事如变戏法一样地变化,让那些原来“眼热、有想法”又不敢出手的人们后悔不已,觉得让一个农村的小“二郎神”白白捡了便宜,而更多的人觉得真有好光景看了,一个农民到国营企业当经理,这不是“小老鼠扛木锨--大头在后面”吗?

人们兴奋地谈论这个山城里发生的“大新闻”,特别是商业系统像一湾湖水,突然间被龙卷风吸到天上,再轰然倾下,其传统的习惯势力如狂飙之势撞击着改革的新潮。这种反作用力表现在县蔬菜公司里,就是很多员工对鲁祥云瞧不起,甚至有人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堂堂国营企业的职工,让一个农村“二郎神”领导着,脸上无光,低人一等。整个公司被一派观望和对抗的情绪笼罩着。

在社会热议、内部冷对的空前激荡的复杂环境中,鲁祥云走马上任了。不管怎样,鲁祥云已经堂堂正正地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在一个县城里也算是个人物了。不过,他在商业局的这个职务只是挂了个空衔,实际的工作和办公室还是在蔬菜公司。

当时,蔬菜公司有什么家底,人员、财务和物资都是什么样,鲁祥云一概不知,只知道这是国营的企业。他之所以敢于接下这个烂摊子,是他觉得再怎么差它也是一个县的国营蔬菜公司,肯定比自己工作的蛇窝泊外贸批发站有势力、有潜力,不会太差到哪里去;特别是自己成为国营企业的领导了,不用再担心工商税务掣肘,可以甩开膀子大显身手了。

可他哪里知道,“跟脚的鞋没有掉了的”,如果县蔬菜公司多少还有点“活气”、像点样子的话,怎么会第一个就改它的革,怎么会让你鲁祥云这么一个小小的“二郎神”轻轻松松地就登上了“一把手”的“宝座”?

鲁祥云考虑得太简单了。他觉得这里也像朱留村一样,也像“战山河”一样,也像自己的商店、批发部一样,自己是老大,说啥就算啥。他不知道这两个不是一回事啊。这些商店、批发站,是你鲁祥云个人的,是姓私的,充其量也是集体的,你面对的职工是农民,你的身份比他们高,最低也是平等的,他们没有权利来对抗你,也没有对抗的意识,你管他们,那是理所当然,他们心里平衡啊,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而县蔬菜公司不一样了,它是国营的,它的性质是国有的,是全国人民共有的,不是你私人的,这里的职工是“主人翁”,他们有权利说话,而且还有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你鲁祥云算老几,你不就是一农民吗?老农民,社会最底层的,比我们的社会地位低多了,还来管我们?不配!叫你鲁祥云管着,人们心里不平衡啊。

鲁祥云没往这么深考虑,兴冲冲地走马上任后,急不可待地到公司转了一圈。这一去不打紧,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公司设在离县城三里路的南三里店,鲁祥云走进公司一看,办公室在一间平房里,里面有一张三屉桌,两个破沙发,是用红布做的,扶手上和靠背都有些小洞洞,有的好像是用烟头烧的;地上是一些散着的松果,农村叫松葫笼,生着个火炉子,烟呛火燎的。鲁祥云从外面一进去,就叫烟呛了一口,差点呛出泪来。

办公室也就是批发部,货架上散散落落地有几瓶酒,再有点小百货,就是公司的全部家当。公司的员工女的在那里织毛衣干私活,有的在院子里闲逛,男的有几个在一边舞拳弄腿的,见鲁祥云来了,不知道他就是新上任的经理,照样骂骂咧咧的。

鲁祥云一了解,公司已经半年没发工资了,全体员工都放了羊,一盘散沙。他还了解到,公司里所有的员工,都是“接班”下来的。这个“接班”是计划经济中特有的名词,就是父辈在国营某个单位工作,到了退休的年龄,就让自己的子女接替他的岗位。在栖霞蔬菜公司里,有的职工是祖辈父辈都在这里工作的。

因为都是老职工的孩子,有老辈的资格和势力罩着,谁也不服谁,非常牛,别说是鲁祥云这样的“二郎神”,就是正式任命的国家干部,他们也根本不把什么经理放在眼里。全公司六十多号人,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要东西没东西,只剩下了个空壳。鲁祥云真是捡了个刺猬。

鲁祥云在公司里转了转,就觉得自己有点莽撞了,晚上回家跟妻子说:“本来想成个好事,哪知道跟脚的鞋没有掉的。现在蔬菜公司这个事,咱只有两条道可以走,一条就是开杀戒,得罪人,用管咱私人企业的办法来干,这样干肯定有争议,能不能得到局里科长的认可还不一定;另一条就是不干了,但是脸上的面子没法搁。”

这天夜里,鲁祥云的思绪就如大海的波浪,起起伏伏;又如大河里的急流,向前涌进:开弓没有回头箭一直是他的作风,但这次却让他动了思量。

从“战山河”起,直到自己在蛇窝泊外贸站,这十来年中,虽然有些曲曲折折,但总的来说,他打拼的是个成功者,无论在村里还是在镇里,十里八村,提起鲁祥云来,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你这次到县蔬菜公司来当经理,又是凭空坐上了县商业局科长的位子,咱在蛇窝泊人的眼中更是大不一样了。”妻子的话,在他耳边响着,“如果来看看就熊了,悄没声地回去,还不叫人笑掉大牙?”

