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时序分析工程应用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是时序分析工程应用的基本技术,第三部分是时序分析工程应用的各个专题,第四部分是时序分析工程应用的进一步扩展内容。书中所提出的非线性、非平稳、多维时序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系统辨识与分析、预测等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多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后,受到教育科技等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胡海昌在本书的“序言”(一)中写道:
本书总结了我国时序工作者,特别是作者们的研究成果,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精心编写,几经修改补充而成的,它是国内外首次结合机械类工程实用讲授时序分析的专着。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泽民在本书的“序言”(二)中写道:
本书将时间序列分析与控制理论、模式识别等学科相结合,自成体系,焕然一新,独具特色。本书反映了本学科国内外现代最新成果,与国际的同类教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我国培养工程研究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安鸿志在本书的“序言”(三)中写道:
本书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内容非常丰富。从数学角度看,在时序分析方面的内容之丰富,是国内已出版的同类着作所不及的……其二是重大工程的实际应用……在数学上力求简捷易懂,而又不失其准确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敏在评审意见中写道:
这是一本好书,集国内外6-8年本领域知识集累,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有深度,有广度。
中科院学部委员、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路甬祥在评审意见中写道:
本教材是我迄今所见时序分析专着中收集最全,最丰富的教材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鹤皋在评审意见中写道:
杨叔子、吴雅同志主编的时间序列的工程应用一书是我所见到的、国内编写最好的一本关时间序列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生教材……这本书的学术水平是很高的。
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分部副主任、教授朱骥北在评审意见中写道:
我认为在国内外来说,此书都不失为一本好书及专着。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机械工程中应用》于1993出版后,成为全国工科大学研究生的重要教材,并先后荣获国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国图书奖二等奖,且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至今仍是机械工程界从事此项研究的必读之书。
66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撰写,对吴雅的数理基础、专业造诣、学术视野和求真务实态度、拼搏奋斗精神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战和严格考核。平时的修炼和积累得到了报偿,在全书16章70万字中,她执笔的达9章,参与执笔的3章,总字数达45万字。而且书后的附录所提供的13个IBM机上的实用程序,全部由吴雅负责整理。
据当时该书的责任编辑,后任华工出版社副总编的黎秋萍女士讲,当她拿到原稿的时候,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吴雅娟秀的字迹。当时她作为责编,就文章内容向吴雅提出的疑点竟达上千条之多,尽管有些问题不免“外行”,但吴雅仍一丝不苟地逐条进行核实、排解、注明。全书的审稿将耗时近一年,大的反复修改即达4次以上,小的修改无以数计,不管大改小修,吴雅均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从无忽略疏漏,当时电脑尚未普及,所有的文稿都由她手写,其实际写作字数至少超过成稿字数的几倍!
长时间的废寝忘食,体能透支,使吴雅一度身心疲惫至极,她曾多次对家人和朋友笑言:“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睡上一个觉!”多年来她每天的正常睡眠时间也就是六个小时左右,在那个阶段,每天能保证睡上四、五个小时就不错了。在工作最紧张时,吴雅出现月经紊乱,淅沥不止的病状。丈夫远学十分关切,屡催其上医院检查皆无果,后来在黎秋萍和刘玉华、李淑珍几位师姐师妹的再三劝说下,方才去了医院,经检查,发现长了子宫肌瘤,需及时手术,否则后果难料,但吴雅念及手术必须住院,恢复期也较长,执拗地拒绝了。她一边口服药物,一边坚持工作,直到完成全书的编写。
吴雅的聪慧、执着、认真与合作,令黎秋萍感佩异常,也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那一段难忘的合作经历已成为她数十年编辑生涯中最为珍视的一段记忆。
而对于黎秋萍女士,吴雅也给予高度评价。专着出版之时,吴雅还以杨叔子和她的名义,专门执笔写了一篇对该书责编和复审卓越工作的书面评语,指出黎秋萍等人对这一专着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并将其写进了书的前言。她写道:
在近一年的编审工作中,编辑与复审对本书提出了约1000条意见,作者采纳并修改的约占75%,除了符号订正、编号错误与文字修改外,较为重要的,必须修改的技术性错误约有40条,例如,第三章中三角函数公式的引用,第十三章中钢丝绳股波周期的确定等等,都是作者原稿在数学推导上的错误。本书胶印本曾供两届研究生使用,均未发现这些错误。这足以表明,编辑同志不仅具有很高的编辑工作能力,而且在机械工程、工程数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领域中也具有较高的修养与学识。对于编辑高质量的科技着作这是至关重要的。特别需要指出,编辑与复审在本书编辑工作中极为主动,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他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处处为作者和读者着想,与作者和读者声息相通,水乳交融,保证了本书出版的高质量,也使作者深受感动。
杨叔子说:“没有吴雅同志的通力合作,没有她在时序分析方面的深入研究,没有她在成书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书至少是不可能在近几年内出版的。”
杨叔子同时也把这部书看成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吴雅对此极表赞同。这并非谦辞。除了杨叔子和吴雅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之外,丁洪、康宜华、高平、欧阳普仁、黄逸云、吴今培、马孝江、熊有伦、杨克冲等人也先后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该书的讨论和部分篇章的写作;赵星、郑小军、陈志祥、宾鸿赞、杨绪光、梅志坚、刘经燕、王阳生、师汉民、陈小鸥、杜润生、卢文祥、柯石求、雷鸣、姜莉、陶建华、周晖、雷敏等人也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这部书的编着工作;该专着也得到众多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的支持鼓励,其中也包括了前面已经提到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吴贤铭教授和天津大学的彭泽民教授等前辈学者。
在专着付梓前夕,黎秋萍将吴雅写的有关她的那一段的内容悄悄地从前言中删去。她说:没有这个必要嘛,华工的人不都是这样做的么!
这个话除了表明黎秋萍本人的谦虚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确实是华工多年来在前辈学者的大力提倡和以身示范之下所形成的科学求实、严谨认真、甘为人梯、团结协作的良好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的写照。进入大学之后,吴雅正是从一大批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专家学者身上,看到了是什么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什么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她第一次讲授《金属切削机床》这门课程时,教研室的四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讲稿全部借给她参考,这些讲稿中记载了多年来他们对这门课的认识、理解、安排和讲法,不仅有详细的技术内容,还包含着大量的教学经验,可以说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结晶和“看家本领”,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却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吴雅的硕士论文导师杨绪光教授,是一位治学态度极为严谨的良师。他们一起从事机床动态特性研究课题时,有一次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相关试验,共同写出了一篇论文。她当时认为,论文有一定新意,需要阐述的问题也基本上涉及到了,至少在校刊上发出是没有问题的。但杨老师仔细斟酌后,认为试验尚不够充分,有些方面恐有疏漏,还需进一步验证,建议放一放再说。其后他们又经过多次反复试验,证明杨老师的考虑是完全正确的。这件事对她触动很深,在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她一直以此为训,逐渐培养成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在人品和学术上对吴雅影响最大的当属杨叔子。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多少年来,杨叔子和老伴一直过着最简单的家庭生活,一年到头都在大食堂吃饭,基本上没有自己开过伙。他在教学和科研上所获得的累累硕果,都是心无旁骛,珍惜分秒地取得的。吴雅读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由于政策原因而未能获得硕士学位,一段时间里情绪曾有所波动,杨叔子发现后,推心置腹地对她说:“每当我们个人遭受到一点小‘委屈’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是多少先烈用鲜血和尸骨堆起来的呵!他们为了新中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许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与他们相比,我们所受到的这一点小小的‘委屈’,真的不值一提。”因为杨老师平时很少说这样的话,一旦说出,对吴雅就有一种振聩发聋的巨大力量。她一直将其铭记在心,随时鞭策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成功,对于吴雅的学术生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使她不仅在华工脱颖而出,亦成为全国工科大学和机械工程界的后起之秀。