鲁祥云觉得对,这么些年来,什么难事都做过了,什么难过的坎都过来了,一个蔬菜公司还能把我吃了不成?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蔬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拉回来,一定让它焕然一新,一定让人们提起蔬菜公司来刮目相看,一定要让全县的老少爷们儿知道我鲁祥云有真本事!

第二天早上,鲁祥云吃过早饭,精神十足,骑着自行车早早就到了公司。

光有了决心,那只是有了事物成功的燃料,至于能否把蔬菜公司这台车发动起来跑上高速路,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不出鲁祥云所料,他头天晚上想的社会地位的不平衡,真的就表现出来了。蔬菜公司不少员工,根本没把鲁祥云这个个体户经理看在眼里,有人甚至不屑一顾,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瞧。

最让他忘不了的是,大清早,自己走到公司紧闭的大门口叫门卫开门时,门卫哼哼着大咧咧地问:“你是哪儿的?”

鲁祥云说:“我是局里的科长。”

门卫眼一斜连头都不抬说:“商业局上到领导下到员工,我都认识,没有你这么个科长。”

鲁祥云压着火说:“我就是咱公司的经理。”

门卫更横了说:“我们家没有你这么个经理。”

这简直就是上了战场,火药味十足。如果鲁祥云这时一发火,一打官腔,他自己进不去不说,很可能闹出个事来,必会给自己的“执政”添乱子。

鲁祥云的脑子闪得飞快,不能跟这个门卫做得一般大。他很和蔼地跟门卫解释说:“我是刚来的经理,你不认识我。如果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局里--你就开门让我进去吧。”门卫听他这么说来说去,才把大门打开,让他进去了。

露头就是“下马威”

鲁祥云在蔬菜公司开展工作了。没想到的是,他虽然知道蔬菜公司走了下道要扳过来不容易,但没想到会是这么个“不上线”,会是这么难上道。

鲁祥云费了好大的劲,才召集起了一个职工大会,想通过开会亮亮相,表表态,拿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来,给大家提提气,长长精神,让大家知道:“只要我鲁祥云来了,咱的公司就会‘天翻地覆慨而慷’,彻底要走‘金光大道’,过上好日子了。”

哪里知道,会还没等着开,就出了岔子。

公司没有会议室,鲁祥云就叫人在一个空厢房里设置了个临时会议室,东凑西凑弄了些椅子、凳子,还生了个火炉子。

开会这天,公司里的员工有的早早就到了,要来看看这个传言中的“能人个体户”有什么招,能不能真把公司弄好,也有的吊儿郎当地半晌才到,想来看看这个土老帽儿能出什么“漏”叫自己捡着,不少的是瞧不起鲁祥云的那些人心里不服气,打心里就是来找空当儿搅局。

鲁祥云想:人心思变,不用说我还是全县有名的个体户,就是一个老农民吧,我现在在经理的位置上,我讲的话,对你都有关系吧,不管怎样,大家都得听下来吧。这个想法没错,就是看热闹吧,也该看到底。

“好戏”开场了。大会还没开始,底下的职工就叽叽喳喳的,有的拿着私活来干,鲁祥云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仍然很和蔼地开始讲话,刚刚说了两三句话,等说到“这几天我看了咱公司,这样下去不行”。大家就哄的一声散了,边走边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个体户能管咱这个国营企业?”“也不知道谁神经病,从哪里弄了这么个土老帽儿来管咱?”一哄而散,把鲁祥云晒了干。

鲁祥云从来没遇到这样的阵势,也从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局,一时间没了章程,就打电话给商业局的副食品科科长,也就是鲁祥云的顶头上司请示支持。谁知,鲁祥云说清原委之后,只听电话那边科长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唉,没法弄了。”

想显本事,没门

鲁祥云一听这话,脑子一激灵,这层窗户纸就捅破了,心里说:“可不是嘛,如果他有法弄,这个公司经理还有我干的?”

鲁祥云决意不再请上级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了:“别说是找科长,就是找局长也不会给我‘灵丹妙药’把蔬菜公司的‘顽症’给治了,如果公家的人能治了,还用着我来显能吗?”

鲁祥云想到这里,也是暗暗地心里给自己鼓劲:“你没办法弄正好,我来弄好了,才显出我的本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个小河沟里我还能翻了船?”鲁祥云把满肚子火气压下来,铆足了劲要做出个样子来,彻底征服蔬菜公司这个国营的企业。

是啊,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枪炮声已经震颤了大地,虽然第一个回合灰头土脸,但鲁祥云相信,精彩的胜利会在后面。聪明的拳师先让人家表现吧,等看清了他们的招数,我鲁祥云必会全然制胜。

第二天,鲁祥云自己在家里把公司的整个运行详细地做了预案。第三天一上班,他就到了财务室问会计说:“咱家还有多少钱?”会计说:“六千来块,你要做什么?”“你不用管做什么,全部都给我。”会计看看他板着脸,也没吱声,就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他叫上司机开着车就到了青岛进货。

对于鲁祥云来说,来这里进货是轻车熟路,但他不敢像以前自己当“二郎神”那样想进什么就进什么,爱进多少就进多少,因为那时自己有钱而且是自己的买卖,挣了赔了用不着给旁人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